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居住環境中的人性化設計

才智咖 人氣:1.71W

摘要:在現代的居住設計中我們要提倡運用“人性化設計”的概念將居住小區營造成一個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一個物質、精神雙滿足的環境。既有物質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就像硬體和軟體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現代居住環境中的人性化設計

關鍵詞:人性化設計;品質建築;景觀設計;居住環境

新世紀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 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作為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居住小區的建設也在不斷地發展, 城市高樓像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住宅區設計的觀念也由早期的“但求住得下” 轉向多居室多戶型發展。然而, 有很多的住宅設計是在開發商為了節省自己的成本和經濟利益下建成的,在很多設計上都沒有考慮到居住者的切身需求。

一、現在居住環境的現狀分析

現在居住小區規劃建設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像很多小區就沒有一個可供休閒與交流的室外環境, 造成了大多數居民深居簡出, 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 甚至十幾年相見不相識。有的住宅樓為了節省空間用行列式佈局給人以單調呆板的感受, 且識別性差, 找不到家等等不合理的佈局。很多居住建築僅僅是做房子而沒有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進行創新從而為舒適化環境進行輔助,而且樓層的增高光線和通風也存在越來越多的不合理設計。居住區的道路規劃混亂,車流人流不分,存在安全隱患。服務性的設施也不健全給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有的社群雖然有一些景觀設施,但很多是擺設、裝飾,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而且在景觀設計上很多是譁眾取寵的效果。新時代應該有個新的概念,新時代的居住環境規劃應該是對人的行為以及生活方式有著深入理性思考的結果,應該是為社會大眾提供合理的、人性的居住空間,並有一定的精神層面,人性化個性化的生活方式與價值。

一直以來,在東西方,價值的多重性、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及變化性必然伴隨著價值觀念的混亂、衝突和矛盾。但隨著設計的發展成熟,有一種觀念是被多數認同的,就是“人性化設計”。應該說“人性化設計”在設計界中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口號,主張人本主義反對漠視人的需求。設計應該是圍繞人為主體的活動,而不是一個單獨獨立的創新行為。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師必須有著一個人性化的思考方式和思路。

二、人性化設計的概念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居住區才能讓居住區同社會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才能夠可持續的延續下去。對於發達城市的居住環境的設計更是要在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設計就是人性化的設計,當然一切的以人為本都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進行的,為了人類的需求而做違背自然的事情,其承擔的後果也是嚴重的。在古代人類創造工具時如把石頭打磨成刀具等,就是讓人們生活的更加便利,這也就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居住環境中,人性化的設計就是通過設計讓我們居住的內部與外部環境更加完善合理、舒適,讓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心理和生理充滿著滿足感,而不是為建設建造空間而建造空間,不考慮使用者更多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居住環境上已經不是簡單的有房住的問題,而是要住得更好,更舒服。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已經不能僅僅去解決基本的需求,而是要結合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類心理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問題。可以說人性化居住設計是從生理、心理等基礎上再考慮行為習慣、風俗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做出的設計。只有這樣的居住環境才能發揮其功能,創造舒適、安全、和諧的居住環境,讓居住在這的居民心裡更加穩定、舒坦。

其實通過這幾千年的生活習俗和文化,中國人更加覺得鄰里守望相助的生活環境才是具有生活氣息的環境,才會讓人有歸屬感和安全感。可現在的居住區為了滿足更多人的居住,讓更多人有房住,就採用一些呆板、生硬、排列式的能最大化容納空間的規劃方法來設計居住區。例如以前四合院式生活環境具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交流氛圍,已經慢慢的被這些冰冷的建築所取代,大家慢慢步入了一個冷漠、無助的生活氛圍中。其實人們已經覺察到了這樣方式的弊端,有想改變的意圖,可往往大家作為普通民眾對於這樣的狀態所望首不能急。但是,建設者在規劃之初,就能夠仔細的考慮到這些問題,能夠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目的來看待設計,體會到最原始的人本思想--提供便利性這一設計源泉,而不是隻考慮利益、形式等次要的目的,那我們的居住環境就會越來越舒服,城鄉結合地帶那種髒亂差的局面就會有所改善,反而呈現出一種優化的生活環境。

三、居住環境的設計策略

(1)“硬體”的設計策略

在工業社會中,我們對物質方面的關注還特別多的,而在這裡講的物質方面自然是對建築品質和建築周圍的設施等“硬體”的需求。這就要我們要本著“人性化設計”的觀念,去設計一些綠色生態住宅,充分利用資源,以有益於生態、健康、節能為宗旨,建造健康舒適、節約能源、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與融合相結合的生態住宅,在不對自然環境產生危害的前提下,創造出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高品質的建築。

為了追求舒適和健康的住宅,首先應考慮滿足的是居住的舒適性,例如適宜的溫度和溼度、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風等,以獲得高品質的居住環境。

1、合理地選擇建築的平、剖面形式,是加強自然通風的重要手段。一字型建築對通風有利,因為大多數房間可以佈置在夏季迎風面,而背風面可安排一下輔助性作用的房間。外廊式建築設計也較為合理,因為房間延走廊單向佈置,氣流可以穿堂而過。這樣減少空調等輔助設施的用途,對自然對人類都是有利無弊的。另外,一字型組合的各種建築設計,如L、T型等,都可以使更多的房間有著有利的朝向。還有要注重住宅間距,滿足日照大寒日3hi~l:l自然通風要求。同時要注意樓高,合理地樓高應在3米以上,在設計中儘量把樑做扁,來抬高空間,增加通風和採光效能。房間的進深以10~13 米為宜,太深和太淺都不利於室內空氣流動。

2、在建築材料上儘量用環保建材或者是本土建材,減少對人體的危害,而且對自然環境也起到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