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術理論在美術教學中的傳承研究

才智咖 人氣:2.83W

  摘要:中國傳統美術理論體現了中國文化、美學思想、哲學觀念.由於時代的發展與藝術觀念的挑戰.使傳統美術文化面臨丟失的危機 高校美術學專業教學體系必須承擔搶救、保護和繼承的重任。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教師應融入傳統美術理論。讓學生感受、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把民族文化觀念與造型表現語言進行融合.使傳統美術文化理論在美術學體系中得到全面重視.弘揚出民族個性關健詞:美術教育 傳統文化 教學改革一美術學專業教學體系中存在問題分析美術學專業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西方美術教育的輸入導致我們用西方人的眼光來審視東方的事物 這所謂“科學”的觀察方法.導致美術文化歸屬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淡漠 問題之二是片面地注重藝術上非理性觀念.認為美術作品是一種注重天賦靈感的自然創作.無需美術文化理論。這種理念忽略了藝術是以理性為主導的 美術創作不僅強調個性與激情.還應在規律、準則方面表達人的精神理想 問題之三是當今美術教育過於注重技法而忽略傳統理論 .忽視了美術理論是區別美術高等教育與美術工匠的關鍵所在.沒有美術理論的介入就不能稱之為高等教育。

傳統美術理論在美術教學中的傳承研究

    美術學專業教學體系中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導致學生偏重技法的學習.而忽視民族文化的培養 :偏重於造型元素的認知.而忽視民族美術元素的繼承:偏真實寫生.而忽視感性理解與理性分析的結合 所有這些對美術基本理論體系的忽略.將無法使美術教學接近認識和全面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將導致我們丟失民族美術的記憶 教師只有充分尊重民族美術傳統理論和傳統美術思維方式 .在教學中增加廣泛的美術系統文化和中國傳統理論的課程.重視領悟民族藝術的神髓.才能構成美術學教學新體系二、美術學專業教學體系中開展中國傳統美術理論的對策研究(一)建立美術文化的教學理念.培養完美人格中國傳統繪畫十分重視藝術審美認識 、人文啟示的作用。對人格的崇尚是中國傳統美術所追求的重要人文內容 中國傳統美術描繪 自然的同時注重理想、情感 、志向等主觀因素的表現。“抒情言志”“借物詠情 ‘言志喻德”構成了中國傳統美術表現的主要內涵 因此.衡量美術作品的優劣.常常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在於畫家的品格與修養 縱觀中國傳統畫家,以雅人高士、英雄豪傑、讀書明理者張 強 (石家莊學院 050000)居多.他們所創作的`作品能夠達到以情感人 、以情動人的目的.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審美情感與人文情結 教育的終極 目標是達到人格的完善.中國傳統美術教學就已經明確了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格、心性 、品德 、人文等重要方面。以傳統儒、釋、道哲學為主體的文化體系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美術精華在於追求真善美的統一。作品高逸的境界、超拔的精神、雋永的意味、精妙的筆墨是審視和衡量藝術品質高下的完整標準.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就相當於缺失了中國傳統美術特有的藝術精髓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中國傳統美術觀念審美認識和啟示作用.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審美趨向,引導其對真、善、美的完整追求。因此.教師決不能只培養學生掌握某些單純技能.而是要在技法的訓練中使學生領悟中國傳統美術特有的人品與畫品、心境與畫境的內涵.並有意識地注重培養學生的學養、品格、氣質和心性,使他們對形象的刻畫、筆墨的運用忠實於自己的真摯情感 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善學生的人格.這也是當代藝術教育的方向。

    (二)優化課程結構,強調文化傳承美術學專業的學生雖然經過兩年的普修美術理論.但傳統藝術文化修養還是非常欠缺的 學校藝術教育應當是一種藝術文化教育和情操教育 一個人不懂得本國的藝術史和世界藝術史.就不能說他懂得藝術。我們要通過加強傳統美術文化的教學.提高學生對美術的理論研究能力.只有豐富廣博的理論學識.才能激發藝術創造的靈性及膽略;只有正確深厚的思想修養.才能使藝術創造獲得深刻的意蘊及不朽的內涵:只有純真、高尚的人品.才能使藝術品具有高雅、脫俗的品格。

    課程結構方面在於理論研究領域的拓寬與介入.教師要把美術傳統理論合理地安排在課程體系中.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解決重技法,輕文化的教學模式強化教育的意識 .避免將技能技巧作為唯一教育目標 建立以精品與經典為師的課程觀.以歷代精品名畫作為摹寫鑑賞之本.提高學生的眼力品味.教學的重點指向更為廣泛的文化層面.教學目標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通過對中國傳統美術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掌握一定的中國傳統美術知識與技能.而且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對中國傳統美術文化的綜合學習.包括中國傳統美術方面的思維、表現、審美、評鑑、情感等品質。

    (四)解決單一的教學方法

我們要改變以往教師以練習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要富於創新精神與自由表現的意識 .開發學生的藝術表現、啟發學生的藝術見解 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向學生作多方面的美術文化資訊傳達.形成以傳授藝術為重點的課程設計 美術理論的教學應從理論講述中解脫出來.融人課堂教學活動實踐.在教學中通過與學生互動的方式使學生理解更多的美術文化知識,受到傳統美術文化的陶冶。

    (五 建立合理的作業評價體系

不同學生.在藝術表現上也有不同的能力,因而作業效果會有較大差別。教師在評價作業時要注重作業的內在處理與美學理解有些表現能力欠缺的學生.但對美術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會好些 他們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較多.但是由於技法不夠成熟.所以無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但作為教師我們應及時發現並給予肯定.要鼓勵學生對美術理論的思考.使他們增加學習美術文化的興趣和自信.而不應以作業效果作為唯一標準來磨滅他們對美術思考和鑽研的興趣 我們的美術教育應該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美術文化教育。

    中國傳統美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我們美術教師要將它與現代藝術教育融合.以優秀傳統文化遺產支撐美術教學體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完善學生人格。這是當代美術教育的大方向.是藝術教育的新理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