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視角供給側改革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論文

才智咖 人氣:2.29W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那麼大家知道優秀的議論文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政治經濟學視角供給側改革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政治經濟學視角供給側改革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我們在收穫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喜悅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和挑戰。我國經濟增長需求已經從高速度轉變為高質量,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供給側改革也成為我國日益重視的重大舉措。馬克思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解釋對供給側問題的形成原因和解決辦法提供了一種政治經濟學解釋。

關鍵詞: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解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解釋;供給側改革;

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解釋

1.1第一種解釋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關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解釋,它是在正常的社會生產條件下,用社會平均的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產生一定的使用價值所耗費的勞動時間。這裡指的是屬於單個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可以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假定供給恰好滿足需求,將生產領域的生產條件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那麼商品的市場價值就取決於三種生產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商品數量的多少,若在高等條件下生產的商品佔大多數,那麼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由高等條件下生產出的商品調節,該種商品的市場價值也由其確定。第一種解釋指的是生產領域內,生產條件決定著社會的必要勞動時間。

1.2第二種解釋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關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解釋,它是在平均的社會生產條件下,生產市場所需商品總量所必要的勞動時間。第二種解釋指的是當社會的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一致時,即根據整個社會對各種商品的需求量的比例確定總的社會勞動時間應分配在各個生產部門的比例時,才可以確認。社會只會把市場上所需要的勞動量分配給相應的生產部門,那些多付出的勞動時間是不會被承認的。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解釋不同的是,第二種解釋並不影響商品的價值,但其價值實現卻與它有關。第二種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考慮供需的情況下,由不同商品在市場上的需求程度決定的,是社會總的勞動時間在不同種商品之間的分配。

2、兩種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供給側改革的解釋

2.1供給側改革的第一種解釋

第一種關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解釋是微觀層次的,它揭示了社會資源在同行業內部的同種商品的產能過剩問題。一方面,在第一種解釋下,社會平均生產條件激勵著行業內部的生產者,每個生產者都有想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商品價值的動力,個別生產商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從而獲得了超額利潤。隨著商品市場的競爭,整個行業都會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在高等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商品就決定了社會的必要勞動時間,商品貶值,生產條件差的企業面臨倒閉關門的風險,時滯性因素和退出壁壘導致這些生產者來不及退出市場,導致了產能過剩。另一方面,由低等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商品決定這個社會的必要勞動時間時,商品的價值就會提高,市場上的所有生產者都是有利可圖的,生產商都會選擇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我國目前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還不健全,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由劣等品決定時,極其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到質量低劣的商品,這並不符合消費者的期望,因此消費者寧願持幣不購買或者將消費傾向轉移到國外市場。

2.2供給側改革的第二種解釋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解釋是巨集觀層次的,它揭示了社會資源在不同行業之間整個社會的產能過剩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會對優質品的需求增加,對低質品的需求減少。然而我國社會平均生產水平仍然停留在比較粗放的階段,低質商品充斥著市場,不符合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第二種解釋的要求,導致市場的總供給與總需求是不匹配的。以下幾種供給側方面出現的問題都可以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來解釋:第一,一些地方上的官員為了讓自己晉升得快極力追求當地GDP的增長速度,為此他們會制定各種各樣有利於某些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降低了進入該行業的壁壘,以此來吸引眾多生產者湧入,大量生產者進入必然導致行業內的各生產者過度競爭,由此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第二,一般來說,商品市場是有一定的時滯性的,當行業中的各個生產者意識到他們過度競爭所帶來的供給量已經遠遠超過市場上的需求量時,再想退出該行業已經來不及了,此外昂貴的退出成本也給生產者退出帶來了極大的障礙,這更加劇了產能過剩的問題。第三,我國市場上生產能力強的生產者為了更多的獲得超額利潤,不停的進行同質品生產,不僅造成市場上大量同質產品堆積,還使得生產者在進行完全相同的同質品生產的過程中喪失了創造新的優質產品的動力和能力。而生產能力相對較差的生產者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進行創新,他們只知道不斷地通過模仿市場上高階的生產者生產出來的產品來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一個簡單的例子: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在國外市場購買商品的渠道越來越便利,近年來,代購盛行,消費者之所以蜂擁而至去國外購買產品,就是因為國外產品能給消費者帶來的消費體驗更加優質。因此,不是社會總需求減少了,而是由於劣等品充斥市場,使得消費者的購買偏好發生轉移,有效供給不足了。供給側改革不僅僅是擴大內需,降低產能那麼簡單,高階供給不足,低端供給過剩才是供給側改革問題的關鍵。

