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城市形象

才智咖 人氣:2.84W

城市形象該如何塑造,國內許多城市還在探索的道路上,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至今也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和執行模式。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何塑造城市形象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塑造城市形象

如何塑造城市形象:

【關鍵詞】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 CIS 系統

城市形象塑造的基礎是城市屬性定位,這種屬性定位來源於城市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城市經濟、城市精神、社會需求。一個城市的形象塑造要與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精神氣質結合起來,傳承固有的特色不斷創新變化,不斷美化自己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魅力。

城市形象塑造的依據

城市經濟: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動力。城市形象塑造應以城市經濟發展為依據,體現城市綜合優勢。經濟發展越快,城市的發展也就越快,城市的區域也迅快擴大,城市的建設緊鑼密鼓,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形象塑造要先於城市的建設規劃,避免城市的盲目發展,要用形象塑造系統指導城市建設。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的特色準確定位城市形象,按照城市經濟實力規劃建設,同時建設規劃中處處要體現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價值和品味,拉動城市經濟的全面發展。

地理位置:城市的地貌形態特徵也是城市形象的特色。依據不同地貌而聚落的城市表現出不一樣的城市形態、建築風格、景觀特色、社會風氣等。不同地域會形成不同的城市風貌和城市特質,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所處的地域文化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文化氛圍。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塑造的設計源泉,離開地域文化,就無法體現出城市的本質。地域文化的形成經過很長的歷史時期,每個城市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文化,這種文化是具有獨特個性的。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下,城市所呈現的面貌就不一樣,如濟南所處的地域自然特徵是低窪地,地下水形成了很多的噴泉水,因此也就形成了泉城文化的特質。山城重慶所處的地理特點是山地地形,因此,城市在高低錯落中形成了山城特色,也出了有名的山城“棒棒”。因地制宜塑造城市形象,順應城市所處的地域自然特徵,對其進行改造、利用和創造。

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重要的精神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是對城市居民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從實踐到理論的高度昇華。城市精神為城市的發展注入的精、氣、神,具有凝聚人心、喚發鬥志、統領行動、催人奮進的作用。城市精神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上引領、約束、激勵市民。凝聚城市居民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意願,煥發出建設美好城市的原動力,把市民的素質引領到促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作用中來。城市精神是城市塑造形象的重要內容,例如上海市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作為城市的精神,向世界坦誠自已的追求,迎接八方來客。

歷史文化:每一座城市在發展程序中都會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這種特色文化是這個城市有別於其他城市的個性特徵。城市的發展不易,文化的形成更是不易,歷史文化是城市精神內涵,是城市發展中留下的寶貴財富,每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歷史文化的沿續,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歷史文化在城市裡留下深深的烙印,歷史越悠久,文化的底蘊就越深厚,城市形象就越鮮明,越具有特色。不同歷史文化的城市就有不同的歷史形象,城市的歷史形象就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記憶,是城市形象的塑造的根源,例如南昌起義的歷史給南昌市留下了永恆的歷史文化―“敢為人先,不怕犧牲”的精神,南昌也被譽為“英雄城”。

城市活動:城市活動是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城市活動提升城市的活力,優化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另一方面城市活動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擴大城市的影響力,拉動經濟增長。城市活動也是在歷史中形成的城市特色,是城市居民和城市外部公眾對一個城市的認知,是一個城市的品牌形象。城市形象塑造要考慮城市活動的品牌形象,城市活動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播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徑。

城市形象塑造的內容

簡要的說,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在公眾心中形成的印象和評價,是城市外觀面貌與內在品質的綜合,就跟一個人的形象一樣,外貌特徵和內在品質組成一個整體形象。城市形象的塑造相比一個人的形象塑造要複雜很多,城市形象太抽象,實施的主體太多,內容太豐富。首先要分析定位城市形象塑造的依據,理清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形態特徵,然後進行城市形象的定位。定位精準了,而後就做好形態輔助,如城市徽標、標誌物等,還包括城市理念,城市行為。城市形象塑造系統是依據現代企業的形象塑造系統(CIS)的基礎而提出的,將現代企業的CIS系統理論構建思路引入城市形象塑造系統,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找出本城市與其他城市的差異和特色,並建立一套獨有的城市形象識別系統並加以推廣,使之成為城市發展有效資源、競爭的軟實力。城市形象塑造同企業的形象塑造一樣也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既視覺系統(VI)、理念系統(MI)、形為系統(BI),這三個方面構成了城市形象塑造系統的主要內容。

