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活動課的開展推動素質教育實施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6W

摘要: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實現人的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學校教育需要創設一個適合學生自由成長的精神環境,給學生提供一個使他們趨向於成長為一個完整、全面發展的人的機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亮點和焦點,它是基礎教育課程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科課程相輔相成,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媒介。

重視活動課的開展推動素質教育實施論文

關鍵詞:活動課 教學 素質教育 興趣

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育活動中必須保證人的完整和諧發展。素質教育是指根據社會的需要,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促進人的身心整體和諧發展,必須開展整體性教育,各育之間、各門學科之間必須保持有機的聯絡,在教育過程中,適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進行學科課程綜合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要使活動課開展得有成效,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出發,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每一科,每冊書、每篇文章、每一章節需要開展什麼樣的活動,採取什麼方式,事先要考慮清楚。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活動中“有的放矢”,活動後,把是否達到預期目的作為衡量活動課是否成功的標誌。比如,根據年齡段的不同,低年級活動課的開展應帶有一定的娛樂性,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很好的在活動中掌握一定的課本知識,中高年級則應逐漸增加知識的趣味性、技巧性和規律性,這樣才有利於吸引學生,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現代教材中增加了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活動課作為課堂改革的一部分,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結合課程教學的具體情況談談對學科活動課的開展的認識。

一、上好活動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開展活動課,注重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獲取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它的目的是實現人的身心和諧發展,與素質教育的目標及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它的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社群服務三個領域,它從師生的生活世界出發,倡導以行動、反思和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催生了新的教育模式。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實施,加強與自然對話,與人類社會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各方面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智力得到發展,需要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活動課的形式對學科知識進行學習,特別是複習歸納,能夠使學生通過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通過腦、眼、手等各感官的協作配合,將知識融會貫通,這種對以往的純粹講授式的知識傳授方式的變革,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也有利於學生的智力的培養,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就各學科教師來說,關鍵在於改革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教學相適應。教學方法改革的途徑有多種,學科課程教育的活動化是有效的途徑之一。

二、開展活動課有利於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首先,開展活動課,是把書本上的知識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感知、消化、鞏固、吸收,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而這種變革的目的,在於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是圍繞教學內容而開展的,並不會對教學造成衝擊。其次,開展活動課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實踐證明,許多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並非智力素質差,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上好活動課,能有效地誘導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對學習產生興趣,增強信心,進而提高學習成績。我校語文活動課的開設,經過幾年實踐證明了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課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健康地發展,全面提高了語文科的教學質量。語文活動課內容豐富多彩,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另外,重視語文活動課的實驗和探索,有利於加速知識的內化,發展學生的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了有計劃、有系統地上好語文活動課,我校領導首先組織教師學習素質教育理論、課程理論、活動課的教學理論,通過學習使教師們逐步明確開設語文活動課的目的。

三、活動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防止走過場,流於形式

開展活動課,“活動”並不是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獲取知識,使學習不再是枯燥的講與學,活動課讓課堂生動化,多樣化,主動化,要緊緊圍繞教學中心去組織,因為增強能力才是活動課的真正目的。因此,要防止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只圖熱鬧,華而不實。

(二)活動的內容必須緊靠最新的課程標準,不能脫離教材

既然活動是為教學服務的,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那麼它還是以教學為中心思想,教學內容不能脫離教材,活動課所涉及的知識,是以必修課知識為基礎的。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地拓寬、延伸和深化。它的重要前提是教師不僅要熟悉課程標準、教材,更重要的是使活動圍繞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二者密切配合,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開展活動時,應結合所學內容,或鞏固所學,實踐運用,或適度加深拓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三)活動課的組織形式應當是多種多樣的

活動老用一種方式,學生容易產生單調、乏味感。如採用多種形式,學生就會感到新穎有趣。感興趣的東西,就學得快,記得牢。比如,在歷史課上搞一些情景會話、知識競賽、歷史劇等,不千篇一律,不簡單模仿,需要教師因材而宜,在學習借鑑的同時,善於創新,逐漸積累經驗。

(四)凡事要講究實際

活動課不是指每節課、每部分知識點都採取活動的方式來上,它不能取代傳統的講授方式,究竟哪些內容適合上活動課,最終還是取決於教材內容的特點。可以設計活動課形式的應當儘量以活動課的方式來進行,而一些不適合採取活動課形式的內容,勉強以活動課形式來上,學生收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開展活動課時,應將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寬鬆、愉快、活潑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寓學於樂,寓智於趣。總之,上好活動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對教育工作者的客觀要求,我們每位教師都應重視活動課,積極探索、虛心學習,總結上好活動課的經驗,使教學方法的改革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