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中國傳統圖形中的意象美及在現代藝術中的傳承

才智咖 人氣:2.04W

   論文關鍵詞:意象 圖形 傳承 藝術
  論文摘要:資訊時代的當今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影響、日益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碰撞和互融,使人們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中國傳統美學博大精深,“意象”美貫穿了中國傳統美學的始終,對中國傳統圖形的影響更是明顯。在對中國傳統圖形中的“意象”美及其在現代標誌設計中的傳承作一探討。
  資訊時代的當今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影響、日益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碰撞和互融,使人們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中國傳統美學博大精深,其特點表現為對宇宙與生命的一種超強的感性體悟。意象美貫穿了中國傳統美學的始終,對中國傳統圖形的影響更是明顯。中國傳統圖形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財富。延續到今日,對現代標誌設計影響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對中國傳統圖形中的意象美及其在現代標誌設計中的傳承作一探討。
    圖形,在過去一般稱之為圖案、紋飾、紋樣。《21世紀世界色彩百科全書》中對圖形的概念是:“圖案畫”叫“考案畫”、“意匠畫”或“工夫畫”,講究裝飾性的美感,也注意重複製作的便利。我國傳統圖形藝術源遠流長,青銅時代的臀餐圖形;春秋戰國時期的蟻抖文、梅花篆;漢畫裝飾藝術、唐代的寶相花紋、中國各種民間視覺藝術以及中國曆代書法圖形符號等發展到今天己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不斷的發展和演變中,以其多樣而又統一的格調,顯示出獨特、深厚並富有魅力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這些圖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的沉澱、延伸、衍變,從而形成以漢族儒道傳統文化為中心特徵的傳統藝術體系,這一體系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精華,同時也體現出了華夏民族所特有的藝術精神。
    “意象”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範疇,其淵源可追朔到文字誕生之前,先民開始使用圖形來傳達思想與溝通感情,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與刻繪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記載下了先民對自然的理解與期盼。但對現實生活中無法直觀描摹的物象,先民們就運用比喻或象徵的方法對其進行抽象,創造出形式多樣的圖形和文字元號,這就是我國古代“六書”中的“指事”與“會意”二法。許慎《說文解字》序雲:“指事者,視而可見,察而見意。”又云:“會意者,比類合宜,以見指。”“易象”和“象周”是審美“意象”的兩大雛型,“易象”是指八卦中兩兩相配而成的六十四卦象,“易象”把外在形狀與內質相統一的“象”和古人內在的“意”聯結在一起,給審美意象的創立以很大啟迪。所謂“象周”,郭篙蠢注說:“象周者若無形,故眸而得之。即形求之不得,去形求之亦不得也。”(《莊子義》)宗白華先生對此進一步闡發:“象是境相,周是虛幻,藝術家創造虛幻的境相以象徵宇宙人生的真際。”“易象”是外在的“象”與內在的“意”的一種外在連結,“象周”則是一種內在的融。
    在中國傳統美學中,對意象有著豐富的論述。《老子》說:“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將“物”與“象”作了區別。《周易》提出“聖人立象以盡意”的觀點,意思是以形象來表述那些難以意會和言傳的思想情感,如韓康伯在《周易正目乃中所注:“託象以明義,因小以喻大”這裡的“意”與“象”都各有自己的意義。《韓非子·解老》中說:“人希見其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意思是說,人很少見到活象,而常常是得到了死象的骨骼,依據死象骨骼的模樣想象活象的樣子,所有人們把意想的東西都叫做“象”。這裡論用了“意”與”象”的關係。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說:“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這裡突出了“意”這個概念,它既不同於概念的“言”,又不同於有限的物質形態的“象”,它是超越概念和有限物象的一種境界,是一種含“意”的象,劉姍的《文心雕龍·神思》中第一次將“意”與、‘象”連用,提出了“意象”這個美學範疇。把“意象”的內涵定界為:“神用象通,情變所孕。”意思是,藝術家在創作時應自覺地進行意象的創造,努力達成心與物、意與象的契合和交融。“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就是藝術家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外物形象和藝術家情意相結合的審美表象。
    意象美經過藝術想象的思維過程,形成了作者意識中的理想美,然後借各種形式創造出藝術作品。或者是一首詩,或者是一篇小說,或是一幅繪畫,或一幅書法,其中必定內含著許多意象之美。意象的基本特徵表現在:其一,意象是主體通過對客體的仔細觀察而獲取的;其二,意象同時表徵物象的外在形狀和內質;其三,意象的目的是用特定的“形”來表示主體對客體本質的看法。觀看中國曆代圖形藝術作品,可以大致把其所蘊含的意象美分為內外兩個部分,所謂內,是指圖形符號背號的象徵寓“意”,也即主體賦予外在圖形符號的意象;所謂外,就是指圖形自身所具有的外在形式。具體表現在圖形的三方面精神特性:
  1“形”的完整性與裝飾性
    “形”一般指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物象外形與結構。中國傳統圖形的造型方式主要注重的是實形(或稱為正形)的完整性與裝飾性,關注形與形之間的呼應、禮讓和穿插關係,在組構時多遵循求整、求對稱均齊的骨式。如由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中國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圖形“太極紋,’;由兩個娃娃的頭、身、手、足巧妙連線而形成的上、下、左、右都能看到4個娃娃的“四喜人紋”;由五行、五方觀念所形成的九宮格,米字格圖形以及由魚形特徵構成其基本筆畫的魚形文字和以車形特徵構成其基本筆畫的車形文字等。

試析中國傳統圖形中的意象美及在現代藝術中的傳承

2深厚的象徵寓“意”
    卡西爾指出,人的不同的符號活動創造了各種不同的人類文化形式。神話、語言、藝術、宗教、歷史、科學等符號形式組成了整個文化世界,它們是人類精神客觀化的不同途徑。卡西爾認為,“人的世界並不是作為某種現成的東西而存在的,它需要建構,……我們所說的人類文化可以界定為我們人類經驗的漸次性的客觀化,可以界定為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情感、我們的願望、我們的印象、我們的.直覺體知和我們的思想觀念的客觀化。”作為人類精神的客觀化形式,這些符號不是對外在世界的單純摹寫,而具有一種構形的力量,它們不是被動地表示某種單純的事實,而包含著獨立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