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小企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

才智咖 人氣:1.73W
  

內容摘要:本文從微觀經濟主體角度,對中小企業在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中的作用進行了經驗資料分析。本文認為,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在我國區域經濟增長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造成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主要因素。

論中小企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

關鍵詞:中小企業 經濟增長 區域差距 經驗分析
  
  中小企業地區分佈與區域經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根據《2001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提供的權威數字,我國中小企業以其48.5%的資產,安置著69.7%的職工就業,提供著57.1%的社會銷售額,還為國家創造了43.2%的稅收。特別是小企業,以其32.7%的資產,承擔著52.7%的就業崗位,為社會提供了42.6%的銷售額,為國家創造了28.7%的稅收。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經驗證明,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一國(或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中小企業不僅對我國整個國民經濟、而且對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產生重要影響。中小企業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微觀經濟主體,其成長性總是與巨集觀層面的經濟增長緊密聯絡的。大量事實表明,中小企業發展勢頭比較好的地方也正是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猛,從微觀經濟層面來看,是該地區產生了大量的中小企業由此而推進市場經濟制度的有效運作,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中西部的中小企業發展相對落後,中西部的經濟發展也相對滯後。
  
  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中小企業主要分佈在東部。2002年,東部中小型工業企業單位數比重、工業總產值比重兩項指標分別為68.47%、78.07%,其中,小型企業的這兩項指標分別為68.84%和79.39%,佔了大部分。中小企業最多的六個省(市)分別是:廣東(21674個)、浙江(21615個)、江蘇(20797個)、山東(12469)、河南(9350個)和上海(9248個),除河南外,全部為東部沿海省(市),佔全國中小企業總數量的55.08%、總產值的65.56%。從近10年來的發展經驗看,中小企業發展越快的地方,經濟越發達。中小企業單位數和總產值排名前10名的省份,基本是GDP發展最快的'10個省份。
  
  中小企業與區域經濟增長
  
  中小企業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這種推動作用到底有多大,以及在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中中小企業的貢獻大小是多少,我們希望能夠有效地、定量地測算出來,這樣,我們可以從數量上更明晰地看出中小企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模型設計
  我們假定,企業分為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三類規模型別,經濟增長由它們三者的產出來決定。於是我們就用工業總產值恆等式來考察各類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
  Y=L+M+S ………(1)
  式中,Y、L、M、S分別代表工業總產值、大型工業企業的總產值、中型工業企業的總產值和小型工業企業的總產值。
  對(1)式兩邊分別對時間求導,可得:
  Y`=L`+M`+S` ………(2)
  其中,Y`=dy/dt,其餘類似。對(2)式進行整理,有:
  Y`/Y=L`/Y+M`/Y+S`/Y ………(3)
  工業總產值的增長率Y`/Y分解到小型企業的部分為S`/Y,通常稱為小企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該部分佔工業總產值增長率的百分比,即S`/Y`,稱為小企業對工業總產值的貢獻度,其餘類似。我們可以用(3)式測算不同規模型別的企業總產值增長在工業總產值增長中貢獻的大小。
  利用(1)式,我們假設Y1為甲地的工業總產值,Y2為乙地的工業總產值。則兩地的工業總產值的差異等於兩地各類企業的總產值差異:
  Y1-Y2=(L1-L2)+(M1-M2)+(S1-S2)
  ………(4)
  則(S1-S2)/(Y1-Y2)是小企業在兩地總產值差異中的貢獻大小,其餘類似。


  
  結果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2年在三大地帶的工業經濟增長中,中小型企業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東部地區的中小企業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大型企業,貢獻率達到60%,小型企業的貢獻率超過了50%。中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低於大型企業,但仍佔了將近一半的貢獻份額。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結論:中小企業在我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經濟增長中起著重要作用,相對中西部地區而言,東部的中小企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大。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規模型別的工業企業對三大地帶工業經濟發展差異的貢獻。無論是東部地區與中部、西部地區之間還是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之間,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是造成工業經濟增長差異的重要因素。在東部與中部經濟差距構成中,小型企業的貢獻率最高達55.13%(1995年),最低為42.70%(2001年);在東部與西部經濟差距構成中,小型企業的貢獻率最高達54.63%(1995年),最低為42.96%(2001年);在中部與西部經濟差距構成中,小型企業的貢獻率最高達52.49%(1995年),最低為44.39%(2002年)。總的來看,在地區經濟發展差異構成中,小型企業所作的貢獻超過大型企業。可見,小型企業在我國經濟增長差異構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之,以上的分析表明,中小企業發展的地區不平衡性使東部地區經濟以快於中西部地區的速度增長,從而拉大了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的差距。
  
  結論性評論
  
  本文從微觀經濟主體企業的角度,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定量地研究了中國的地區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我們發現,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在我國區域經濟增長中起重要作用,無論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亦是如此。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發展的地區不平衡性是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差異形成的主要因素。要實現中國區域經濟的均衡增長,實現區域產業組織合理化,各地區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而促使中小企業叢集發展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必須大力實施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戰略,特別是地區之間的中小企業合作。
  
  參考資料:
  1.苑鵬,鄉鎮企業產業組織與區域發展的結構變遷與調整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2
  2.許慶明、黃暉,工業企業規模結構與區域經濟增長[J],生產力研究,2003
  3.程玉春,對我國工業組織的區域比較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2
  4.林毅夫、劉培林,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地區收入差距[J],經濟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