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用愛去滋潤學生的心靈

才智咖 人氣:2.62W
教師用愛去滋潤學生的心靈
摘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師,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學生對最喜愛的老師進行的調查,提出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甚至儀表上都應該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關鍵詞:教育  教育藝術  師生關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我們日常掛在口頭上的“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師,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
        一、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
        通過我們平時的調查和學生評教活動,可以發現70%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0%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10%的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這一部分學生有厭學傾向。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絡。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而談到影響師生關係的因素時,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主導因素在於教師,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
        二、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公眾對教師的期望值有.多高?調查中最集中反映出的是五方面的素質:
        (1)78%的被訪者認為,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2)教師要重視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提及率達77%。
        (3)62%的被訪者提到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4)58%的被訪者提到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
        (5)另外談到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的被訪者為數也不少。他們認為,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
        三、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
        我們對學生進行調查時發現,學牛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裡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喜歡淵博知識型老師的學生佔31%;而喜歡具有師愛型的學生達到53%,他們希望自己的老師溫和、可親,具有愛心。
        由此可見,在學生們的心中,一個富於愛心的老師遠比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更具老師魅力。學生表示:對有愛心的老師他們會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十分願意接近老師,希望與教師合作,把教師看成是父母親般的親人。他們願意向老師袒露內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教育需要師愛。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
        四、學生尤其渴望教師的平視眼光
        在目前師生之間需要改進的問題中,38%的公眾認為首先是歧視學生問題,包括對學習偏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歧視,還有對一些同學外貌上的歧視。調查中有30%的學生提到最怕挨老師的批評,怕老師發脾氣。說明學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強烈的。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86%的學生表示:最不喜歡老師批評學生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
        結論: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於教師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人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甚至儀表上都應該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