論財務分析與公司理財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1W

摘 要:財務分析是評價財務狀況、衡量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是挖掘潛力、改進工作、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實施投資決策的重要步驟。財務分析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和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論財務分析與公司理財論文

關鍵詞:財務分析;財務管理;最大利潤;財務狀況

一、財務分析與公司理財

財務分析是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為依據,採用一定的統計分析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現金流動情況,並對企業的有關經濟活動做出評價和預測,為經營者正確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內部管理行為。財務分析是以財務報表和其他資料為依據,依靠財務人員的經驗,採用一定的統計分析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和現金流動情況,對企業的有關經濟活動做出評價和預測,以便於經營者正確決策的一種內部管理行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財務分析更加成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管理活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的日臻健全,對企業行為的要求也日趨規範、科學。財務分析是企業經營狀況的一條重要評價途徑,評價、分析企業生存和發展基礎的償債能力、贏利能力及其整體水平,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從投資者和債權人角度看,企業未來價值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由於企業的未來價值受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進行財務分析時應予以分別考慮。一般而言,諸如財政金融政策、科技發展水平、市場發育程度、法制建設狀況等外部環境因素,應作為預測企業未來價值的制約變數處理,客觀評價其對企業未來價值的有利或不利影響。而對於企業的內部條件,包括人、財、物等各種因素,則必須作為企業未來價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見,對企業未來價值的分析,實質上是巨集觀環境分析與微觀條件分析的有機結合。

二、當前財務分析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財務分析與評價是企業財務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財務分析與評價的結果不一定絕對準確,有時甚至與實際相去甚遠,這是財務分析與評價的侷限性造成的。

(一)企業提供的報表資料的侷限性

財務分析與評價的主要物件是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資料,而報表資料本身是有侷限的,其具體表現為:

1.會計處理方法的不同,會使不同企業同類報表資料缺乏可比性,從而使財務分析結果有差異。

2.會計報表中的有些資料是通過估計得來的,受會計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

3.通貨膨脹會使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中的各項資料嚴重地歪曲。

4.企業往往採用粉飾技術矇騙會計報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財務分析的諸多指標中,凡是以時點指標為基礎計算的大都可以喬裝打扮。

5.財務報告中的資料的不全面。

(二)分析方法及指標自身的侷限

1.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兩類,無論是何種方法均是對企業過去的經濟上所進行的反映。另外,會計報表使用者取得會計報表的時間,與業務發生的時間就間隔更長了,可謂時過境遷,因此,用過去的資料去判斷企業目前甚至將來的財務狀況,往往不切實際。

2.可比性是比較分析法的靈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標採用比較分析才有價值,而由於報表資料的侷限,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資料均缺乏可比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比較分析法的運用必然受到影響。

3.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等會計政策的選擇,雖然要在會計報表說明書或附註中加以註明,但由於會計人員和會計報表使用者的能力、經驗、知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調整工作。

4.財務指標缺乏統一的一般性的標準,目前某些報刊提供的部分行業財務資料往往行業劃分較粗,抽樣誤差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會計報表使用者無所適從。

5.現行財務分析指標常常是重“量”而忽視“質”,會計報表較難揭示詳實的資料,因而使會計報表使用者較難取得諸如存貨結構、資產結構、批量大小、季節性生產變化等資訊。

具體來講,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贏利能力三個方面的財務分析指標存在的侷限性。

第一,償債能力財務指標分析。償債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是企業及時、足額償還流動負債的保證程度,其主要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數。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但這些比率在評價短期償債能力時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流動比率指標。流動比率是用以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能力的,可它不能作為衡量短期變現能力的'絕對標準。要注意企業會計分析期前後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變動情況。企業可以通過瞬時增加流動資產或減少流動負債等方法來粉飾其流動比率,人為操縱其大小,從而誤導資訊使用者。如虛列應收賬款,少提準備,提前確認收入,少轉成本等。速動比率指標。

速動比率是比流動比率更能反映流動負債償還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指標。該比率雖然彌補了流動比率的某些不足,卻仍沒有全面考慮速動資產的構成。速動資產儘管變現能力較強,但它並不等於企業的現時支付能力。當企業速動資產中含有大量不良應收賬款、存貨跌價和積壓、投資損失等,即使該比率大於1,也不能保證企業有很強的短期償債能力。