3、我國當前供給側改革進入新視窗

3.1經濟執行進入新階段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各種各樣的經濟政策互相交織影響,經濟體制的結構性問題日趨明顯,我國巨集觀經濟指標有持續回緩的趨勢,不過經濟總體形勢仍在下降,我國經濟形勢既面臨內部的壓力又面臨外部複雜多變的因素影響,已經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國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窗期已經出現。

2020年爆發了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勢必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提出新的挑戰。以往採用的短期穩定增長策略已經難以維持,為化解這種危機需要進行新一輪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2經濟執行進入新模式

當今世界大環境經濟執行結構正在發生著裂變,中國內部經濟環境結構也正處於轉型階段,2020年必將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國經濟執行模式將會發生改變。

第一,我國經濟換擋提速還沒有完成,還沒有觸碰到經濟發展階段性谷底;第二,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沒有完成,結構調整剛剛涉及到本質層面;第三,經濟動力的轉換還沒有完成,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剛剛從政府扶持型轉換為市場推動型,剛剛轉換的新動能在短期很難支撐起巨集觀經濟,並且它自身的補給維持都比較困難,在短期內巨集觀投資收益很難在根本上發生逆轉。

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呈現週期性回落,外貿方面充斥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世界範圍內的金融週期持續錯位,中國將面臨外部經濟環境的風險。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開啟,將逆轉前期的悲觀態勢,給中國經濟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3.3供給側改革要面臨的幾個問題

3.3.1商品質量不足供大於求

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質量好、種類多的商品,而市場上的生產者生產條件相對較差,他們所能提供的商品的質量和多樣性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產者個人的勞動時間多餘社會平均勞動時間,生產者所投入的勞動並不是社會消費者所需求的,商品供大於求,存貨積壓導致產能有所剩餘。

3.3.2資源分配不均利用率低

將有限的社會勞動時間分配給各個工作部門就是所謂的資源配置問題。我國存在著有限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資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的問題。當前我國的第一、第三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第二產業還沒有實現高階化,而現在消費者對第一、第三產業和高質量的第二產業需求提高,這就導致市場上的總供給與總需求不對等了。市場機制決定資源的配置,由於資訊的不對稱以及市場的盲目導致市場的秩序混亂,供求不平衡,有限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資源配置不合理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資源浪費、社會效益降低等負面影響。

3.3.3政府與市場關係處理不當

市場具有有效配置資源的優勢,而政府對於把控巨集觀經濟有重要的穩定作用,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但目前我國政府對市場的參與度過高,過於繁瑣的審批程式束縛住了企業的手腳,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企業利潤率自然就降了下來。企業生產的商品沒有市場,也就實現不了商品的價值。

3.3.4單一的投資模式降低投資有效性

現在我國還有很多生產者,他們通過手工勞動獲取報酬,處於產業鏈的最低端,且基本都是沒有創新可言的,這樣的生產者生產出來的商品大多是低等商品,對這種商品繼續加以投資多半是沒有效率的。中國政府與私營企業和民營資本間沒有良性的互動和合作,主要是產品型和其他投資模式,投資模式單一,不存在多元化的投資模式,這就導致企業生產不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商品的有用性實現不了,喪失了核心競爭力。

