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學創作意境研究

才智咖 人氣:2.39W

文學要用形象反映生活,這個形象必須用文學藝術的手法、手段去加工塑造或改造,並且用鮮明、具體、生動的語言去表現,方能浮現出來.文學藝術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環境形象,文學藝術形象往往又要通過意境來豐富它的生動性、具體可感性,從而達到文學藝術形象的藝術境界和審美價值.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傳統文學創作意境研究

 [摘要]在我國文學史上,優秀的詩詞曲賦作品,都蘊含著美的意境,意境成為長期以來我國抒情文學創作傳統中錘鍊出來的一個重要美學範疇。因此,創造意境是抒情文學創作的關鍵所在。在分析意境的藝術特徵的基礎上,探討意境創造的方法,為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意境;文學創作;特徵;方法

意境,通俗地講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在我國文學史上,優秀的詩詞曲賦作品,都蘊含著美的意境,意境成為長期以來我國抒情文學創作傳統中錘鍊出來的一個重要美學範疇。因此,創造意境是抒情文學創作的關鍵所在,而意境也成為抒情文學永遠的靈魂。

一、意境的藝術特徵

1.首先,在情感的基點上,意與境互相滲透,和諧統一。意境不是單一的結構體。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乙稿序》中說:“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這就是說,意境是由意與境,主觀與客觀兩方面要素組成的。其次,意境是一個和諧廣闊的情感活動的藝術空間,具有豐富的蘊藉和情思內涵。意境描寫景物和人物,目的不是為了給景物和人物本身構造形象,而是為了創造一種藝術境界。它是一種特有的空間。意境和意象是不同的。

2.一般說,象是具體的物象,意象通常指一個單一的事物形象。而意境則是物象與物象之間多重複合聯絡所構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場景、氛圍、畫面、情調、韻味,是“境象非一,虛實難明”的化境,是意象與意象互相作用產生出新質的一種藝術空間。再次,意境能夠引發讀者的想象和思索。意境形象需要依賴意象,可是意境形象的具體性,並不直接體現在單獨的意象身上,意境的意味無限性,存在於意象與意象之間的功能結構所形成的藝術空間上,因而,依靠感受、體驗和分析個別有限的意象,是不能把握意境的豐富內涵的。

二、意境創造的過程與方法

創造意境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意象的選擇與組合,創造具有境外之境、象外之旨的藝術空間,要點在於處理好形與神、虛與實的和諧契合,即要做到形神兼備、虛實相生。意境的虛實結合,有兩條途徑,即寓虛境於實景的方法與化情思為景物的.方法。

(一)寓虛境於實景

寓虛於實,以實顯虛,這種虛實隱現的莫測變化和靈活運用,是各類藝術都需要的表現方式,因為巧妙地處理虛實關係,是達到以少總多、以一當十的藝術效果的重要途徑。這種方法在中國傳統的戲曲和繪畫藝術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抒情性文學的意境中,其主要表現為“形”與“神”的關係。即作者把作品中所描繪的實景與在實景之外通過比喻、暗示、象徵等手法形成的想象的虛境交融在一起,從而呈現出一個似有實無,似無實有,若有若無,亦有亦無的境界。

(二)化情思為景物

2.1情感貫穿於文學創作的全過程,是文學作品不可缺少的特有內容。寓虛境於實境,化情思於景物,這兩種創造意境的途徑,都具有因小見大,以少總多,用有限表現無限的功能。它們不是互相對立完全分離的。在創作過程和具體作品中,它們往往是同時存在、互補互成的。唯有熟諳了這種相互結合相互轉換的關係,方能做得出情澄意深,氣象萬千的意境。意境有不同的類別。在意境的創造過程中,由於作家的個性、風格和表現方法上的差異,意與境兩者的相互關係尤其是顯現形式也會不同,因此產生出意境的不同形態。一般來說,意境可劃分為兩類: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的特點是什麼?王國維說:“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

2.2嚴格地說,詩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須有我,都必定是我性格、情趣和經驗的返照,寫在詩中之物,也都已是情感的眼睛看出來的另一種自然風貌。有我之境的特點是什麼?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有我之境,不是以我代物,不是唯我之境,而是詩人感情比較強烈,非把自己的情懷傳遞到景物上去渲洩不可,於是他所捕捉到的景物,也都染上了濃烈的情感色彩,成為明顯的“情物”。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在主體情感表現形態上的區別,同它們形成過程的差異有關。無我之境的產生,往往是先有景物,使詩人見景生情,情是由景引起的,感受上是主動的,情是被動的。所以,在意境形象中,景較突出,情則比較隱約。

總之,意境的本質特徵就是一種生命的律動,它向我們展示了生命本身獨特而靈動的美,是我們民族固有審美心理結構的最高表現。突出意境、創造意境,應該成為抒情作品、特別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和永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