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畢業論文的格式模板

才智咖 人氣:2.91W

【文章導讀】認真撰寫法學畢業論文並順利通過論文答辯,是取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 小編為您整理了法學畢業論文格式模板 ,供您參考和閱讀。

法學畢業論文的格式模板

摘 要:傳統法學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理論分析、法律詮釋層面,距離司法實踐的要求差距較大,導致法學本科畢業生在畢業論文撰寫方面不能有的放矢,論文選題、內容安排和創新性等方面有所不足。改革的出路在於讓學生置身於虛擬的裁判場景之中,通過審判流程中具體角色的扮演發現司法制度的具體問題,提高畢業論文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模擬法庭;畢業論文;科研能力

一、傳統法學畢業論文模式的困境

1.傳統法學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法學教育是以文史哲為主導的教育模式,導致中國大陸的法學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的法律職業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興起,法學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理論分析、法律詮釋,因此距離司法實踐的要求差距較大[1]。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開放已進行三十年有餘,廣大人民群眾中存在著對司法服務的迫切需求,法學院學生數量急劇增加,但是上大課講授仍然是法學教育的主導方式,並且遵循從緒論到正文部分到結論的原理性教學方式,一門課程的教授內容由教學大綱、教案和教科書等參考資料組成。不用說診所式法律教育、模擬法庭辯論等案例教學法未曾適用,就是案例分析通常也只是用作佐證某個原理的工具,法學教育方法和職業技能培養存在著巨大的衝突。前美國首席法官詹姆斯貝克曾經說過:“在法學領域中,存在著一對無奈的矛盾:那便是最博學的理論家和教授常常缺乏實施法律的實際經驗,而成功的職業律師又往往是法律的歷史和純粹的哲學論證方面的無知者,他們對法律也僅僅持務實的態度。”[2]鑑此,法學是世俗的學問,其大部分內容都是實踐性的,需要長期的技術能力培養,單靠課堂講授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形下,我國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和學術成果以書面知識為載體,往往是紙上談兵式的膚淺論理,缺乏實務運作經驗,這與英美的法學院職業導向的教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傳統法學畢業論文寫作的困境

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是本科教學中的最後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對學生四年所學知識和技能一次綜合性的應用,同時也是高校本科教學實踐的一次檢驗。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更關係著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人才培養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然而,由於我國法學本科的教學以理論灌輸為主,缺少實踐教學特別是職業能力的培養,導致相當多的法學本科畢業生對司法實務特別是審判業務非常不熟悉,在畢業論文撰寫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選題不當。雖然對於本科畢業生來說,論文的題目已經由各門課程的教師提前擬訂出來供他們選擇,但是即使如此,由於可以選擇的題目範圍很寬泛,而學生又不能密切把握司法實踐中的熱點問題或者動態,實現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的密切結合,選題往往大而空、觀點陳舊或者過於集中。比如有些本科畢業生的論文題目“論死刑”、“論依法治國等等”,這樣大的論文題目在一篇本科畢業論文中往往是無法完成的。還有些學生的選題如“論事實婚姻”、“論罪刑法定原則”等等,這些在學術界已經過氣的題目,寫出新意非常困難。再如學生們的選題過於集中在民法、刑法、經濟法等領域,而對法制史和法理學的方面的選題關注不夠。其次,內容空泛,往往從中國期刊網或者其他書籍拼湊,甚至是抄襲,而且,由於畢業在即,部分學生應付了事,論文在邏輯結構、段落條理、用詞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更談不上創新性。此種現象已經嚴重背離了法學教育的.宗旨,尤其是對於獨立學院的法學教育來說,本科畢業論文模式與應用型綜合性的人才培養目標相脫離情況更為嚴重。因此,必須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與答辯模式進行比較徹底的改革和創新。

