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美術設計中的中國元素探討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8W

【摘要】現代美術設計藝術的發展逐漸呈現出了與多元文化融合的繁榮景象,中國傳統元素的加入和運用賦予了現代美術設計作品更加深厚的底蘊和內涵。本文從中國元素的特點、中國元素在現代美術設計中的應用以及融合特點入手,對這一文化現象進行了探析和總結。

現代美術設計中的中國元素探討的論文

【關鍵詞】現代美術設計;中國元素;創新性;文化傳承;藝術魅力

一、中國元素的特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熠熠生輝,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文化事業的推進,中國元素越來越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一種符號,凝結了中國傳統的民族精神,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和風俗特色。中國元素的內涵和表現形式豐富而多樣、文化底蘊深厚,廣受世界人民喜愛,現代美術設計越來越需要融入中國元素來增強其文化、情感和創意的表現力。

二、中國元素在現代美術設計中的應用

(一)色彩的運用。中國傳統藝術作品在色彩運用上大膽而精彩,經過幾千年的沉澱,中國文化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色彩體系,如對中國文化影響最甚的五色觀,用青、赤、黃、白、黑五色來勾勒自然的五行哲學觀,不同流派對色彩的理解也各異,如道家的色彩觀念、儒家的色彩觀念等。中國傳統文化中善於通過不同的色彩結合不同手法,來傳達不同的'資訊和情感,如紅色在燈籠、中國結等傳統飾物中代表著喜慶、吉祥、熱鬧的民俗場景和美好願景,而運用在革命文化中則代表著使命、忠誠和責任;白色通常代表著肅穆、莊重,如在民間喪葬主題中的運用,而在京劇臉譜中用於表現人物的奸邪;黑色在美術作品中往往突出嚴肅、穩重、冷酷的特點,而在道教中則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玄妙清靜之意,被譽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色彩源頭;黃色在清代服飾中用於表現尊貴的帝王身份,代表著皇權和威嚴,在明清兩朝是皇帝的專用色,不得被民間使用,而黃色也是佛教中的常用之色。在現代美術設計中融入中國元素的色彩能夠勾勒和強調作品的表現力,使作品的風格突出,讓創意的表達更加自然、準確。最有代表性的當屬2008年的奧運吉祥物福娃,五個吉祥物分別運用了紅、黃、藍、綠、黑五種色彩,結合五種中國特有的動物形象,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自然地融合進奧運文化當中,傳達了熱情、健康、激情、繁榮、歡樂的情感內涵,向全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魅力。

(二)幾何結構與圖案。中國傳統作品尤以書法、國畫、器物為代表,善於運用幾何元素和紋飾來傳達作品內涵。線條的運用是中國書畫具有代表性的特點,憑藉其粗細、韻律、節奏、疏密、對稱、縱橫等手法形成了“筆墨精緻、形神兼備”的藝術語言,將獨特的審美意趣包容其中。而在雕鑄器物作品中,紋飾的演化則飽經歷史洗禮,烙下了千姿百態的時代特色,其精神內涵和符號價值主要體現在抽象描摹和象徵意義,融合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如最有代表性的龍紋、祥雲、牡丹等圖案。中國的京劇臉譜也是極具代表性的圖案元素,是中國特有的性格化的造型藝術。將中國傳統線條和圖案等元素融入現代美術設計中,極大地開闊了作品的創意空間,突破了作品的審美侷限,能夠讓作品的表現形式更富有姿態,其情感和內涵的表達更加充實和雋永,既延伸了中華文化,又增強了作品的審美趣味,拉近與受眾間的情感距離,有利於形成創新性、傳承性和功能性強的藝術語言。2008年奧運會的祥雲火炬,在設計上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淵源共生,和諧與共”內涵的祥雲紋飾,在造型上形似卷軸,表達了來自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對上千年世界文化流通的重要性。

(三)表現手法。形式多樣的中國元素在表現手法上也獨居格局,強調“氣韻”和“形神兼備”。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手法多樣,如在京劇臉譜中就體現了對比、反襯、烘托、象徵、虛實等多種手法,在現代美術設計中融入這些手法,能讓作品的形象更加堅挺,精神更加突出,具有更廣闊的創新性和趣味性。2016年被熱議的春晚吉祥物“康康”就是中國元素與現代美術結合的代表,該作品搭載現代科技,以大師韓美林筆下作品為基礎,融合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渲染、虛實等藝術形式,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了“猴”的活潑和機靈,讓觀眾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三、中國元素與現代美術設計的融合

將中國元素融合進現代美術設計中,不僅可以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作品的創意性得到拓展,賦予其更加深厚的底蘊內涵,更有利於中華文化向世界範圍的傳播。因此,在運用中國元素進行現代美術設計的過程中,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批判性的視角將更富有傳承意義的文化符號加以運用,而摒棄傳統文化中不健康、不利於傳承的內容。切忌在不理解元素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堆砌濫用,否則將破壞作品的表現力,不利於作品精神特質和創意的傳播表達。

參考文獻:

[1]何繼業.分析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美術設計中的體現[J].現代裝飾(理論),2014,(10):107.

[2]張旻.現代美術設計中的中國元素[J].中國包裝工業,2015,(Z2):44.

[3]葛田田.當代中國民間美術的元素傳承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