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體系重新審閱及科學構建

才智咖 人氣:2.98W
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體系重新審閱及科學構建
[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間的聯絡日益密切,始終處於一個變化的動態過程。現有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體系已不能正確地反映出企業的風險水平。本文在熟悉到現有指標體系存在不足的基礎上,從實際企業環境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重新構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體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達到企業與評價指標協調發展的一致性。
[關鍵詞]:償債能力 活動比率 速動比率

隨著新技術革命的到來,全球經濟呈現一體化格式,推動市場國際化、商務快速發展、企業經營方式和生產治理組織形式調整變革。這種更加廣闊而複雜的空間背景下,是企業所面臨的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的風險。據美國《財富》雜誌統計,大約62%的美國企業壽命不超過5歲,而團體公司均勻壽命為7-8歲,中小企業均勻2.9歲。面對全球同一大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財務治理風險評估和控制情況更復雜,更豐富。如何有效地實施並控制風險成為企業戰略發展得以長久生存的重要保障條件,而如何正確地猜測及丈量企業風險成為企業控制風險的條件條件。
理財環境和理財方式包含了更多的隱性風險,改變著財務這一評價企業過往經營業績、診斷企業現在財務狀況、猜測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內涵與手段。作為財務分析中重要的一個方面,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反映了企業支付其短期債務的能力,揭示了企業現時財務風險的大小。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銀行在進行信貸決策時所關注的各項企業財務指標中,資產負債率、活動比率、速動比率三個指標排在前三位,銀行給予特別關注,均值分別高達4.94、4.87、4.86(滿分為5分)[3]。一套公道即時的、貼近於企業實際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體系對於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能夠充分意識到企業的風險是十分有用的。然而,面對著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動態的企業大環境以及企業的多樣化經營,企業之間的高度相互依存,單純的靜態指標已不能使企業充分體現其本身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對企業現有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進行重新審閱及科學的構建,使之趨於完善以增強企業的決策有用性。
一、對現有短期償債能力指標的重新審閱
可以說,現有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活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活動比率是指活動資產與活動負債進行對比所確定的比率,速動比率是由速動資產(速動資產=活動資-存貨)和活動負債對比所確定的比率。它們對企業的風險預警及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這還遠遠不夠。實踐中一大批運用現有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測試良好的企業卻倒閉破產的事件頻頻出現,說明該指標體系本身存在著固有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靜態指標用於衡量動態的企業償債能力是有所欠缺的,具有時滯性。在現有的指標體系中,不管是活動比率還是速動比率,都是一種固化的靜態存量觀念,而資產的變現和債務的清償則是一個動態的流量觀念,始終處於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運用純粹的靜態指標來評價動態的償債能力,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偏差甚至錯誤,同時也會產生分析結果的滯後性。比如,我國《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應於一個年度結束後的4個月內向公眾公然表露自己的財務報告。那麼基於幾個月前的財務資料分析出來的結果是否還能真實反映企業現時的償債能力以及能否為投資者進行投資行為提供正確有用的判定依據,有待於進一步驗證,即產生了結果的滯後性。
2、現有的償債能力指標體系所建立的基礎發生了根本性的錯位,即基於清算基礎而非持續經營基礎。所謂清算基礎是指現有償債能力指標以為應把全部活動負債及全部活動資產納進指標設計的內容當中。但在具體實踐中,企業的生產經營運作以及所採用的會計政策是基於持續經營假設的,即企業是為了生存及發展而存在的,而不是為了清算而存在的。資產不可能全部用於清償債務,必須留予一部分資金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同時負債也沒有必要全部償還,比如關聯企業之間的“兄弟債”就不急於償還,其債權人一方几乎就不會行使債權的追索權。而且還可以通過一些信用工具如票據使得債務的償還期續短為長,達到“以債養債”的效果,更好地發揮財務槓桿的效果。另外,資產除了具有清償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其增值功能,若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體系基於清算基礎,則資產的功能主次顛倒,資產的增值功能將不能充分地予以體現。這就比如一個國家公佈進進戰爭狀態,人人自危,哪有心思進行生產經濟建設呢?所以,現有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有關資產和負債的內容界定與實際相脫節。應該剔除掉維持企業生產的必須資金以及那些現時不需要償還的債務,使得指標的設計更加公道,貼近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