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與德育研究教育教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5W

摘要:新的《中學物理課程標準》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三大教學目標之一,從而對物理教學提出了較高的德育要求。就物理學科而言,在其中學階段的教學內容中不僅包含了豐富的唯物論和自然辯證法的深厚哲理,同時還具有大量的可以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和愛國主義情感的生動素材。這一切為我們物理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本文將探討物理教學的德育滲透途徑。

物理教學與德育研究教育教學論文

關鍵字:物理教學;德育教育;自然辯證法;科學素質物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現代科學理論、科學技術的基礎。我們每位物理教師都應根據物理學科的這些特點,在注重教給學生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結合教學過程發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發揮物理教學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可以作為德育的素材。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四大發明、“墨經”中的物理知識、張衡製造的.水運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都是我們的驕傲。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年,我國科技迅猛發展。

衛星迴收技術,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等不勝列舉,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科技成就終於無愧於古人,而這些都離不開物理知識。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介紹我國古代、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和科學家奮發努力為國爭光的動人事蹟,也就向學生進行了具體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無疑會激發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優化學生的道德情操,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他們努力奮發學習,為振興中華貢獻青春。

辯證唯物主義給人們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物理學的發展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論。物理的研究物件,大到宇宙,小到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都是物質,不但我們周圍具體的實物都是物質,就連看不見摸不著的場也是物質,這就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提供了有力依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基本思想是物質的客觀實在性,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則強調意識決定物質,在他們看來,主觀感覺不到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像“真空”“電荷間超距作用”等概念理論就是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在物理學上的反映。近代科學研究證明:所謂“真空”只能說是沒有空氣的空間,自然界不存在沒有能量,沒有物質的真空。電荷之間也不是超距作用,而是通過電場來傳遞這相互作用。結合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講解這部分知識,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改變學生固有的僵化的思維方式,構建全新的物理知識體系。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這些都表明了事物是對立面構成的統一體,統一體的對立雙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聯絡,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是解決物理問題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其中又以對立統一規律,貫穿於物理學的始終,成為指導學生領會、分析、闡釋物理現象的最基本思想方法。物理學上最常見的運動和靜止,粒子和波等例項都體現了對立統一規律這一哲學思想。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運動與靜止是辯證的統一。光的粒子性與光的波動性是對立的,這在波粒二象性理論中得到統一。給固體加熱,溫度升高,達到熔點後變成液體,給液體再加熱溫度再升高達到沸點後變成氣體。在凸透鏡成像時,當物距由無窮大逐漸減小,像距逐漸增大,當物距小於焦距,就由實像變成虛像,所以焦點即為像虛實分界點。光由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當入射角等於或大於臨界角時就不再有折射光線,即產生了全反射。以上這三個簡單例子,溫度升高,物距減小,入射角增大都是量變的過程,當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達到了物質極限,如熔點、沸點、焦距、臨界角,就發生了質的飛躍,物體由固體變為液體,由液體變為氣體,像由實變虛,折射光線消失,這就是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律的概括,物理實驗的進行,物理知識的應用處處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思想。在物理教學中很容易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同樣學生具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也有助於理解這些物理問題,他們在遇到這些問題時也會站在較高的角度去看待、分析並解決。

在物理教學中還要加強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結合物理教學,講述物理理論建立過程,介紹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態度。結合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的分析,教育學生分析事物要抓主要矛盾,抓住矛盾主要方面,逐步學會辯證地看問題,防止片面地、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探索物理規律,廣泛採用分析法和綜合法並突出觀察實驗法、假設法、理想模型法和類比法等方法教育,使學生掌握並應用到實踐中。

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

無論從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還是從提高人才素質的角度,結合學科特點,在教學中有機進行德育教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