城市形象塑造的視覺系統是指城市給人的視覺感受部分。通過人的視覺就能感知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形象塑造系統中最容易被公眾感知的視覺印象,也是城市形象最直觀展現,包括城市顏色方案、城市建築風格、城市格局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城市景觀規劃等一切用視覺感知的部分。視覺系統設計就是對城市的環境與空間導向進行設計,讓人從視覺方面準確感知城市形象,同時通過空間導向系統設計一座易讀的城市,用多種圖示系統、資訊系統、查詢系統、便民服務系統等把複雜的城市環境變得簡單明瞭,使行走在這個城市的人們,從城市的視覺系統中熟知城市,瞭解城市形象的內涵,感受城市魅力。另外從網際網路和多媒體傳播方面也要統一設計視覺系統,包括網站建設、數字媒體、霓虹燈等。視覺系統能讓人們立刻就能感受到城市形象的魅力,產生對城市的好感,拉近人們對城市的距離。可以說城市視覺系統是呈現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對城市的發展極為重要。

城市形象塑造的理念系統是指城市發展的方向問題。理念指導城市發展的方向,為城市的發展統一思想核心。對於一個城市的形象塑造,理念系統是核心內容,一般是由城市管理者根據城市的歷史發展、經濟特色、地域資源而提出,用這種理論思想管理城市、建設城市,號召城市居民為城市的發展作項獻。理念系統是一個城市的發展思想和發展戰略問題,包括城市的宗旨、城市的使命、城市的發展策略、城市的精神、城市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社會風氣等。

城市形象塑造的行為系統是指整個城市中群體活動的行為規範、行為準則、行為模式。也包括個體活動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具體來說包括城市居民生活水準、生活方式、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公共關係、城市居民的行為言論、職業道德等。行為系統的塑造是要與理念系統相輔相同,理念系統在行為系統中得到體現。行為系統的塑造就是倡導城市居民為城市的發展建設創造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展現城市的高度文明,營造城市的和諧幸福的氛圍,讓城市居民有幸福感,安居樂業。

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

城市形象塑造系統內容多、範圍廣、層次豐富、管理複雜、實施困難,因此準確塑造城市形象要抓住核心內容和關鍵因素。每個城市在歷史的長河裡沉澱下的文化是城市的品牌文化,眾所周知的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如南昌的八一軍事文化和名樓文化就是南昌文化特色,是南昌的品牌形象。城市文化賦予了城市形象美好的品質和豐富的內涵。美國現代設計之父埃利爾-沙裡寧認為通過城市的形象就能看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城市的文化會在城市形象上體現出來。美國建築大師沙利文也是曾說根據你居住的房子環境就知道你這個人的文化情況,根據整個城市的形象也就知道這裡的人們在文化上的追求。城市形象是對城市歷史文化高度體現,世界上著名的城市都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徵,其城市形象的核心體現是這些獨特的文化,並且形成了文化品牌形象,使得城市的知名度聞名遐邇。如法國的戛納、美國的洛杉磯是世界最著名的影視娛樂城;奧地利的維也納是音樂之鄉,被譽為音樂城等。這些城市的文化定位賦予了城市形象美好的品質。中國也有很多的城市具有獨特的城市文化。如江西景德鎮等,它們都以一種獨特的文化展示其城市的風貌,吸引著人們的嚮往,留在人們心中永久的印象,這些印象都是以其文化要素傳播給人們。因此城市形象的塑造其核心內容是城市的獨特歷史文化,只有文化才是城市的靈魂,才能讓城市形象形成品牌,才能讓公眾產生嚮往,才能讓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而形成獨特的形象特徵。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需要繼承其歷史文化。在城市的歷史發展中,沉澱下了優秀的社會文化和人文精神,這是每個城市所特有的內涵和品質。以城市文化為基礎,把市民氣質、生態環境、人文精神等城市的美好品質融為一體,這種文化是對城市形象塑造的基礎,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價值標準。

