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體現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8W

都江堰位於岷江由峽谷流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居高臨下的特殊地理位置,可對成都平原及其相鄰地區實行自流灌溉。都江堰巧妙地興建了魚嘴、寶瓶口、飛沙堰、金剛堤、百丈堤等渠首工程;創造出獨特的建堰治河技術;建立了一整套防沙治水經驗與嚴密的維修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圓滿地解決了引水與防洪排沙的矛盾,歷2200多年而不衰,使人們長期受益,成為現存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2000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文化遺產”名錄,可是2001年直接對都江堰構成威脅的紫坪埔水庫工程破土動工,兩年之後再以紫坪鋪的所謂效益為由頭,緊挨著都江堰核心保護區又要建壩,於是以無壩引水為靈魂的都江堰危在旦夕。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體現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論文

人們合理地建造和使用都江堰無一不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哲學思維,下面將從以下幾個階段進行詳細分析。

1決策階段

秦昭王命李冰修建都江堰,其旨意在於藉助自然和人的和諧統一來確保秦國的物資和人力基礎,進而統一中原。按照戰國末年的情勢,唯一能夠和秦國抗衡的就是南方的楚國。秦惠文王採納了大將司馬錯的建議於公元前316年一舉滅掉了蜀國,然後藉助了佔據長江上游的地理優勢攻打楚國。可是在進攻到楚國的桑榆時發現物質供應不能夠很好的滿足前方的部隊,因而開始修建都江堰,迫使岷江改道經過成都。這樣一來,秦國就可以藉助岷江進行運輸,此外,岷江之水進入到成都平原對那裡的土地進行灌溉,達到了自然與人的和諧發展。人們利用岷江之水來灌溉發展經濟,自此,成都平原變成了天府之國,有詩詞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2施工階段

李冰在到達蜀郡以後便開始對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了詳細的考察,最終選擇了在現今我們看到的都江堰所處的位置進行建造都江堰。為什麼會選擇在這樣一個地理位置來修建都江堰,當然還是和當時生產力水平相統一的。李冰將當時的人們改造自然的生產力水平和當地的自然條件進行了緊密的結合,然後就開始了他的經典之作,從而成為了人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成功典範。在選址的過程中,體現了物質形態決定人的意識這一哲學思想,正是由於有那麼一個合適的地理位置,才使得李冰選址於此。

但是在施工的工程中又遇到了相當多的麻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在對岷江進行改道的時候,水流要想進入成都平原必須要跨越一道天然的屏障——一座大山。根據當時的'條件,要想鑿開一座大山必須花費很大的人力和時間,可是秦王的統一大業是不會允許花費那麼多的時間來開鑿一座山的。因而想方設法開鑿大山成了李冰的一個必須克服的難題,最終李冰藉助聰明才智成功的在山中開鑿出了一條水路,從而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的方法是架木材對石頭進行焙燒,等石頭紅了以後在其上面澆冷水,這樣一來石頭就在熱脹冷縮的情況下崩裂了。這樣一系列的施工方式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意識決定著物質形態,正是有了這樣一種意識形態才使得自然朝著人們的意識而被不斷的改造和創新。

3執行階段

都江堰工程是利用的彎道環流的原理而執行的。都江堰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是一個彎道,在這樣一個彎道里面,水流流過的時候會因為水流的流速不同而進行不同的分流。在旱季的時候,水流的流速小,岷江河道中60%的水通過魚嘴的作用進入到成都平原,從而可以防止旱情侵襲成都平原;當洪水季節來臨之時,水流的流速大,岷江河道中40%的水通過魚嘴的作用進入到成都平原,這樣可以防止過多的水進入灌區從而使該區域受到洪水的威脅。

此外,彎道環流問題還很好的解決了泥沙這一世界性的難題。根據彎道環流原理,進入成都平原也就是內江的水是岷江中的上層水。上層水中的泥沙的含量相對較少,這樣可以取上層的清水對作物進行灌溉。可是這僅僅只是去除泥沙的第一步,在洪水季節,河水中的泥沙含量相當的大。當過多的水進入到內江時,有一部分水將會從飛沙堰流走,而這一部分水可以帶走水中相當一大部分的泥沙,這樣一來便對水和泥沙進行了第二次分離。根據現在人的實驗,通過這兩種作用,泥沙的去除量可以達到98%。

4破壞階段

西部開發“十大工程”之一——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成功實現截流。截流就意味著都江堰工程2200多年來的無壩引水技術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自此都江堰就改變了合理利用自然這樣的一個宗旨了。在這樣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自然的狀況,最終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歸根結底受到懲罰的還是人類自己。人與自然、經濟、社會是一個合理的系統,如果我們只考慮其中的某一個因素勢必會走向歧途殘害人類自己。

5結論

從都江堰的發展歷史來看:人與自然是可以達到和諧發展的,但是當人們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摒棄一切時,將會迫使人與自然的和諧被打破。所以我想告誡大家,人與自然是否能夠和諧發展的,關鍵就是看人們怎麼樣去改造自然和發展自然了。

參考文獻

[1]張法瑞.自然辦政法概論.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10(1).

[2]CCTV10探索.發現.世界文化遺產之都江堰-青城山.

[3]張可佳.保衛都江堰背後的思考[J].中國記者,2004(1):30-31.

[4]林承坤,吳小根.2200多年來都江堰的效能為何歷久不衰[J].自然雜誌,23(4):193-198.

[5]侯大偉,張偉.都江堰建壩騎虎難下[J].望新聞週刊,2003,33:48-49.

[6]陳智樑.都江堰水利系統的地球科學思想[J]第四紀研究,2003(3),23(2):211-217.

[7]彭述明,王興奎.都江堰水資源發展戰略思考[J].水力發電學報,2006(6),25(3):1-5.

[8]郭耀文.論河流地貌在水利建設上的作用-以都江堰為例[J].泥沙研究,1999,4(2):56-58.

[9]側希信.神奇的水利工程遺產-都江堰[J].中國地理,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3,11(13).

[10]問題研究小組.請教都江堰-2200年視野中的可持續發展[J].綠色中國,1996-2004,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