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科學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6.01K

科學研究是科學家運用一系列科學的方法來解決一些科學問題的過程,其本質是運用科學的態度以及科學的方法來揭示大自然的奧妙,並發現科學真理的過程。在新課程標準中,我們將科學研究作為物理教學的課程目標與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同科學家一樣,對物理問題進行研究,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實驗設計等過程,獲取物理知識與技能,最終培養自身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

物理教學科學研究論文

一、鼓舞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

首先,對於物理概念而言,它的出現本身就是從自然現象、物理事實以及物理過程中實驗總結而得出來的。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對相關物理現象的展示,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環境。通過創設學習環境,有利於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實際情況聯絡起來,進而體現出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科學研究等要素。例如在國中物理實驗中有一個小實驗是觀察大氣壓。物理教師取了一個空的鋁製易拉罐和一盆冷水。然後教師在易拉罐的罐口處纏上了鐵絲,並且將鐵絲擰成了柄裝,並在易拉罐的裡面加了少量的水。之後將其放在酒精燈上對其加熱,直到沸騰。然後讓學生猜想,如果在水沸騰之後再加熱十秒鐘,迅速地將易拉罐裡的水倒入到冷水中,會發生什麼現象。讓學生之間展開分析和研究。最後再為學生展示這一現象,讓學生感受到大氣壓。通過這樣的科學研究,學生一定會對大氣壓的相關知識理解得更為深刻。

其次,物理規律解釋的是物理量之間的必然聯絡,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而存在的一種現象。人們可以通過對客觀現象的觀察去發現規律,但是絕對不可以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想去創造規律。因此,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合學生探索規律、發現規律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感受,發現科學問題。例如在學習國中物理《焦耳定律》時,物理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兩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第一個,在燈泡發光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為什麼用手觸控燈泡,會感覺到發燙。第二個,在電風扇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用手觸控發電機也會感覺到發燙。在列舉完這兩個例子之後,物理教師就可以正式為學生演示實驗,首先教師選擇甲、乙兩個相同的燒瓶,在其中裝滿煤油,並在每個瓶中各自安裝一根電阻絲,甲瓶中的電阻絲的電阻比乙瓶中的電阻絲大。然後將兩個瓶子串聯起來,在通電之後電流通過電阻絲,所產生的熱量會讓煤油的溫度升高,這個時候體積會開始膨脹,而煤油在玻璃管內會上升,當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煤油就會上升的越高。

最後通過觀察煤油在玻璃管裡上升的情況,就可以比較電流所產生的熱量。而為了得出焦耳定律,可以進行以下三次實驗,第一次實驗,將兩個電阻串聯,並讓它們的'電流相等,加熱時間相同,這時明顯可以看出甲瓶中的電阻要比乙瓶中的電阻大,甲瓶中裝的煤油上升得比較快。這就得出了焦耳定律中的第一個定律,當電阻越大,電流所產生的熱量越多。第二個實驗,當兩個燒瓶中的液體在同一高度時,調節滑動變阻器,加大電流,同時保證相同的通電時間,在這個時候再觀察兩次燒瓶裡煤油上升的高度。這就得出焦耳定律的第二個定律,當電流越大,電流所產生的熱量就越多。第三個實驗,將通電時間加長,瓶中的煤油上升得就越快。從而得出焦耳定律的第三個定律,當通電時間越長,電流所產生的熱量就越多。

二、鼓勵學生體驗科學研究,構建物理知識體系

物理就是一門比較複雜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難度,但是物理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研究這種方式,讓學生從科學研究體驗的過程中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公交車剎車時不能夠馬上停下來,而是要往前再行駛一段時間得出慣性的原理。可以通過人推車以及我打你,你疼我也疼,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對於物理規律的探索需要學生以科學認真的態度去探索、去研究、去發現。首先學生可以針對所研究的物理問題搜尋一些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客觀現象,然後針對自己所發現的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並設計實驗,最終研究出事物的內在聯絡,並歸納和總結出物理規律。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科學研究,對於提高學生物理水平和物理成績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正福,李春密,邢紅軍.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方法顯性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11,01:54-57.

[2]張愛洪.試論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6:141.

[3]肖琴.李莉.試論遠端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