城市形象塑造的措施

處理好新老城市的關係。新指的是城市新區域,也可以說是城市新形象。舊指的是老城區,也可說是歷史形象。老城區就是這個城市的歷史,老城區的建築一般不太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因為陳舊、狹小。那麼在繼承老城區的風貌,保留其特色的同時,又要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對老城區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建築、街道,要對其進行開發和修繕改造,不能簡單地拆除老城區。要通過揚棄的手法,以點帶線,再形成面,把與城市文化相對應的商業文化引入到老城區,把整個老城區的商業打造成具有歷史形象的商業文化,因此,城市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根本。把城市的歷史文化注入到現代城市的發展中,繼承優良的傳統,豐富文化底蘊,形成鮮明特色,塑造城市形象與傳播城市精神風貌。

營造城市文化環境和商業特色。城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留下不同的城市文化環境和商業特色,其中包括標誌性建築、特色的商業街道、文化景觀及設施等。城市的文化環境是城市形象的外在體現,歷史文化環境和商業特色一定是有發展文脈的,斷了文脈則就無法營造城市的文化環境。商業特業其實也是商業文化的一種表現,也需要繼承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把城市形象塑造好。營造城市文化環境和商業特色不能一蹴而就,絕不是僅僅建幾個文化公園與主題廣場,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既要打造文化環境的硬體也要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需要一點一滴的建設,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明確的建設思路、確實的建設步驟、有效的管理運作。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可以傳播知識,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享受。

打造城市的文化魅力。現代城市除了經濟實力外,更需要有這種無形的魅力,塑造城市形象就要打造這個無形的城市文化魅力,讓這種魅力光芒四射。首先要根據城市的歷史文化來打造精品特色的文化設施,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通過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折射出城市文明的延續和文化積澱。其次要培育獨特的文化氛圍,突出城市的主題精神,弘揚城市的主旋律和美好的社會風氣,創造和諧的城市環境。最後是要有以人為本的城市環境,包括人才成長環境、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等。

延續、創新歷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不能脫離城市的歷史文化,要傳承城市的歷史形象,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發展歷史,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其獨特的城市文化,並體現在整個城市的建設中。在建設新城市的同時不能破壞城市的歷史文化,塑造新的城市形象更不能脫離城市歷史文化而憑空創造一個新的形象,對城市形象的塑造要進行繼承、延續、創新。一個城市的形象工程是長期的、系統的,必須長遠計劃、整體規劃,繼承文化、突出特色,精心打造新舊城區的建設,讓公眾通過城市的發展變化感知新的城市形象,感受城市生活的美好。

塑造城市形象把城市面貌、城市活動、城市理念三個方面共同進行統一塑造。城市面貌是城市形象的基礎,是城市形象塑造系統中的視覺達傳設計,指的是都市計畫設計、建築風格和導向設計;城市活動是城市形象塑造系統中的行為部分,指的是社會秩序、公共管理;城市理念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生命力,也是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對城市的共同理想,是城市形象的靈魂,體現在城市的精神、文化活動和發展戰略上。這三部分要共同規劃、共同塑造、協調統一的進行,內容上互相對應、相互吻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才以真正的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塑造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城市形象的塑造要比企業形象塑造複雜,涉及的內容很多,除了注重視覺系統的塑造外,更重要是城市理念與行為。城市形象塑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忽略城市理念、人文精神和社會品質的塑造,而只注重建設幾個大的形象工程是不正確。認為建個大廣場、建個景點、建座高樓,搞點市花、市標、吉祥物等就有了城市形象,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沒有城市理念的“面子工程”這不是真正的城市形象,目前很多城市的形象塑造存在著這種認識。

第二,城市形象塑造是要讓城市公眾認知這個城市,信賴這個城市,讓城市居民對城市產生差異化認識的同時,上升成一種對城市的信賴和尊重,同時產生自豪感。讓城市以外的公眾對這個城市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任何一個城市在歷史的發展中會沉澱下多種多樣的文化,對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挖掘這些文化遺產。對文化遺產的挖掘需要取其精華,揚長避短。要打造一個內容豐富,獨具特色,符合城市精神內涵、可持續發展的、甚至是具有壟斷性資源的文化主體。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要把這種文化主體進行發揚光大,讓其成為城市競爭的核心力。因此,城市形象的塑造不是簡單的客觀設計,而是一個具有戰略高度的整個城市創新設計。

