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計算科學的量子計算系統的發展與成熟

才智咖 人氣:2.48W

基於計算科學的量子計算系統的發展與成熟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小編為你提供一篇範文參考,希望您喜歡!

基於計算科學的量子計算系統的發展與成熟

 

,不過,在費曼眼裡,這卻恰恰提供一個契機。因為另一方面,量子力學系統的行為也具有良好的可預測性:在干涉實驗中,只要給定初始條件,就可以推測出螢幕上影子的形狀。費曼推斷認為如果算出干涉實驗中發生的現象需要大量的計算,那麼搭建這樣一個實驗,測量其結果,就恰好相當於完成了一個複雜的計算。

        在費曼設想的啟發下,1985年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多伊奇DavidDeutsch提出是否可以用物理學定律推匯出一種超越傳統的計算概念的方法即推匯出更強的丘奇——圖靈論題。費曼指出使用量子計算機時,不需要考慮計算是如何實現的,即把計算看作由“神諭”來實現的:這類計算在量子計算中被稱為“神諭”(Oracle)。種種跡象表明:量子計算在一些特定的計算領域內確實比傳統計算更強,例如,現代資訊保安技術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把一個大整數(如1024位的十進位制數)分解為兩個質數的乘積的難度。這個問題是一個典型的“困難問題”,困難的原因是目前在傳統電子計算機上還沒有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將這種計算快速地進行。目前,就是將全世界的所有大大小小的電子計算機全部利用起來來計算上面的這個1024位整數的質因子分解問題,大約需要28萬年,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所能夠等待的時間。而且,分解的難度隨著整數位數的增多指數級增大,也就是說如果要分解2046位的整數,所需要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宇宙現有的年齡。而利用一臺量子計算機,我們只需要大約4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分解1024位的整數了。

        6 量子計算中的神諭

        人類的計算工具,從木棍、石頭到算盤,經過電子管計算機,電晶體計算機,到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再到量子計算。筆者發現這其中的過程讓人思考:首先是人們發現用石頭或者棍棒可以幫助人們進行計算,隨後,人們發明了算盤,來幫助人們進行計算。當人們發現不僅人手可以搬動“算珠”,機器也可以用來搬動“算珠”,而且效率更高,速度更快。隨後,人們用繼電器替代了純機械,最後人們用電子代替了繼電器。就在人們改進計算工具的同時,數學家們開始對計算的.本質展開了研究,圖靈機模型告訴了人們答案。

        如果觀察歷史,會發現人類文明不斷增多的“發現”已經構成了我們理解世界的“公理”,人們的公理系統在不斷的增大,隨著該系統的不斷增大,人們認清並解決了許多問題。人類的認識模式似乎符合下面的規律:

        “計算工具不斷髮展——整體思維能力的不斷增強——公理系統的不斷擴大——舊的神諭被解決——新的神諭不斷產生”不斷迴圈。

        無論量子計算的本質是否被發現,也不會妨礙量子計算時代的到來。量子計算是計算科學本身的一次新的革命,也許許多困擾人類的問題,將會隨著量子計算機工具的發展而得到解決,它將“計算科學”從牛頓時代引向量子時代,並會給人類文明帶來更加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