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期權在財務決策中的作用

才智咖 人氣:7.01K
談期權在財務決策中的作用
期權與實踐是財務學近20年來最重要的一項創新和。期權是最活躍的衍生工具之一。當代的企業高層治理者,尤其是財務經理必須把握期權理論和。本文從投資決策和風險治理兩個方面探討期權在財務決策中的作用。


一、投資決策中的期權


1.投資時機的選擇權。企業進行實產投資,最根本的方法是淨現值法。專案淨現值NPV=資本支出現值-C0+投資後逐年現金流量現值和PV。淨現值準則告訴我們:若NPV大於0,則專案上馬;若NPV小於或即是0,則否決該專案。


運用期權理論分析,提出一個投資專案,相當於創造了一個以專案資產為標的物的擇購權,執行價格為資本投進的現值C0,標的物的價格就是專案的現值PV,假如現在就上馬或不上馬,相當於上述擇購權的執行日就是現在,因此該擇購權的價值為:0 ~ PV-C0,即0 ~ NPV。


假如現在不必馬上做出投資決策,而是今後n年內都可以做出,那麼該投資專案就相當於執行期為n年的美國式擇購權,這個擇購權的標的物即專案資產是支付“紅利”的,紅利就是專案上馬後產生的現金流。該專案早上馬意味著早得現金流,但要早投進資本;晚上馬意味著損失現金流,但贏得投進資本的利息。假如是“好”專案,晚上馬會造成損失,假如是“壞”專案,晚上馬或不上馬則帶來收益。權衡利弊得失,求出最優上馬時間(或不上馬)是治理者的任務。由於只要可以等待,治理者就有機會捕捉最有利的時機,增加收益,避免損失。


2.後繼專案投資選擇權。在競爭激烈的高技術領域,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某個專案本身的淨現值接近零或為負數,但企業的最高主管卻堅持該專案上馬。原因是戰略性的:只有現專案上馬了,後繼專案才有可能上馬,今後才有可能賺大錢;若現專案不上馬,今後很可能失往在該行業競爭的機會。那麼這種決策公道不公道呢?


運用期權理論分析,一個現在要決策的投資專案,即是一個執行日為今天的資產擇購權,資產的現價即是現在猜測的專案的現值,執行價格就是投資的額度。但要停止到這裡就簡單了,根據淨現值則可做出投資決策。題目是現專案上馬後,n年後後繼專案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個附加後繼專案選擇權就是一個n年後執行的資產擇購權,它的價值應該加到現在提議中的專案淨現值中往。即:現專案的淨現值=不附帶後繼投資的專案的淨現值+後繼專案投資選擇權的價值。其中,後繼專案投資選擇權的價值即是資產擇購權的價值。它可通過期權定價模型確定。


按照此模型計算出的“現專案淨現值”大於零,方案即可取。這就是為什麼某些投資專案在投資決策中即使淨現值為負數也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的真正原因。


3.投資專案放棄的選擇權。放棄價值低是一般投資決策區別於集資決策的特點,也就是說,企業市場投資專案放棄價值一般相當低,以至於一旦專案上馬,不管市場好壞,資產的市場價值變成多少,只有硬著頭皮幹下往。但也有些投資專案也有比較高的放棄價值(高過資產的最低限度),對於這類專案就存在放棄專案的選擇權。


運用期權理論分析,某專案實施了一定時期後又有可能放棄該專案,企業便擁有了出售該專案的權力,即擁有了一個以執行價格賣出資產的賣出期權(看跌期權)。專案投資價值=無放棄期權的資產價值+放棄期權的價值。其中,放棄期權的價值同樣可以通過期權定價模型計算確定。


二、期權在風險治理中的作用


1.價格的保護。金融資產的價格成為金融價格。金融價格的保護也稱為利率保護。一種形式是利率封頂(Interest Rate Cap),即浮動利率負債人為進行利率封頂可購進利率擇購權,當浮動利率超過執行利率時,按執行利率付息。利率保護的另一形式是利率保底(Interest Rate Floor),即購買有關利率的擇售權,債權人購買了利率擇售權以後,可以保障利率不低於執行利率外減購買本錢得到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