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新聞採訪中的溝通技巧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5.16K

摘 要 新聞工作能夠為群眾傳遞資訊,主要包括資訊收集、整合、釋出等過程,而資訊收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採訪,這在新聞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良好的採訪過程就是要採訪物件談論自由,記者能夠從中獲取第一手有效的新聞資訊。但是記者在實際的採訪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試闡述新聞採訪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並探討了記者新聞採訪中的溝通技巧。

記者在新聞採訪中的溝通技巧的論文

關鍵詞 記者;新聞採訪;溝通技巧

近年來,我國新聞事業發展越來越快,新聞採訪物件的範圍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記者在新聞採訪中,會面對社會各階層的人,所遇到的問題也是複雜多樣的。採訪是實現人際間交流互動的主要方式,記者能夠在採訪中獲取有效的新聞資訊。由於採訪物件的知識水平、所處職業、個人經歷等方面存在不同,在採訪中所表現的心理特徵與個性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較好的應變能力與溝通能力,才能更好的做好新聞採訪工作。

1 新聞採訪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1 採訪物件不願談

新聞採訪就是要記者與採訪物件進行即時互動,但是採訪物件不願談的情況是記者在新聞採訪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造成採訪物件不願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採訪物件由於背景特殊,不希望曝光在公眾前,也有些採訪物件出於對隱私的保護而不願談,還有一些採訪物件因為不信任記者,所以不願多談等。對於這種情況,記者要事先了解採訪物件的基本情況,比如興趣、愛好、性格等,這樣才能在採訪過程中拉近與採訪物件之間的距離。另外,記者還應該在採訪主題上狠下功夫,從而更好的掌握採訪程序。記者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更好的將採訪物件內心想法挖掘出來。

除了採訪物件不願談情況,在採訪過程中也時常出現採訪物件不善談情況。很多采訪物件由於自身表達能差的原因,難以將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準確的表達出來,並且很多采訪物件由於缺乏有效的引導,常常會出現不著邊際的談話,這讓記者很難抓住其中的重點。對於這種情況,就需要記者多利用提問方式,對採訪物件進行正確引導,對於表達能力較弱的採訪物件,最好選用簡單明瞭的問題。而對於表達能力較強的採訪物件,則要使用封閉式提問方式。

1.3 記者業務素質不夠

要想更好的完成新聞採訪工作,記者不僅要具備最基本的新聞採訪素養,同時還要提高待人接物能力與隨機應變能力,要將採訪物件的個人魅力充分展現出來[1]。優秀的新聞記者應善於打開採訪物件的心扉,最大限度獲得更多的第一手新聞資訊。新聞記者的業務素質不僅體現在待人接物能力、溝通交流能力、隨機應變能力上,同時還要保持較好的心理素養,要在採訪過程中敢於向採訪物件提出問題,準確表達自己觀念。同時記者還要做好尊重採訪物件,在採訪中有理有據、不卑不亢,為採訪物件營造出和諧愉快的談話氛圍。

2 記者在新聞採訪中的溝通技巧

2.1 做好採訪前準備工作

在開展新聞採訪工作之前,要全面瞭解掌握採訪物件的職業、背景、經歷等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在採訪過程中把握重點,並獲取較高新聞價值的素材。雖然新聞記者在採訪時現場發揮能力十分重要,但是記者通過事先調查採訪物件的背景,準備好採訪資料,能夠在採訪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尤其是對於一些有著特殊背景,很難同意接受記者採訪的物件來說,更要對難得的'採訪機會重視,要在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從而確保整個採訪過程能夠順利開展。

2.2 拉近與採訪物件的距離

新聞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要用親切的語言拉近與採訪物件的距離,要讓採訪物件感覺是在和朋友對話一般,只有這樣採訪物件才會信任記者,並將記者作為可以傾訴的物件。記者在語言運用時,要儘量多選擇使用“我們”“咱們”“我也是”等詞語,讓採訪物件感同身受,對記者產生好感,從而在情感上達到統一。另外,記者要在對話上給予採訪物件足夠的尊重,要以平等的姿態與採訪物件進行交流。尤其是採訪物件是弱勢群體時,記者更要注意在情感上進行溝通,運用恰到好處的語言,既不能對採訪物件表現的過於同情,也不能使用刺激性語言,要儘量在採訪物件的經歷中找到共鳴之處,讓採訪物件把記者當成自己人。通過營造這樣的採訪氛圍,才能最大限度打開採訪物件的心扉,讓採訪物件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從而取得最佳的採訪效果。

2.3 找到與採訪物件的共同興趣點

有些採訪物件背景很特殊,或者是自身性格原因,怕被曝光,所以不願多說。另外,很多采訪物件由於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或者是對採訪主題有所牴觸,所以不願意接受記者的採訪,導致採訪工作不能順利開展。這時,記者必須對採訪物件進行引導,運用多種手段,讓採訪物件表達出來。比如,記者可以在採訪前先讚賞採訪物件的衣著打扮,從衣服品味、興趣愛好等方面尋找共同話題,然後在採訪過程中找到突破點,並將談話逐步引入正題。同時記者也可以故意在談話中出錯,由採訪物件開口糾正,只要主動開口,後續採訪工作也就很容易開展。

2.4 掌握採訪的節奏,抓住採訪重點

由於採訪物件之間的性格差異,在談話中的變形也不一樣[3]。記者在採訪時會遇到很多善於辯論的人,他們在回答問題總能夠避重就輕,會岔開話題。如果此時記者不對採訪節奏加以控制,那麼就不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新聞資訊。所以,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必須掌握主動權,並有效控制採訪物件的節奏,要運用實用的語言,及時制止採訪物件天馬行空般的言論,讓談話內容迴歸正題之中。記者要隨時審視談話內容是否偏離了採訪重點,要在採訪物件岔開話題時及時引導。另外,對於本身講話缺乏重點的採訪物件,更好做好引導工作,讓談話內容始終在採訪主題上。

2.5 根據物件不同改變採訪方式

記者在採訪時,運用何種方式向採訪物件提問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記者要從採訪物件的身份背景、文化程度、年齡層次上入手,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這樣才有助於採訪物件更好理解記者的提問,確保溝通的順暢。開放式提問與封閉式提問是採訪中主要提問方式。其中開放式提問是指標對某一事件,讓採訪物件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回答問題的空間是很大的,比如對領導、專家、知識分子的提問。而封閉式提問是指簡單的問題,能引導採訪物件的思維。比如農民工、老人、孩子等。記者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方便採訪物件理解,從而獲取有效的新聞資訊。

3 結論

總之,優秀的新聞記者能善於打開採訪物件的心扉,能在採訪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高價值新聞資料。因此,新聞記者要熟練掌握並運用各種有用的溝通技巧,在採訪中佔據主導地位,克服在採訪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採訪物件身上挖掘更多的有用資訊,從而為新聞報道提供更多的新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