第三,城市形象塑造既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實施,相互配合。同時也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有長遠的規劃設計,要有可持續發展,不能做短期規劃和建設。城市形象塑造有視覺系統、理念系統、行為系統。這些系統需要有政府部門成立專門的城市形象塑造的負責部門,每位城市居民也有義務和責任參與,共同維護城市形象塑造中的視覺、理念、行為系統的完整。全城居民要成為城市理念、城市行為的實踐者和創新者,這樣城市形象才能真正塑造並實施。

公共藝術設計如何塑造城市形象論文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加快,公共藝術作為體現城市形象和麵貌的要素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公共藝術是一個地區文明的象徵,是衡量城市發達程度的重要引數,也是構建和諧城市不可或缺的人文因素之一。而城市則是公共藝術的棲身之地,公共藝術的發展同城市程序就猶如一對孿生姐妹,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密不可分。本文以“公共藝術設計如何塑造城市形象”為題,從公共藝術的城市功能理論入手,分析了城市形象的組成因素,創造性地提出了公共藝術的城市化設計方法。論文指出在公共藝術設計要和城市環境完美契合,要表達城市的主題,並能夠對城市的傳統元素進行繼承和變革,最終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藝術設計作品,通過公共藝術的地域性設計來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競爭力。

1 公共藝術是城市文脈與氣質的顯現

1.1 公共藝術的城市功能

公共藝術總是存在於一個特定的空間,存在於一個特定的場所,存在於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城市。而城市的產生和發展從來都與政治、歷史、文化、信仰密切相關。

公共藝術的存在,時刻反映著這座城市的`價值和內涵,流露出在這座城市中生活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態度和文化追求。公共藝術美學對城市公共建築構建、城市景觀建設以及城市環境中均有著影響,在城市的街道形態、公共設施,甚至是花草樹木等公共場所中也無處不在的體現著。不管是城市裡儲存至今的古城牆、很老的街道等,還是城市中一座現代的標誌性建築、一處富有文化氣息的廣場,或者是一件件藝術品,均顯示著這座城市的內涵和滄桑,顯示著這座城市居民的文化風俗和地方價值,這些都會對他們後人的生活、審美和人生價值有著不成程度的影響。同時,它也向我們訴說著我們在教科書中找不到記錄和資訊。

相對地說,在城市的各種構建物中較為成功的公共藝術作品,與一個區域的規劃以及建築和道路系統的設計相比,一般兼能直接和鮮明地顯示其人文內涵與精神特性,顯示出更為強烈的美學感染力的和藝術的自由表現力。這裡並不是說藝術與應用性的設計之間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更不是說偏重於審美及作者個體情感表現的藝術的價值比應用性的設計藝術更尊貴。客觀上,兩者都需要人的審美判斷和物質技術的介入,都需要關注“人”與“物”的關係以及“物”與“物”的關係。如藝術創作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形與形、形與色、材質與機理、工藝與技巧等物質化形態關係的處理問題,以及作品與展示環境的協調等問題。因此,公共藝術在城市中有時主要是起著“點綴”或“輔助”的效用,但是,公共藝術在城市形象中集中地顯示審美文化、顯現城市精神、傳揚人文歷史、反映市民心聲乃至干預公共社會的文化及政治生活方面,是其他一般建築的作用所難以替代的。

1.2 城市形象的組成因素

城市形象是城市最為顯著的能代表城市整體情況的特徵,是公眾對城市的總體性及概括性認識。城市形象的組成包括兩個因素,一類是特徵性形象;一類是標誌性形象等。

城市的特徵性形象是城市歷史沉澱下的財富,是任何一個人或者設計師不能夠通過個人行為改變的,它具有不可設計性。比如一個城市特有的方言,一個城市特有的食品,甚至是一個城市市民特有的生活習慣,都可以是這個城市的代言。比如舉世聞名的蘇州刺繡,她反映和傳承著蘇州的優秀民族文化,體現了蘇州民眾的藝術品位和巧奪天工的技藝;西安的羊肉泡饃也會使我們很快的聯想到黃土高原的廣袤和雄壯。這些非物質性的精神元素是每個城市自出生之日起就帶有的胎記,和其地理條件、文化背景、民族組成、歷史淵源有著密切的聯絡。正如同陝北粗獷的民歌是黃土高原的孩子,他永遠不可能在秀美的江南水鄉流行一樣。城市的特徵形象具有群體認知、群體創造、不可模仿、不可設計和不可變更的特性。