利息保障倍數指標。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證程度。該比率只能反映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業舉債經營的基本條件,不能反映企業債務本金的償還能力。同時,企業償還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潤支付,而是用流動資產來支付。

第二,營運能力財務指標分析。應收賬款週轉率指標。應收賬款週轉率是用以反映應收賬款週轉速度的指標。其在實踐中存在以下侷限性:一是沒有考慮應收賬款的回收時間,不能準確地反映年度內收回賬款的程序及均衡情況;二是當銷售具有季節性,特別是當賒銷業務量各年相差較懸殊時,該指標不能對跨年度的應收賬款回收情況進行連續反映;三是不能及時提供應收賬款週轉率資訊。該指標反映某一段時期的週轉情況,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據年銷售額、應收賬款平均佔用額計算出來。

存貨週轉率指標。存貨週轉率是反映企業銷售能力強弱、存貨是否過量和資產是否具有較強流動性的一個指標,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中存貨運營效率的綜合性指標。在實際運用中,存貨計價方法對存貨週轉率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分析企業不同時期或不同企業的存貨週轉率時,應注意存貨計價方法是否一致。另外,為了改善資產報酬率,企業管理層可能會希望降低存貨水平和週轉期,有時受人為因素影響,該指標不能準確地反映存貨資產的運營效率。同時,在分析中不可忽視因存貨水平過高或過低而造成的一些相關成本,如存貨水平低會造成失去顧客信譽、銷售機會及生產延後。值得注意的是,存貨水平高、存貨週轉率低,未必表明資產使用效率低。存貨增加可能是經營策略的結果,如對因短缺可能造成未來供應中斷而採取的謹慎性行為、預測未來物價上漲的投機行動、滿足預計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動等等。此外,對很多實施存貨控制(如準時制JIT)、實現零庫存的企業在對其進行考核時,該比率將失去意義。

第三,贏利能力財務指標分析。通常贏利能力的評價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的會計資料進行核算,他們不能反映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贏利狀況。

銷售利潤率指標。贏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標是銷售利潤率指標。銷售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與產品銷售淨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獲利" 能力。銷售利潤率雖能揭示某一特定時期的獲利水平,但難以反映獲利的穩定性和永續性,並且該比率受企業籌資決策的影響。財務費用作為籌資成本在計算利潤總額時須扣除。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由於資本結構不同,財務費用水平也會不同,銷售利潤率就會有差異。同時,投資淨收益是企業間相互參股、控股或其他投資形式所取得的利潤,與銷售利潤率中的當期產品銷售收入之間沒有配比關係。同樣,銷售利潤率指標之間以及營業外收支淨額與當期產品銷售收入之間也沒有配比關係。因此,銷售利潤率指標不符合配比原則與可比性原則。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

資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經營者對投資者投入資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該指標除了受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還受企業利潤分配政策的影響,同時也未考慮物價變動的影響;二是分子分母為兩個不同時點上的資料,缺乏時間上的相關性,如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應將年初的淨資產折算為年末時點上的價值(或年末淨資產貼現為年初時點上的價值),再將其與年末(或年初)淨資產進行比較;三是在經營期間由於投資者投入資本、企業接受捐贈、資本(股本)溢價以及資產升值的客觀原因導致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的增加,並不是資本的增值,向投資者分配的當期利潤也未包括在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潤”專案中。所以,計算資本保值增值率時,應從期末淨資產中扣除報告期因客觀原因產生的增減額,再加上向投資者分配的當年利潤。資本增值是經營者運用存量資產進行各項經營活動而產生的期初、期末淨資產的差異,若企業出現虧損,則資本是不能保值的。淨資產收益率指標。淨資產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東向公司投入資本的報酬率,反映了公司淨資產的增值情況。

淨資產收益率指標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年末淨資產”專案中由於已經剔除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的數額,導致採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口徑存在差異;二是由於“年末淨資產”專案中包括公司年度內增加的淨資產,而這部分增加的淨資產是在報告年度內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對該部分新增淨資產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後,上述計算公式顯然沒有考慮到這部分淨資產的使用時間,導致“淨資產收益率”的計算結果不盡合理。

