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城市公共藝術傳承傳統美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9W

【論文關鍵詞】美學;公共藝術;西方美學;中國傳統美學

簡析城市公共藝術傳承傳統美學的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以傳統美學理念為切入點,論述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對中西方傳統關學觀念的傳承,強調西方羨學觀念的核在於形式論,而中國傳統美學中,意境說、格調說和氣韻說佔主導。

1.傳統美學觀念

1.1表理論

美是一種直覺,直覺就是表現,純粹的直覺獲得純粹的表現,直覺是具有特殊的目標知覺,是一般意志的實踐轉化為道德活動。因此,美既不是有用的,也不是愉悅的或者真善的。

1.2朦朧論

認為美是一種朦朧的清晰、模糊的明確、似是而非、不似之似、似而不似的直覺感受。美的理論是憑直覺中的感受,美中含有一定成份的真與善,但是美的事物特別是形式美,當美達到相對的審美標準時,具有一定虛假和醜惡成份的事物仍然覺得美。

1.3幻覺論

美是“觀念的外觀”("dasscheienederidee")。這一定義,部分是形而上學的,部分是實在主義的。美,依賴於這些第二性的質的組合,因此,美不能存在於外在世界真實的物理物件之中。

1.4精神分析論

弗洛伊德(freud)及其許多門徒初創並發展了精神分析美學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理的主要定義是怎樣從永恆的“衝突”的觀念出發,再進一步,這一壓抑的行為又是怎樣在無意識當中創造出一個觀念相沖動的'體系。這一體系,從人格的其他部分孤立出來,術語上稱“情結”(complex)。

1.5體驗論

近代科學美學創立者費希納,把關於美的科學當作普通心理學的一個特殊領域,他所開創科研理論,是把實驗的方法介紹到美學中來,就是一種“從下而上”("vonunten")的方法,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他用這一方法來代替舊的形而上學的方法,即“從上而下”("vonunten")的哲學方法。

1.6移情論

對於這一特別生動的美感經驗—近年來多數哲學家都稱之為移情(einfuhlung)—所作的還不夠成功的解釋,不是在《小宇宙》中找到的,而是在《德國美學史》中找到的。在這本書中,作者批評了赫爾德的極其類似的看法。在赫爾德方面,曾經以熾烈的想象的熱情維護過內在生命的自由而又完整的表現。作者告訴我們,這一過程是建立在觀念多樣化的聯想或回憶上面的。

1.7現象學論

只從事於現象("phanomene")的描述,只關心顯現在知覺中的物件,而完全不管對它們在因果上的說明。它抓住物件本質的內在特性。“所採用的是一個特殊的例子中抓住每一個物件的一般特性。象這樣所顯示出來的事物的內在基本特徵。

1.8完形心理學美學論

完形心理學美學是當代西方美學的重要流派之一,完形心理學又稱“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詞的音譯。他通過對音樂曲調的研究,認為音樂絕非僅僅是曲調音響的總和,音樂中的曲調旋律除了一系列的音響外還有別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格式塔特質”。

2.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對西方傳統美學觀的傳承

2.1模仿說

古希臘美學家認為:藝術就是模仿自然。準確地說,就是藝術是模仿自然、社會和現實。依據模仿論的美學觀,藝術品的審美判斷標準就直接取決於模仿的真實與否,這樣藝術家的創造力就大大削弱。

如今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很多設計作品就是這種對生活和現實的再現,特別體現的城市雕塑上。

2.2表現說

藝術表現論認為:藝術起源於情感表現,藝術的本質也在於情感的表現。

所謂藝術的表現論,主要指:藝術家作為個體感情的存在,強調藝術的目的僅僅只是表現個體獨特的、微妙的、難以言說和不可重複的感性體驗。而產生與人類心靈之中的情感有一種內在的力量,一種衝動,只能藉助外在的形式把感情表達出來,成為可以觀照,可以感受的東西。

2.3形式說

形式之於藝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藝術而言,反映現實生活也好,表現主觀感情也好,都必須納人一定的審美形式,才能成其為藝術。“藝術的形式性”就是認為形式構成了藝術之最根本的特徵。

對形式的認識,後來逐漸發展為“有意味的形式”。

具體顯現為:對稱與均衡;反覆與節奏;多樣與統一。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通過對交通的組織、用地功能的分割槽、各種公共設施的配套、綠色環境的開發、街景形象的塑造、特色環境的創造、城市天際線的表現,把城市的各種環境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從形態、功能、人的行為心理等各個方面,使景觀組群由無序變為有序,使城市的景觀環境得以發展和完善。

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創作中必須把握好組織與被組織的關係,在制約中尋找自我,使設計師更客觀地對待創作的客體,進人無模式的境界之中,再自由地走出來。這樣創作出來的客體不會與其他的城市公共設計雷同,不會是隨便從別處抄來,也不能隨便搬到他處,而是“特定”環境中的特殊表現。

3.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對中國傳統美學觀的傳承

3.1意境說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觀念。

意,指創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主觀思想感情。

境,指創作者對客觀形態的描繪與刻畫。

中國傳統美學認為,寫實,不是自然主義的描繪物件具體的形態,要求達到內在精神的神思,強調“似與不似之間”,現代畫家齊白石說:“不似為欺世,太似為媚俗,象用在似與不似之內”。

當今,許多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作品繼承了意境說美學特點,尤其是雕塑作品。

3.2格調說

中國傳統美學往往強調“虛實相生”、“以簡就繁”、“計白當黑,妙在無處”、“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城市公共設計是對人類的生存空間進行的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的物件是構成人類生存的空間,而產品設計創造的是空間中的要素。這就需要設計師對其進行總體的綜合的規劃與設計,首先要注意協調各物件之間的關係,協調各要素之間的虛與實,簡與繁的關係。

3.3氣韻說

氣,本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概念,指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韻,本指和諧的聲音。氣構成事物,韻則決定事物的雅與俗,高與低,美與醜。氣韻,就是說,具有高雅氣質的人才能做出高雅的藝術品。

中國古代美學重神而輕形,這種美學理念直接影響當代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在城市雕塑和城市水體設計時,往往追求一種意境。如由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中心等單位合力完成的奧林匹克公園,主要創意是整個設計像荷花在荷塘中繁茂生長一樣。運動員、裁判員和其他參與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好比被荷葉呵護的水中和水面上豐富多彩的生命活動。中央的步行區域和必要的交通設施是關鍵。整個設計弱化了具體形態的描繪,極力營造出一種荷塘意境。

4.小結

本文重點對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美學傳承進行概述:

4.1以傳統美學理念為切人點,首先闡述傳統美學觀念,解決什麼是美?什麼是美學等問題;

4.2論述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對西方傳統美學觀念的傳承,強調西方美學觀念的核心在於形式論;

4.3論述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對中國傳統美學觀念的傳承,中國傳統美學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重點從意境說、格調說和氣韻說三個主要方面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