標誌性城市形象是指一個城市中能夠代表該城市的設計作品,是設計師通過其主觀能動性,利用其專業技能為城市增添的顏色和進行的改造。說到巨集偉的埃弗爾鐵塔,我們就能想到浪漫的巴黎;提起美麗的維多利亞港,我們就能聯想到文化經濟中心香港;獨特的布達拉宮,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築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西藏民族的象徵。這些都是城市的標誌性形象,我們可以發現城市的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的標誌性形象有著密切的聯絡。但是我們也認識到城市形象的提升不能單單靠幾個標誌性形象建設就可以達到,也不是靠政府的穿衣戴帽工程就能解決,還要靠城市中的全體公民共同努力。

2 公共藝術的城市化創新設計

2.1 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環境的契合

現代城市公共藝術作為放置於開放性的、與環境交流密切的公共場所中的藝術形式或形態,並不是一種孤立的、單純的現象。它存在於都市空間環境中,與其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融合,成為城市景觀環境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

公共藝術與架上藝術及博物館藝術或私人收藏的藝術品相比較而言,存在許多差異。公共藝術在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因素中的設計,我們要先考慮自然環境因素。構成自然環境的因素有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所有的生物和花草樹木等等。而構成人環境的有文化、心理、審美、情感、環境特點等等。公共藝術所表現的出的價值和文化內涵絕非只能是單純、封閉式的純藝術性的觀賞效果,而是在所在城市的公共空間環境中表現出來,比如城市中大街小巷、各類公園、商場等公共場所,把城市公共藝術與城市空間環境的價值結合並表達出來。所以,城市公共藝術不是表現在公共藝術題材和構思上,而是在於城市的人文與自然環境如何完美結合,同時要給城市公共空間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生態價值,多關注並提升城市的價值和精神層次,使大眾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更加完善和完美,更符合當今人們對大環境的審美需求。

對於放置在自然環境中的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在充分介入大眾生活空間的同時,應慎重考慮具體環境的屬性,如何把自然環境中種種特徵與設計作品相結合,如何協調與實現設計作品與自然環境的生態理念,這樣才能使設計作品徹底的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在各個城市都注重的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上,如何把新設計建造的藝術品的融入生態環境中,並且實現新建藝術品在設計風格上、大小重量上、題材上以及所放置位置會不會對周圍原先的環境產生不必要的影響,所以,應在前期的公共藝術提交的過程中,首先充分尊重和保護該地區原有的自然環境和風貌特點,以此來實現公共藝術與自然生態環境的相親相容。

城市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積澱後,留下了很多珍貴的人、事、物等,公共藝術設計可以利用這些能喚起人們對於城市地域文化的集體記憶的資源並從中找出設計靈感。例如從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尋找傳統元素的符號,從各族人民的生活習俗中發現並提煉可以代表城市區域的的特徵符合,並將其特有的別的區域不能代替的主題樣式,來實現原先的環境文化品質,來改善現在千城一面的問題。而且,這些帶著深深的城市烙印的標誌性元素是呈現民俗風貌的與文化的“肌理”,如果在公共藝術設計中運用到地域特色,即生成了一種特徵性的地標設計。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承載著城市歷史和人文特色的傳統元素,他們訴說著一個城市的文明史,講著一個城市的過去與現在,顯現著城市居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意志,也隱藏著城市居民的價值取向,這型別的公共藝術中包括了城市的街道、碼頭、寺廟、古祠堂、古建築和一些有形的勞動場景。這些對城市的人文精神和物質文明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設計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並將其進行概括提煉和抽象化的處理,提取一些傳統元素運用在現代設計中,這樣的公共藝術作品才足以表達城市特徵,也是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視覺衝擊力,並能夠體現一定的城市面貌。

