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因素對藝術家的成長影響研究

才智咖 人氣:2.09W

對於藝術家而言,“個人化”的表現方式並不是藝術家天生的,一個藝術家的形成,是由許多個人特殊的因素所發展出來的,可見,個人因素,在一個藝術家的生涯中,起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個人因素對藝術家的成長影響研究

 摘要: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一首樂曲成為一件藝術品?是什麼特別的原因使得這首音樂成為一個具有牽動力量的線條,能帶動每一位聆聽者的靈感,而在其內心描繪出一幅富有創造性的想象世界呢?

 關鍵詞:個人因素 藝術家 創造性 鋼琴演奏 天賦

音樂作品是作曲家從自身感情出發,用音樂手段創造出表達某種特定情感的藝術;表演者用他們的技巧和感受,把各種符號變成音響;聽眾隨之歡快,悲哀,沉思,激越……創作,表演,聆聽三者無不由心理出發又作用於人們的心理。就“音樂演奏”而言,它包含了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覺這四種知覺內容,所以演奏,特別是鋼琴演奏,是一個複雜,綜合的心理活動過程。

貝多芬的交響曲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當中,一直受到大眾的熱愛,經過了上千次的演奏,依然能釋放出無比的熱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創造性的火焰”,持續激發著人們的想象力,不斷的喚起演奏者與聆聽者心中的熱情。在音樂中,我們的耳朵是絕對不會遺漏一個純正藝術品所欲傳達的精神。這種感受,這好比在一群觀眾面前製造一朵美麗,鮮豔的玫瑰花。細心編排它的葉子,它的花瓣,一片又一片,直到它在我們手中成為一朵完美的生命。此時吹口氣,使它真實地活一下,即使一剎那也好。相信這種情景將使看過的人永難忘懷。當我們演奏一首音樂時,上述的情景就是我們必須致力做到的,即使樂曲只有幾分鐘或者幾十分鐘,我們也要將音樂活生生的呈現出來。因為,唯有把音樂中特有的生命力傳達出來,我們的演奏——音樂的再創造,才是深具意義的。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激情特點,高階神經活動力,心理活動特點等,所有這些特點以及其它特點,都直接地(或間接地)表現在藝術家的演奏技術之中。我曾經看過書上介紹馬丁森的演奏家“型別”劃分法:“古典主義演奏家”“浪漫主義演奏家”“表現主義演奏家”;根據馬丁森本人的觀點,三種演奏家的區別並非是手的條件,而是大腦,神經-生理結構方面的“構造”,也就是說,三種類型演奏家的基本區別並不在於“身體”方面,而是在於他們的心理狀態。“演奏技術並不單指手指,手腕或力量,耐力,最高的技術集於人的大腦之中。”這是人人皆知的布索尼名言。不難看出,他與馬丁森的說法基本相同。

因此,要表現藝術就得有自由,要具有生命力就得有個性。然而,在鋼琴演奏中,個人因素對於一位藝術家的成長而言,更是不可言說的。有人曾這樣評論一位詩人“他是把思維侵入感覺中,又從感覺昇華出思維,這意味著創造。”

鋼琴演奏是一種充滿創造性與個性的活動。“心靈的歌唱”是鋼琴演奏藝術的本質特性,是推動鋼琴演奏不斷前進的重要源泉。身為一個音樂專業的學習者,我們的音樂所能表達的,僅僅是真實的自我,不是他人。每一個藝術家對於自己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即個人化的理解。從藝術家那裡我們可以瞭解到關於他們作品真實的資訊,而從別的`渠道,我們就無法瞭解到。對於藝術家而言,“個人化”的表現方式並不是藝術家天生的,一個藝術家的形成,是由許多個人特殊的因素所發展出來的,如:高度的想象力,聰慧,靈敏,易於通變,處在任何環境下都有強烈的學習慾望,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毫無怨尤地花上無數小時,無數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在一段非常平凡,不顯眼的技巧上下功夫。有時候,信心是我們唯一能夠擁有的,它帶領我們跨越了絕望的斷層。

愛做白日夢,幻想太多的音樂家,應該訓練自己多做些練習;而一些太少夢想,不斷苦練的音樂家,則應該強迫自己不時地舒解、放鬆一下,讓想象力能自由的徜徉。對一個演奏家來說,他的心,他的頭腦和手是在一起工作的。這心充滿了好奇與美,這頭腦知道如何使得情感得以宣洩,而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服從且實現心與腦所給與的音樂意念。

在練習每首樂曲之初,我們必須先能想象出音樂裡每一個音符的音色,每一個樂句的走向,及整個作品欲表達的情感與氣氛,有了想象以後,還需有能力把這些意念明確地表達出來。如此,我們所創造的境界,才能馬上在聆聽者的心中引起共鳴,留下完整且深刻的印象。同樣的,當音樂成熟時,我們的彈奏就不會侷限於鋼琴的型別,以及不同的區域,而我們的再創造都必須是精心的,動聽的,具有絕對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