三、財務分析的完善和改進

以下試圖從應用企業效績評價結果及評價指標應注意的問題出發,談談常見的償債能力分析指標和贏利能力分析指標的侷限性和認識誤區,並提出一些改進。

(一)償債能力財務指標分析

為彌補流(速)動比率的侷限性,較為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建議改用以下三個指標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1.超速動比率。用企業的超速動資產(貨幣資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信譽高客戶的應收款淨額)來反映和衡量企業變現能力的強弱,評價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小。由於超速動比率的計算,除了扣除存貨以外,還從流動資產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與當前現金流量無關的專案(如待攤費用)和影響速動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專案辦信譽不高客戶的應收款淨額,因此,能夠更好地評價企業變現能力的強弱和償債能力的大小。

2.負債現金流量比率。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是從現金流動角度來反映企業當期償付短期負債能力的。我們知道,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來源於現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動負債來源於資產負債表。由於有利潤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夠的現金來償還債務,所以利用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的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指標,能充分體現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淨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證當期流動負債的償還,直觀地反映出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實際能力,因此,用該指標評價企業償債能力更為謹慎。

3.現金支付保障率。它是從動態角度衡量公司償債能力發展變化的指標,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間實際可動用現金資源能夠滿足當期現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動用現金資源包括期初現金餘額加本期預計現金流入額,本期預計的現金支付數即為預計的現金流出量。現金支付保障率高,說明企業的現金資源能夠滿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該比率達100%,意味著可動用現金剛好能用於現金支付,按理說這是一種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證現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現金的機會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該比率超過100%,意味著在保證支付所需後,企業還能保持一定的現金餘額未滿足預防性和投機性需求,但若超過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超過滿足支付所帶來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二)營運能力財務指標分析

從反映公司營運能力指標的會計內涵來看,要提高資產週轉率應合理調整存貨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和固定資產週轉率的比重,使其組合的結果更有利於提高公司資產週轉率。但僅通過存貨週轉率或應收賬款週轉率的分析,並不能反映公司營運能力的好壞。還應通過分析反映公司營運能力指標的經濟內涵,以提高對財務比率的分析判斷能力。從經濟角度分析應收賬款週轉率。該指標是反映公司的營運能力的主要指標,通過其高低反映應收賬款的質量和流動性的高低。一般認為,應收賬款週轉率高,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則小,其質量就高,若處於機制健全、發育完善的資本市場,公司在資金短缺時可以立即實現貼現,否則相反。在分析公司營運能力時,每一級財務比率指標的選用不應追求單一的最優,而應該是相關指標的組合最優。

(三)贏利能力財務指標分析

市場經濟條件下,在進行企業贏利能力評價和分析時,補充和增加評價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贏利能力指標進行評價,顯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這方面的指標供參考。

1.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能形成業務的收現能力。其公式為: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主營業務收入

一般來說,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銷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越好,壞賬損失的風險越小。

2.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其公式為:

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營業利潤

該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實現的賬面利潤中流入現金的利潤越多,企業營業利潤的質量越高。因為只有真正收到的現金利潤才是“實在”的利潤而非“觀念”的利潤。

3.投資活動淨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其公式為:

投資活動淨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投資活動淨現金流量/投資收益

該指標值越大,說明企業實際獲得現金的投資收益越高,通過該比率可以反映投資收益中變現收益的含量。

4.經營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的比率。

經營現金淨流量,表明每一元淨利潤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反映企業淨利潤的收現水平。其公式是:經營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淨利潤

該指標越高,可供企業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增加量越大,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付現能力。

5.淨現金流量與淨利潤比率。其公式為:

淨現金流量與淨利潤比率=現金淨流量/淨利潤淨現金流量與淨利潤比率反映企業全部淨利潤中收回現金的利潤是多少。

6.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表明每一元資產通過經營流動所能形成的現金淨流入,反映企業資產的經營收現水平。其公式是:

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經營流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值/資產總額

一般來說,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業資產的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改進和完善現行財務指標體系,對於提高會計資訊質量、深化會計制度改革、規範會計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2]王化成。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張金昌。財務分析與決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4]張先治。財務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