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文:生物實驗中學生不良心理的克服

才智咖 人氣:2.88W

       摘 要:生物實驗教學是培養中學生科技能力的重要手段,實驗教學中良好心理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瞭解和把握中學生在實驗中的心理活動特點,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學論文:生物實驗中學生不良心理的克服

 關鍵詞:實驗心理;生物實驗;創新精神

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生物實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實驗心理及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並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筆者就生物實驗中學生不良實驗心理的克服淺議如下:

一、克服單憑興趣做實驗的心理,培養探究創新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物實驗能使學生得到從其他方面難以體會到的快樂,因此有很多學生在剛開始時很喜歡生物實驗。但是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興趣往往不能持久,容易轉移。以單純興趣做實驗的學生,只追求個人情感上的某種需要或刺激,學習只跟著感覺走,對學習的艱苦性沒有準備。當實驗操作需要多次進行時,他們就會感覺枯燥乏味而轉移興趣,當受到教師批評時,他們也會把興趣轉移。

教師要想辦法把學生最初對實驗的熱情,轉化為對生物實驗持久而穩定的興趣,培養其探究創新精神。對此,在實驗中,教師要多一點寬容和引導,少一點不必要的指責和約束。例如,在“探索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中,除了洋蔥,筆者讓學生思考並選擇自帶實驗材料,有的學生選擇了一些不同大小的蘿蔔,中間挖槽,然後加入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觀察液麵的變化;有的學生選用馬鈴薯塊莖,加入不同濃度的食鹽溶液進行實驗……實驗中讓學生談談自帶材料的優缺點。通過實驗既保持了學生對實驗的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筆者還結合了本校的特色,課外組織學生參觀生態標本館,利用校園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積極開展研究性實驗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有意識地把實驗所帶來的直覺興趣引導到對實驗本質的研究中去,在實驗中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

二、克服緊張恐懼心理,培養實驗自信心

學生在操作實驗時經常會緊張、恐懼,產生緊張恐懼的原因,有些是學生的性格懦弱、膽子小;有些是對實驗儀器陌生,操作不熟練;還有些學生是由於自己或同學操作失誤,引起恐懼和緊張。

幫助學生克服緊張恐懼實驗心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預見性,重視指導課前預習,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現象有一定的防範措施,在演示實驗時操作規範靈巧,給人以美感,同時在實驗巡視時經常給予學生以具體的指導和鼓勵,對實驗操作失誤的學生告訴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天生的實驗者,失敗在所難免,增強他們對實驗的信心和安全感。

三、克服輕視心理,培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生物實驗操作有利於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筆者在生物教學中發現,那些對待實驗認真操作的學生,他們的理論考試成績較好。而對生物實驗輕視,認為做不做實驗都一樣的學生,往往一個知識點反覆考反覆錯,究其原因就是在實驗中進行了錯誤的操作,然後沒有更正,並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錯誤操作印象。

幫助學生克服輕視實驗心理,教師在上課時可強調實驗在考試中乃至大學聯考中的重要作用,在實驗課前佈置學生預習實驗操作過程和有關知識內容,並抽時間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在實驗操作前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要求、注意事項等,熟悉實驗操作流程;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對實驗本質進行分析,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實驗後填寫實驗報告時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總結反思,讓學生對實驗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克服隨意心理,培養科學實驗的嚴謹態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生物實驗中,許多學生的隨意操作與實驗規範操作格格不入,把實驗當成了“變戲法”和“看熱鬧”,最常見的是有關顯微鏡的`操作實驗,學生對顯微鏡的隨意擺弄和操作經常導致顯微鏡損壞。

幫助學生克服隨意實驗心理,教師要在第一時間及時制止學生的隨意操作行為,並說明隨意操作的危害性,結合生物科學發展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強調規範操作的重要性,培養嚴謹的科學實驗態度。例如,教師在介紹顯微鏡時,可結合顯微鏡發展史用幻燈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各個時期的顯微鏡,並介紹顯微鏡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引起學生對實驗及實驗儀器的尊重。在顯微鏡實驗操作前可先提問學生,讓他們熟悉規範的操作流程,同時通過教師的示範操作,使學生的不規範操作或習慣操作得到及時的矯正。對於部分學生還可進行單獨反覆操作訓練,直到規範實驗操作為止。

瞭解和把握學生的實驗心理特點,克服不良實驗心理,培養健康的實驗心理,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許曉.在生物實驗中培養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質[J].生物學教學,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