4、解決供給側改革問題的幾點建議

4.1搞好“雙創”提高供給質量

在去產能這個問題上,除了優化我國的審批制度,把嚴增量,控制總量,還要努力搞好“雙創”建設,順應市場的發展規律。一個企業的技術是否進步,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企業自身能否在發展的道路上長久地走下去,我們要鼓勵企業搞科技創新、鼓勵大眾創新和創業,這樣有利於提高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有效縮短個人勞動時間,增加有效供給,促使我國供給端向高階水平發展,有效適應需求端。

4.2企業政府合力促進資源有效利用

首先,政府應努力維護市場秩序使大家可以公平競爭,出臺有效的政策保證資源可以長期穩定的合理分配,保證經濟平穩執行。其次,各企業也要在自己的領域內,保證資源的合理有效流動,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通過政府與企業的通力合作,促進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有限的資源可以創造最大的財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4.3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在供給側改革這個問題上,要妥善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政府應發揮自身優勢,給市場充分的空間,同時保證市場公平有序,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此外,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激發企業活力,政府應該簡政放權大幅減少行政審批程式,增強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更好的滿足人民的需要。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不該由政府全權包辦的事情,交給市場去調節,減少企業的成本和負擔。

4.4重視公私合作伙伴關係發展增加有效投資

要重視公私合作伙伴關係的發展,近幾年來我們也看到了像“一帶一路”,“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帶來的可喜成績,下一步我們要繼續重視對重點領域的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各自的優勢。加強對重點領域的有效投資是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為此,推進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私營企業和民營資本三者共同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公共基礎設施專案融資的重要一環。民營資本的進入有效彌補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短板,非公共部門在PPP模式下參與到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去,也提升了自身的創造力和整體競爭力。

5、供給側改革進入新視窗給政策制定帶來的啟示

當今疫情發生後的國際世界,逆全球化的思維將更加突出,以美國為首的阻礙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國家紛紛採取措施,過去三十年我國憑藉人口紅利獲取了強大的成本優勢,國際各國對資本的追求促進了全球範圍內的產業分工和供應鏈協作,為追求我國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各個國家爭先恐後地在我國設立廠房開展生產,中國製造業開始崛起。2008年,美國受金融危機影響,貧富差距懸殊的矛盾變得更加尖銳,美國製造業的不景氣使得中產階級收入增長缺乏動力,民粹主義思潮再一次達到頂峰,特朗普就是被這種強大的思潮力量推進了白宮。特朗普上臺後,挑起世界範圍的貿易摩擦,大幅抬高關稅價格,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改變經濟全球化的軌跡。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後,世界經濟更是被蒙上了一層陰影,西方各國紛紛意識到自身經濟對中國的巨大依賴,2020年4月10日,庫德洛作為美國白宮的首席經濟顧問在全美範圍內進行呼籲,號召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所有的“搬家”費用由美國政府提供支援。就在同一天,日本當局也發出同樣的號召,鼓勵日本企業搬入東南亞等地。中國作為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面對這樣的外部環境變化應做好充分的準備。

首先,我們應該做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應對這種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需要重新思考一箇中長期的戰略規劃;其次,影響當今中國經濟形式的外部環境變化已經不僅僅是世界經濟整體下滑帶來的需求危機,還包括世界範圍內政治格局的轉變,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執行模式將發生深刻改變;最後,面對這樣的改變,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心裡要有一定的預判,行動要有充足的準備,在戰略和戰術上都要有所考慮。

6、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劉元春,劉曉光.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窗期出現[N].中國證券報,2018-12-01(A07).

[4]李麗輝,朱藝蕾.《資本論》關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對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指導意義[J].《資本論》研究,2016,12(00):112-116.

[5]謝地.兩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錯配與產能過剩——一種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解釋[J].人文雜誌,2017,(12):34-38.

[6]田玉娥.淺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兩種含義的內在關係[J].文教資料,2017,(05):85-86.

[7]史孝林,襲祥榮.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義[J].商業經濟,2017,(07):32-34.

[8]孔祥利,趙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能過剩的《資本論》闡釋[J].《資本論》研究,2017,13(00):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