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教育如何培養中國小創新能力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5W

【摘要】機器人研究是一項擴領域的綜合性研究學科,近年來機器人尤其是智慧機器人研究獲得快速發展,機器人相關研究也逐漸引入教育領域,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機器人教育對中國小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機器人教育如何培養中國小創新能力論文

【關鍵詞】機器人教育;中國小;創新能力培養

機器人教育是一門綜合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機械組裝原理等學科技術、將科技實踐與教育教學向結合、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的新興學科,針對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創新要求,機器人教育將在未來的教育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而,對機器人教育對中國小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機器人

機器人教育是機器人的研究、實踐在教育領域的擴充套件,它主要通過學生對機器人的組裝、搭建和執行進行實踐操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包括機器人學科教學、機器人輔助教學、機器人管理教學、機器人代理事務以及機器人主持教學等五種教學方式。[1]當前中國小階段的機器人教育以機器人學科教學為主,即把機器人作為一門學科進行教學。

二、機器人教育培養中國小創新能力的表現

第一,在機器人組裝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機器人的組裝不是簡單的拼圖式組裝,機器人組裝不僅涉及到相關的物理組裝原理,同時還涉及到簡單的化學原理以及更多比例上的計算機軟體設計和硬體組裝原理,而且還要考慮到不同學科組合時對機器人外形、正常執行時的影響(如物理拼裝組合是否會影響到提前設計好的機器人執行系統暢通問題)。[2]此外,學生在組裝過程中也可能會發現新的機器人組裝方式,改進原有的組裝形式,使機器人構造更加科學合理。這些不僅是對學生動手組裝能力的鍛鍊,也是對學生在組裝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第二,在機器人執行操作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機器人的組裝是一項比較複雜的工作,組裝完成後的機器人執行操控更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鍛鍊和提高。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他們具有活躍的思維和想象,但由於實踐經驗不足,很多具有創新價值的想法沒有得到實踐,中國小階段的機器人執行操控,可以讓學生了解體驗更多的.計算機資訊科技和物理組裝執行技術等方面的原理,將原來可能只是一閃而過的想法深入思考並付諸實踐驗證,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和創新,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第三,在原理分析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的內容既包括實踐能力的創新,也包括理論能力的創新。中國小階段的機器人組裝、執行原理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機器人構成原理和執行原理的瞭解和認識,對以往所學相關理論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對不熟悉的原理加深認識,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積累,並在學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加快學生理論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機器人教育應用於中國小創新能力培養的建議

第一,增加計算機技術教學方面的課時。計算機資訊科技是機器人構成技術的最重要的部分,機器人的執行需要提前設計好的計算機軟體系統和硬體組裝系統的配合支援。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我國很多中國小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升學考試的學科上,甚至出現了其他課程頂替計算機教學課程的現象。這十分不利於學生對現代機器人技術原理的掌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各級相關單位部門應當加大並保證計算機課程教學在中國小課程體系中佔合理比重並有效開展。第二,增加機器人教學以及相關課程教學的實踐課課時。機器人教育是一項十分注重實踐的學科,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多表現在實踐課程中,而且中國小生處於對各項事物好奇的發展階段,實踐經驗不足,難以支援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必須加大機器人實踐教學課時在機器人教學課時中的比重,增強中國小生實踐創新能力。第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機器人競賽等課外機器人活動。中國小階段的機器人教育課時有限,學生要想通過機器人教育獲得更多知識與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還要多參加一些課外機器人活動,如機器人競賽等,在參加這些競賽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享受比賽的樂趣,而且能夠與不同的人交流,瞭解更多自己不熟悉的知識,拓寬事業,在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機器人教育是一門新興教育學科,它與計算機資訊科技、物理機械組裝技術等科學技術原理相結合,在中國小創新能力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機器人教育在中國小創新能力培養的探討需要了解目前中國小機器人教育的主要方式,瞭解機器人教育在中國小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主要表現(如機器人競賽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的影響等),瞭解機器人教育在中國小創新能力培養中的運用開展方式和對策,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恂,田成.關於機器人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問題的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36).

[2]張紅良.中國小教育中的機器人教育創新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