二、我國法學畢業論文模式的改革出路

實際上教育行政部門均已經認識到法學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對培養未來卓越法律人才的意義。教育部在有關檔案中就指出,“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3]。故而,探索新的畢業論文模式已經成為當前法學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任務。關於法學教育的改革路徑,各個高校都已經進行了各具特色的培養模式改革,比如重新制定培養目標、改革課程設定、改變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和思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增加案例分析在課程設定中的比重是法學教育不可忽視的部分。雖然我國並沒有專門的案例編纂機構,案例分散在眾多的報紙雜誌和編纂方法各不相同的彙編之中,新聞報道是否具有援引資料應有的真實性常常是需要仔細甄別。但是,無論案例對中國司法的實際影響如何,都沒有理由低估它們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4]。案例分析能夠使學生在規範的法律概念和社會生活事實之間來回穿梭,從而學會運用法學理論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且使課堂教學不至於脫離社會實踐。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如果學生本身置於虛擬的裁判場景之中,在模擬審判過程中尋求解決糾紛的法律方法,將會強化其法學理論和法律規則的理解與運用,縮減法學畢業生從課堂到實務的適應期。所以,如果能將法學本科畢業生的論文寫作與模擬法庭的案例分析,將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對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運作狀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更重要的是,該種畢業論文模式的改革,由於選取的是社會上的真實案例,學生自己通過模擬法庭的再設計、角色的扮演,從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畢業論文。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模擬法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自己體會、感受和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由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所以論文也無法進行抄襲,論文經得住學術上的檢驗,並且部分內容可能具有創新性。

三、將模擬法庭引入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具體過程

1.選題階段――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在模擬法庭正式開展審判之前,學生要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來確定模擬案例,具體可以組織學生到法院進行旁聽,或者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真實的案例庭審過程,比如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開設的“庭審現場”節目,充分利用激發學生對親自參與模擬審判活動的期盼,對自身擔任特定角色的盼望。在案例選擇上,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案例庫裡,指導學生遴選社會爭議較大的案例。這些案例可辨性強,並且要適合多角色的安排,將會給學生之後的畢業論文撰寫留下廣闊的發揮空間,與此同時又能把握住司法實務或者理論研究中的熱點問題。   2.著手階段――感知案例

武漢東湖學院的教師根據學生挑選出來的案例進行庭審方案的擬訂,詳細、全面、科學地安排好相關事宜。在具體做法上,以一個自然教學班四十人為基準,十人左右為一組,根據法官(合議庭,包括人民陪審員,一般為3人)、檢察官、原告人、被告人、律師、證人(鑑定人、目擊證人)、書記員、法警(2名)的人員數量安排。原則上每組由學生自願組合,角色由學生協商確定,出現爭議才由老師安排。另外,還要準備一些物證、書證以及其他型別的證據,以使學生能夠對熟練運用證據法學的知識進行交叉詢問。庭審方案分好小組之後,每小組各自擬定自己的庭審方案,通過庭審方案的擬定,小組成員已經對各自感興趣的問題準備了一定的文獻材料,對自己畢業論文擬寫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庭審方案分好小組之後,小組成員就可以開始進行角色的選擇。原則上由學生自由選擇,根據案件的具體情形安排法官、檢察官、原告人、被告人、律師、證人、書記員和法警的人員數量。

3.系統化階段――模擬審判

準備好模擬法庭的各項具體庭前事宜之後,就可以按照公訴人(原告)宣讀起訴書――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後陳述――合議庭合議――宣判,啟動正式的庭審程式。首先要由書記員宣讀法庭紀律,審判長宣佈開庭,介紹合議庭成員和被告人的法定權利、公訴機關(原告)的名稱(姓名)及案由。其次,在法庭調查階段,證人原則上要出庭,控辯(原告、被告)雙方都可以出示自己的證據並且就對方的證據進行詢問。再次,法庭辯論階段控辯雙方要開展交叉詢問,證據材料要進行充分的質證,辯護律師在這一個階段要充分地展現自己的辯護技巧和能力,切實地發現案件中存在的問題。檢察官則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證明起訴書中指控的犯罪事實。辯論結束,被告人要做最後的法庭陳述,對關於自己的案件事實做總結性的意見陳述。最後,合議庭的法官和人民陪審員根據當事人雙方質證辯論的情況,對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做出評議,並進行宣判。

4.總結階段――論文寫作

模擬審判完成後,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角色扮演和庭審流程撰寫法學本科畢業論文。至此,學生經過選題、庭審準備和實戰演練已經發現了我國某一具體司法制度甚至是實體法等存在的問題,並且對其未來進一步的完善能夠提出中肯的建議。如此,論文的大致提綱經過上述三個階段已經形成,接下來,學生就能夠遵循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進行論文的具體撰寫。顯而易見,該種畢業論文改革模式將更有利於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變枯燥為生動,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

參考文獻:

[1]蘇力.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與機遇[J].法學,2006,(2).

[2][美]贊恩.法律的故事[M].劉昕,譯.南京:鳳凰傳媒出版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1.

[3]段書臣.法學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與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2,(31).

[4]方流芳.中國法學教育觀察[J].比較法研究,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