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生物複習方法

才智咖 人氣:2.3W
淺談高中生物複習方法
摘要: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做好複習工作,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理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複習方法;學生 
        近年來,大學聯考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那麼,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更加註意對複習方法的研究,著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高效率的複習。下面是筆者在複習教學過程中總結的經驗。
        一、夯實基礎,認真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網路
        總複習的目的和任務,在於幫助學生對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所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該有計劃、有順序的複習,適當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自由支配。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在於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個知識點,並逐步形成知識的網路和系統。而且,一定要把複習課本知識與恰當的練習結合起來,把引導學生理解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練代講、以練代學。
        教師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後,學生可以掌握知識鏈和知識網,便於理解性記憶和回顧。如,脫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結構和複製——基因表達——基因突變——可遺傳變異來源——進化。這樣幫助學生歸納出一條主線,以利於學生系統地獲得知識,並形成聯絡的觀點,活躍思維。有些知識比較複雜,或是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複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複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瞭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後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複雜,可總結為“ 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複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思維越離開具體事物,就越抽象。要儘量藉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絡起來,以便於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複雜,教師很難講清楚,但出示一個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影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此外,還可以突出比較法的運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選擇運用比較法,把課本中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有利於學生將知識系統化,並形成知識結構網路。因此,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內容,前後知識的聯絡,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等,指導學生進行比較法的學習,這樣易於理解和掌握知識,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對圖解影象問題的分析能力和思維遷移能力
        現行的高中生物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這些影象概括性強、生動直觀,是對課本內容的高度濃縮和昇華,其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代替的。近年來的考試中,影象和圖表分析題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而影象又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課本。教師講解時,應強調學生讀文對圖、看圖釋文、文圖活用、讀圖解題,使圖文充分結合。可以按照專題對圖表圖解進行復習,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圖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和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圖解等。
        分析圖表、圖解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往往會轉化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
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對圖表、圖解問題的分析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用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導向來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審題並形成思維遷移能力。
        三、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方式,理論知識聯絡實際問題
        選擇貼近書本知識,更貼近生產、生活的問題,避免純知識性的題目。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靈活把握。教師可以將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問題融入生物課堂教學中,以增強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比如,如何對學生滲透環境教育?       教師應將環境教育寓於課堂教學之中。例如,講森林在保護改善環境中的作用時,要突出生態效益的概念。可列出這樣一組資料:1株50年齡的樹木,1年產生的氧氣價值3.2萬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3.25萬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萬美元,各種生態效益達19.695萬美元,而該樹被砍伐後的木材價值卻只有幾千元,進而介紹我國森林覆蓋率僅12.7%,遠遠低於國際標準30%的要求。而毀林速度卻處於世界前列,我國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災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長江上游近年來掠奪式的砍伐樹木。與此同時,也介紹日本人愛樹成癖,長期堅持植樹造木,使其森林覆蓋率高達68%,逐步變成森林大國的事實。通過以上事例介紹及對比,可大大激發學生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熱情。
        通過各項課外活動滲透深化基礎知識,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環境教育。以課外閱讀為基礎,拓寬學生的環境保護知識。教師應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閱讀一些環境保護方面的書籍、文章,讓學生更關注我們周圍存在的環境問題,樹立利用科學保護環境的熱情。教師可利用春遊、秋遊、夏令營等活動,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以大自然為課堂,在環境中瞭解環境,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以實踐活動為途徑,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可配合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愛鳥周、植樹節等節日開展一些公益性活動,引發中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關心,從而增強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