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

才智咖 人氣:1.92W

人際關係是作為社會人必定要面對的,那麼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到底有什麼呢?

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

個體:才華與人品

一般而言,才華和能力越高,越受人喜歡;而良好的人品是維持持久人際吸引的力量。

小錯誤效應:

心理學家阿倫森(son)曾做過一個實驗,播放大學生才藝表演大賽的錄音。錄音前半部分是兩位大學生在大賽中的表現。一位是能力很強的校刊編輯,他答對了92%的難題。另一位是能力一般的校刊校對員,他只答對了30%的題目。這時請聽眾評價他們對兩個大學生的喜歡程度,結果大家普遍更喜歡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在後面的錄音中,出現兩個大學生犯了一個小錯誤的叫聲:“哎呀,不好了,我把咖啡通通潑到我的新衣裳上了!”然後再請聽眾評價他們對這兩個大學生的喜歡程度。結果發現,他們對能力強的大學生的喜歡程度上升,而對能力弱的大學生的喜歡程度下降!

這種能力強的人因為犯了小錯誤而導致其人際魅力反而上升的現象,就是“小錯誤效應”。

互動:相似與互補

相似——我們喜歡與我們一樣的人,尤其在交往的初期。

互補——在穩定關係的建立與維護中互補有著重要的功勞(但不包括那些表面上的互補)。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對矛盾的概念,伴侶之間如何既相似又互補呢?如果其中一位愛省錢而另一位愛花錢,那豈不是要挑牙料脣、分道揚鑣?

其實,互補的發生以相似為前提。在基本目標和觀念一致的前提下,那些具備我們嚮往卻不能擁有的特質的人對我們有著無法抗拒的魅力。一方愛省錢而另一方愛花錢,這就叫做矛盾;一方愛花錢而另一方愛賺錢,這才叫做互補!

情景:頻率、鄰近、氛圍

頻率:一般而言,交往頻率高的人之間容易產生相互吸引。

曝光效應——

心理學家莫蘭德和比奇(land &h)做過一個實驗,請4名具有同等相貌吸引力的女性以學生身份去上社會心理學課,她們只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看得見,但並不和老師同學們講話。她們在一個學期內來上課的次數分別是1次、5次、10次和15次。學期末的時候請全班同學對她們的人際魅力打分。結果發現,來上課的次數越多,越受人喜歡,這就是“曝光效應”。

鄰近:空間鄰近的人之間容易相互吸引,在交往之初的作用更明顯。

費斯汀格(inger)對剛住進在某一生活區三個月的大學生的`調查發現:住戶們願意交往的物件中,住在與自己同一樓層中的隔壁房子裡的人佔41%,隔一戶的人佔21%,走廊遠端的則只有10%,不在同一樓層的就更少。

交往氛圍:

梅和漢密爾頓(May & lton)調查了女大學生的音樂偏好,然後讓她們分別在喜歡和不喜歡的音樂背景下評價照片上陌生男子的吸引力。結果發現,當背景音樂是她們喜歡的曲目時,她們對照片中的人的人際魅力評價要高得多。

TAGS: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