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中民族審美的融合與構建

才智咖 人氣:1.84W

在我國民族審美元素之中,民族的傳統音樂在豐富的民間藝術素材構建之下成為了獨具我國藝術風格的音樂資源,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關於鋼琴中民族審美的融合與構建探析的論文範文,歡迎前來閱讀參考。

鋼琴中民族審美的融合與構建

一、民族審美的文化底蘊與藝術根基

在近代音樂發展歷史中,鋼琴藝術作為西方文化藝術的一種,與我國的東方民族文化發生了巨大的碰撞與融合,受到了我國原有民族審美的影響,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鋼琴藝術風格。在這樣的中西方音樂文化融合與構建之中,民族審美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根基是促使其形成的關鍵性因素,無論是民族審美的情調還是風格,都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套件了鋼琴藝術的形式和內容,保證了將民族的生活與精神融合到了鋼琴創作和演奏之中。

作為一個擁有上千年曆史的民族,中國古老而又神祕的民族文化創造了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精神的多種藝術情懷,儒家以及道家思想作為民族審美以及文化的構成思想,無論是入世還是出世理念都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樣的思想之下,民族審美中較為注重對於日常生活的`融合,在鋼琴藝術的創作和演奏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生活氣息,使其創作更為貼近生活本質。

 二、鋼琴中民族審美的融合與構建

鋼琴作為現代藝術的一種,與民族審美的融合需要將民族元素融入到鋼琴表現之中,提升鋼琴的民族意境以及民族韻律。想要全面探究鋼琴中民族審美的融合與構建,就需要從民族審美元素入手,分析鋼琴藝術如何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特點改編、演繹出來的。

(一)民族傳統文化的融合

對於民族審美元素來說,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審美中重要的分支,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都較為注重對於意境美感的追求,所以想要在鋼琴中充分展現出民族元素,就需要對於詩詞內容進行改編,使其能夠融入到樂曲之中。在我國的詩經、樂府中,詩歌與音樂的形式就已經逐漸趨於融合,以此可見,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不僅是詩歌書寫的重要根基,也能夠充分決定音樂演繹的水平和境界。以《牧童短笛》為例,賀綠汀作為著名的作曲家,其對於南方的民族民謠進行改變,以ABA的樂曲結構形式融合中國民間的支聲復調進行曲目的創作,保證了曲目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竹笛的音色,充分的展現出中國民族音調的特點。對於鋼琴藝術來說,與中國民族文化的融合就是對於中國元素的引進與接收,這樣的創作和演奏方式保證了中西文化能夠在鋼琴藝術領域得以接觸,共同促進。而對於我國鋼琴音樂發展來說,這樣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民族審美風格的曲目,對於我國的民族藝術走向世界舞臺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二)民族傳統音樂的改編

在我國民族審美元素之中,民族的傳統音樂在豐富的民間藝術素材構建之下成為了獨具我國藝術風格的音樂資源,無論是戲曲、歌舞還是民歌,都能夠直接反映出我國人民對於音樂審美的具體藝術觀念。鋼琴藝術在民族審美的影響下的模式構建,對於民族音樂的改編能夠使其擁有不同地方特色的藝術和生活色彩,使民間音樂能夠在藝術性的改編中獲得更為新鮮的藝術元素。縱觀我國的鋼琴音樂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丁善德、汪立三等創作家將鋼琴音樂創作取材與民間,在保留民族審美風格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在丁善德的《中國民歌主題變奏曲》之中,就將中國藏族的民族風情與鋼琴藝術進行了融合。

(三)民族風情的再現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不同民族之中都有著其不同的民族特點和藝術傳統,迥異的民族風格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多民族的民族風情之下,鋼琴音樂的創作審美也發生了極大地改變,丁善德的《第二新疆舞曲》和朱踐耳的《南國印象》都將原有的民族音樂風格與西方鋼琴藝術手法進行融合,在鋼琴藝術曲目創作中塑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藝術形象。這樣對於民族風情的引用,保證了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提升民族藝術底蘊,是鋼琴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能夠順應民族文化審美,吸收各個民族的豐富藝術素材,完成特有創作和演奏風格的構建。

三、總結

對於鋼琴藝術來說,其較為西化的創作和演奏手法在中國民族審美的影響下進行了一定的改變,在順應民族審美情懷的基礎上進行了基本模式的調整與構建。這樣的創作方式,有效地促進了鋼琴音樂在中國的發展,也將中國的民族藝術以鋼琴音樂的形式帶到了世界音樂藝術的舞臺之上。

參考文獻:

[1]吳修林.略論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及傳統樂曲鋼琴改編作品的特殊作用與意義[J].美與時代,2004(05)。

[2]陶敏霞.從鋼琴組曲《廟會》看蔣祖馨的創作特色[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S1)。

[3]郭立紅.從中國鋼琴作品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J].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