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德育教育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8W

一、德育滲透教學的意義

國小音樂德育教育研究論文

國小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即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尊重師長、團結同學、勇於接受挑戰等良好的品德。而這些特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因此,在整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逐漸滲透德育,強化學生們的道德素養,從而為學生們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於剛入學的國小生而言,基礎性的道德理論課程必不可少,在教學計劃建立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們進行常規性的訓練,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對於音樂課程內容而言,在教學建立的同時,可以通過旋律帶動學生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真實性氛圍,從而為學生們音樂素養的形成提供科學化的依據。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可打造使國小生通過聆聽音樂進入課堂的教學活動。在拍打節奏的同時,讓學生們坐好,然後在一個規定手勢的指示下讓學生們保持安靜,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聽力,還可為音樂課程的常規化訓練提供充分性的保證。所以,在國小一年級音樂課程內容建立的過程中,豐富音樂教學的基本內涵並不是最重要的,應該激發學生對音樂內容的學習興趣,感受音樂的文化,從而為整個音樂課程內容的建立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投入到音樂欣賞中,通過心靈的感悟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二、教師在德育滲透教學中的職責

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更應起帶頭作用,做學生的大朋友,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來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為此,教師應在以下幾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確把握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時刻樹立德育意識,認真鑽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樂作品都以講一個做人的道理或宣傳一些愛國主義、尊敬父母長輩等知識為主題,因此,教師要充分吃透教材,將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傳遞給學生。如在講解《小烏鴉愛媽媽》的歌曲時,應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激發學生們心靈中最真摯的情感。因此,在教學氛圍營造的過程中,首先應引導學生從小事入手,激發學生們的最純潔的愛。例如,在音樂欣賞結束之後,教師通過講故事,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問學生:“如果媽媽生病了,你應該怎麼做,才能關心媽媽呢?”學生可能就會回答:“我要幫媽媽掃地”“我要幫媽媽倒水喝藥”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達出對媽媽的愛,同時,本堂課程最核心性的內容也就有所體現了。接下來再教學生們學習歌曲時,學生們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從而為整個音樂氛圍的營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證,也使相關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滲透。在教學結束之後,教師可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歌曲展現,使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充分展現自己。

(二)運用多種教學理念滲透德育知識

在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滲透德育知識,教師在課程講解之前就應認真設計教學環節,結合教學的基本特點建立豐富的教學活動,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時產生一定的心理共鳴。多樣化教學內容的建立,不僅可使傳統的教學理念得到昇華,還可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教育環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圍。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加深學生們對音樂內容的印象,營造輕鬆化的教學氛圍,通過歌曲內容的表述,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學內容的指導,同時也可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

(三)教師應該認真備課及時反思

備課是教學最重要的保證,在一年級國小音樂教學過程中,備課時不需要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知識點中,而應將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作為核心性內容,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存在疑問,就應及時提問和反思,總結經驗,從而尋找更適合國小音樂教學的方式。而教學反思的內容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反思過程可使教師認識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行為。

總而言之,在國小音樂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將基本音樂知識作為核心性內容,同時也應將思想道德內容逐漸滲透在教學中,從而在根本上實現育人的核心目的。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性的發展方向,同時為學生們成長提供充分性的保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白更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