2.2 公共藝術的城市主題傳達

一個城市因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和傳統等因素而形成自己的特點,並且現在城市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公共藝術成為表達城市歷史和文化的語言。但是國際式的盛行很快導致了世界各地單一、雷同的結果,枯噪缺乏人情味的建築和城市面貌,反對國際式的呼聲越來越高。所以,現在的設計師開始重視具有不同特點的城市建築和城市環境的設計,我國幾十年來的穩定和發展的之後,該如何建設具有本區域文化特色和民俗的城市環境,又如何通過城市公共藝術來顯現出區域特有的特色,以此來傳達城市主題。

首先,公共藝術設計要重視城市的歷史文化,拒絕盲目的“去舊換新”,很多城市的舊有城區、舊有建築等都與歷史有關,在這些地方承載著很多典故民俗,這些正是城市發展的獨特文化底蘊,不應該“一拆了之”,在公共藝術設計的時候一定要使其與所屬城市的歷史文化相互協調,互相滲透。

其次,專注一兩個藝術作品亮點充分展示,個性就是不同於別人,我們需要在公共藝術作品功能齊全的情況下,突出某一獨特因素,成為吸引公眾標誌性的內容。

第三,注重城市化的長遠發展,城市個性也不是一個建築,一次形象策劃等一個公共藝術品能夠完成的,它是多方面的內容的結合,需要日積月累。

2.3 傳統元素的繼承和變革

在設計中,繼承和變革是兩個孿生的主題,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現。處於目前中國社會形態下的公共設計,對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超越才是順勢而為之道。

在設計理念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意識、生態意識、人文導向、雅俗觀、多元化傾向等,都對公共藝術設計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繼承並發展一切優秀的文化傳統,是設計創新的前提。將傳統文化的精神注入到設計師的頭腦裡並與現代意識結合,其本身就是一種設計理念的創新。藝術設計是一種語言形式,它可以存在於很多方面,有很多可能性,所以藝術設計和傳統文化領域可結合的地方有很多。因此,設計師平時應該多瞭解民俗、歷史、考古等方面的知識,增加自身修養,從而使設計更有深度和廣度。祖先為我們積澱了太多優秀的東西,當我們越是深入瞭解傳統文化時,就越能體會到它的博大和深厚。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挖掘並運用到公共設計中去的。

在設計方法方面:中國人向來追求中、全、和。“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由於中國傳統的儒學思想和隨意的道家思想,出現了兩類不一樣的工藝設計思想,而二者的對立的同時又相互補充,也構成和完整了我國的設計思想。如皇家園林的嚴謹規範、秩序井然與江南園林的婉約如詩、自然含蓄能夠和諧共存。西方景觀用其硬朗的線條勾勒出的秩序感搭配東方若隱若現、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其實也正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融,為地域化的公共藝術注入了新的創意。漢字的獨特魅力在於它象形的字型和巧妙的結構,漢字中蘊涵著視覺表現的無限可能。在公共藝術中,運用傳統文字進行圖形創意的平面設計十分常見,可以說是最具本土化特徵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藝術設計中,我們應認真對待傳統,從傳統中找到創新的動力,發掘出新的設計表現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藝術設計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傳統文化被設計界重新發掘和詮釋,從文化層面與藝術層面為現代公共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的設計師應以此為契機,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形成新的設計風格,向世人展現中國公共設計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獨特魅力。

3 結論

我們處在一個社會經濟條件和政治意識日趨成熟的年代,人們對生活環境的改善提出了高品質的要求。當代公共藝術的建設與繁榮,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座城市或一個社群進步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養的真實體現及形象化的標誌。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從二十一世紀的高度來思考的共識,溝通社會與環境與藝術之間的錯綜關係,尋找最貼切的中國公共藝術的創作理念和走向,將我們的理想付諸於實踐。公共藝術的設計要和城市環境完美契合,要能夠傳達城市的主題,通過對城市傳統元素的繼承與變革來體現公共藝術的地域特色,以此來塑造城市形象,使其在城市發展中更具競爭力。

TAGS: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