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學與實踐活動教師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5W

國小數學教學與實踐活動教師論文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雖然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改革嘗試,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教學仍存在著重書本知識、輕實踐能力;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等弊端。這些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萎縮,極大的妨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國小數學教學與實踐活動教師論文

新的課程標準將實踐活動作為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教學時,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一談對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認識和做法。

一、更新觀念,提高對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認識

(一)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活動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直接經驗和綜合資訊為主要內容,以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徵,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數學實踐活動課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主動創新的自由天地。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後,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易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畫,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

(二) 實踐活動關注“過程”的教育價值

我們的教學往往讓學生去記憶現成的知識,有意無意地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過程,造成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學生素質中最重要的態度、情感、意志等個性品質的培養大多是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

實踐活動倡導“讓學生去經歷”,強調學生活動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學生在探索中不斷髮現,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納。學生不僅能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有時也會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實現了智力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我們可以這樣說,實踐活動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活動結束時所獲得的某種有形的成果(知識理解的對或錯、完成作業的優或差等),更體現在活動過程之中易於被人們所忽視的一些無形的東西,如情感體驗等。

(三) 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一課,傳統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演示學具,得出V=SH,然後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我在教學此課時,採用小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操作學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裝沙子),寫出實驗報告單,然後讓學生分析報告單,發現規律,得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V= SH。在應用中出示了一圓錐體沙堆,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測量,計算出其體積,整個過程都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效果是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

(四) 實踐活動使數學與生活更接近

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特別重視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絡。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學生也不善於用數學眼光去思考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造成了知識與生活、知識與能力的脫節,於是有些學生認為數學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對數學學習也就不感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景中學習和理解數學”。組織學生到附近工廠、企業參觀、調查和實際測量等活動,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現實問題的能力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