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視唱練耳學科理論建設的哲學基礎

才智咖 人氣:2.07W
淺析視唱練耳學科理論建設的哲學基礎
    論文關鍵詞:視唱練耳 學科理論建設哲學基礎形而上
  論文摘要:一個學科沒有“形而上學”的道,僅憑經驗總結是不能構建出完整的基礎學科理論體系的。學習與研究中,我們經常處於就事論事的境況,由於經驗總結缺乏普遍性、共同性以及對問題根源的追究,因此不其有廣泛指導實踐的作用。視唱練耳學科的理論建設要避開經驗的困境就需要哲學的幫助,通過哲學解決認識的問題、概念的問題。其中涉及到樂譜本體認識、視唱練耳主體認識、基本樂理本體認識三大方面。
  視唱練耳學科的論文,為什麼長期以來總是圍繞著訓練學生音準、節奏、和絃的方法,而且都是從祖師爺那裡傳授下來的方法,翻來覆去毫無新意、毫無學術性。為什麼一直沒有一本真正關於視唱練耳學科的理論書籍出版,視唱練耳學科元理論的缺失,使學科的發展、地位、作用大受影響。視唱練耳學科的理論建設光靠經驗是遠遠構建不了學科理論體系的。雖然學科具有工具的屬性,但學科的理論建設卻不能只是“形而下”的經驗總結,缺少理論、觀念的建設、更新。《周易·繫辭上》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就是說我們用感官所感到的常常只是一個“形”,在“形”的下面是它的“器”,在形的上面才是它的道,也就是“道理”“概念”“意識”和“精神”。一個學科的理論體系若沒有形而上的道,是很難構建一個音樂基礎學科理論體系的。
學習與研究中,我們經常處於就事論事的境況,微觀而具體的論述多,巨集觀而深刻的論述少;操作性的關注多,而觀念理論性的觸及少。由於經驗總結缺乏普遍性、共同性以及對問題根源的追究,因此不具有廣泛指導實踐的作用。業內一些專家和歸國長了見識的學子們大多數認為,當下學科教學觀念落後,不能與時俱進,筆者也有同感,曾多次在論文中為學科的理論建設而呼籲,其實落後的根源就在於認識的觀念和研究的方法上視唱練耳學科的理論建設要避開經驗的困境就需要哲學的幫助,通過哲學解決認識的問題、概念的問題。哲學是一門關於認識的學問,而不是一門關於被認識的學問。視唱練耳教學與研究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音樂的各要素,瞭解和把握音樂的內容。
哲學雖不可能告訴我們視唱練耳是什麼,但可以啟發我們把教學中形而下的個別經驗提高到普遍理論的高度,反過來再指導我們的教學。也會幫助我們巨集觀而深刻地認識學科的作用,幫助其認清視唱練耳的本質屬性,辨證地處理教學上的各種矛盾,激勵從業者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哲學作為一種思辨的思想方式,最起碼可以幫助視唱練耳學習與研究從以下三個方面獲得啟示:1、本體論方面。即研究音樂的本體內容是什麼,具體到樂譜的本體內容是什麼,只有清楚了它們的內容和關係,才能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內容。2、認識論方面。即怎樣去認識視練課的本質屬性。涉及到視唱練耳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樂感、直覺的生理、心理機制等問題。3、方法論方面:即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認識、訓練主體的建構、記憶、樂感和體驗等。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視唱練耳是比較難學的學科,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教視譜。現而今音樂已成為普及性的事物,加上成千上萬的琴童大軍,視譜已是國小階段就可以掌握的東西了,作為高校的視唱練耳課就不應滿足於讀譜能力提高的教學層面,而應以欣賞理解、專業實踐需要來確定更高的教學內容和水平要求。但這並非是說我們對樂譜、讀譜以及視唱練耳的本質就瞭解了,而事實上,從理論而不是從應用的高度看,我們所掌握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能夠完全認識清楚的東西。現象往往遮蔽的是本質的存在,只有撩開現象的外殼,本質才可能凸現出來。
當下,在視唱練耳教學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本文無暇全部顧及,這裡借用一些哲學原理,試圖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一些或許是“陳舊”的問題提出新解,以就教於大家。

  一、樂譜本體認識
任何知識都必須具有藉以構築其體系的基本前提,需要有進行理性思維的邏輯起點。樂譜是視唱練耳的主要物件,因此,研究樂譜的本體是視唱練耳學科理論建設的出發點。
音樂的材料是聲調,是個抽象的物質,它的材料只能靠聽覺感受,是抽象的存在,如何學習交流就是一大困難。人類發明了樂譜的記法,顯然是受了語言文字的啟發,使抽象存在的音高、節奏變得具象物質化了。因此,對於樂譜本體的研究,可以借鑑語言學的理論。
音高的客觀標準是以十二平均律為代表的音高體系,唱名“do”是“能指”,鍵盤對應“能指”的物理音高是“所指”。兩者的聯想關係就形成了“一級符號”。“一級符號”只是再現了物理的音高,保證了記錄的客觀性,還不是真正的音樂作品。它只是知性的自在客體,僅實現了音高的所指。作為能指的“do”若無所指的聯想,是空洞無物而無意義的。一些初學樂器的人,只認識了“能指”,聯想不到“所指”的音高,“能指”只起到了“訊號”的作用,雖可以操作,但內心並無音樂,同此不能算會識譜。但許多人都認為認識了“能指”就已會識譜了,這是一些缺少樂譜本體論認識的人,經常誤解的一個問題。因為作為符號,它就必須在心中形成清晰的內心音高形象。我們的一些視唱課,往往就停留在“一級符號”的要求上。
其實“一級符號”在音樂家的心中,已具有了樂曲風格、結構的統一特質,已成為音樂的“媒介”。“媒介”與音樂“形象”完美結合,形象因媒介的存在而具有直觀化、物質化的特徵,媒介因進人形象而使音樂作品具有了普遍存在的意義。此時的樂譜就轉化成為“二級藝術符號”。原本在一級系統中的能指與所指構成的符號關係,到了解釋音樂作品時,就變成了純粹的能指,理解、體驗的唱出音樂的內容才是“所指”。以魯迅的《阿Q正傳》為例,主人公阿Q頭上的小辮子,是由能指與所指共同構成的符號,但辮子本身又有其意指作用,他又可以被看作是阿Q愚昧麻木、自欺的人格特徵的符號。其實這種由所指變成能指的轉換關係還可以延續下去,阿Q的人格與行為特徵又是精神勝利法的符號,而精神勝利法又是國人劣根性的符號。
法國學者羅蘭·巴特對符號關係的研究完全適用於樂譜本體。P](P148)音樂作品也和《阿Q正傳》一樣,是建立在第一級符號系統之上的第二級指示系統。樂譜只是音樂形態的能指和文字,而真實的情感體驗和具有表現的音響結合起來,才是音樂的所指、情感的本文、音樂人文的本文。只有從形態層文字進人情感層本文,再進人到人文層的本文,才是視唱樂譜的最後歸宿。因為,視唱是內心音樂、樂感、激情、想象的源頭,是音樂表演二次創作的模型,這就是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基礎課而不可或缺的最主要原因。一首音樂作品就是一件表現性的形式,是供我們的感官去知覺或想象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富有活力的感覺和情緒是直接融合在形式之中的。作品的形式與情感的軌跡在結構上也是如此地一致,以至使符號與符號表現的意義完全融合為一體了。因此,視唱教學就是由物象到心象再到物象的過程,它攜帶著唱者的釋意、性格、樂感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