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國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

才智咖 人氣:2.24W
研究我國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
摘要:都市農業充分發揮大中城市資金、技術、市場、資訊和人力資源集中的優勢,藉助高新技術應用功能的多元化、經營的國際化、生產的智慧化,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走向。都市農業將極大地帶動現代都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我國農業的發展與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關鍵詞:都市農業;發展模式;農產品
  
  作為現代農業的組成部分,我國都市農業的實踐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城郊農業,最早將都市農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都市農業已具備一定規模,發展態勢良好。
  
  一、我國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
  
  與傳統農業相比較,都市農業具有發展導向的差異性、農業功能的多樣性、產業間的融合性等特點,都市型現代農業是開放迴圈的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城鄉要素流動,一產必然向二、三產延伸,二、三產自然反哺農業,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互促,是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徵。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程序的加快,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高度融合,農業的內涵不斷拓寬。我國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設施農業。設施農業是通過採用現代農業工程和機械技術,改變自然環境,為動植物生產提供相對可控制甚至最適宜的溫度、溼度、光照、水和肥等環境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可擺脫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而進行有效生產的農業。設施農業具有高投入、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產量和高效益等特點,是最有活力的農業新產業。設施農業的發達程度是現代農業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二)種苗業。充分利用城市科技、人才、資金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優勢,大力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農業良種,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發農業高階產品,積極發展農作物良種、蔬菜種苗、花卉苗木、優質畜禽、名優水產良種培育基地和現代化包裝業。
  (三)農產品現代物流業。逐步在城市形成以大型物流企業為龍頭,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集貿市場和超市為基礎,佈局合理、輻射力較強的現代農產品流通網路,促進現代都市農業健康發展。
  (四)觀光休閒農業。觀光休閒農業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後出現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它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以田園景觀和自然資源為依託,利用農村設施與空間,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經過規劃設計與建設,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農業經營特色的經濟區域。
  (五)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園區是集科技核心區、科技示範區和科技輻射區三種功能為一體,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新型農業企業。它以企業化的方式獨立運作,以農業科研、教育或技術推廣單位為技術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轉化科技成果為中心,以對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的示範、推廣為手段,進行農業現代化建設,並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企業利潤增長和農民富裕為目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模式。
  (六)迴圈農業。迴圈農業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等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迴圈經濟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滿足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的現代農業增長方式。
  (七)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它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的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迴圈,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統一。
  
  二、我國都市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