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05W

【摘要】區域文化是區域內形成的思想意識的總和,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反映了一個地區特定的人文歷史境遇,也構成了這個地區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經濟與文化一體化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歷史發展趨勢。文化與經濟的基本關係表現在經濟的決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文章就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探索。

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論文

【關鍵詞】區域文化;區域經濟;影響;作用

一、區域文化的形成

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即“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的複合整體”。哈耶克認為“文化乃是一種由習得的行為規則構成的傳統,這種規則可能起始於人類所擁有的不同的環境情勢下知道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的能力”。雖然人們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但普遍認識到文化是由物質、制度、行為和精神等多個層面構成的一個完整體系,文化的內容不僅包括生產、生活用具和其他物質產品,而且也包括最基本的價值信念、倫理規範、道德觀念、宗教、思維方式、人際交往方式、風俗習慣等。

在同一個國家內部,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因素及歷史發展程序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並進而形成整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各地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不斷演變,各個文化群體流派的交流碰撞的深度、廣度、頻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長期以來獨特的不對稱的文化心理積澱,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不同區域內人們各有千秋而又相對穩定的傳統習俗、風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徵,也創造了豐富多彩、千差萬別的文化成果。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某些地理區域出現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質,其居民的語言、宗教信仰、藝術形式、生活習慣、道德觀念及心理、性格、行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區域文化就這樣產生了。區域文化是區域內形成的思想意識的總和,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反映了一個地區特定的人文歷史境遇,也構成了這個地區基本的人文特色,與其他區域的文化相區別。

二、文化與經濟的基本關係

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經濟與文化一體化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歷史發展趨勢。文化與經濟的基本關係表現在經濟的決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經濟發展決定文化發展。經濟的決定性作用表現在:

(一)經濟發展為文化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文化的發展需要較多的投入,無論是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供給,還是文化人才的培養,都需要資本的投入。

(二)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對文化發展起支撐作用

文化的發展以社會文化消費需求的存在和增長為前提,文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靠文化消費需求的刺激和拉動來實現,而文化消費需求的形成和增長又以一定的居民收入水平為支撐。

(三)經濟發展過程決定著文化發展的結構、型別

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發展思路不同,對文化發展的投入不同,文化發展的規模和集約化程度就不同,文化的服務能力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必然不同。

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反作用,先進的、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能推動經濟的發展,而落後的、與時代經濟不相符的文化則會阻礙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反作用體現在:(1)文化建設通過對反映社會群體利益、願望和意志的理想信念、價值標準、道德風尚、行為規範等的確立,有利於形成適應經濟發展的先進文化理念和文化環境,支配人的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激發起經濟主體巨大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產生創造力,推動經濟迅速發展。(2)文化建設通過對制度建構的指導,實現社會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優化,以此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體制的建立及執行需要文化的指導和保證,需要通過文化增強凝聚力,需要通過經濟主體在價值觀念上對制度有內在的認同。(3)文化建設通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經濟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市場經濟在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使經濟、社會充滿各種矛盾,經濟發展缺乏人文關懷。解決這些社會病症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加強文化建設,通過文化的作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導人們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意義,使人不僅在物質生活上,而且在知識、道德、審美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區域文化認同影響區域經濟發展

文化認同指個人與個人及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對共同文化內涵的確認,是特定民族、國家、區域範圍內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心理狀態,它是一種可以將一個共同體中不同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文化認同通過很多方面體現出來,如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建築、服飾等淺層次的方面體現出來,也可以通過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深層次的方面體現出來。

文化認同是區域內經濟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對於跨越行政區域的.更廣泛層次的區域合作,文化認同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區域經濟合作需要兩方面的基礎:一是經濟基礎,即區域市場體系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城市體系與區域分工;二是政治與文化基礎,即基於行政的區域整合或基於共同文化特徵的區域性認同;這兩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缺一不可。區域經濟合作與文化認同密切相關,沒有文化認同的黏結,區域經濟合作也就難以整合。文化認同有助於降低風險成本、磨合成本和加強區域凝聚力,從而推動區域經濟合作。

四、區域文化特色形成區域特色經濟

區域經濟發展決定區域文化的發展,為區域文化發展提供物質條件,決定著區域文化發展的結構、型別和特質及發展水平的高低。與此同時,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反作用,會推動或制約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文化滲透進特定區域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形成區域特色經濟。特色經濟以分工理論和優勢理論為基礎,以區域為空間載體,通常包含了特色資源、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特色技術和特色經濟區域之內容。區域經濟具有整體性、關聯性、相對獨立性和空間差異性,差異顯出優勢,優勢形成特色。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區域經濟即特色經濟。

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區域經濟模式。地域特色文化滲透進區域經濟中,立足於資源優勢等,可形成有特色的區域經濟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三個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即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不同的區域文化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資源,深厚的文化資源的積澱可轉變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文化資本,增強區域競爭力。許多地方利用地域文化資源,開展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來招商引資,文化主動為經貿服務,帶動經濟起飛。不同的區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區域產業。文化作為產業在經濟過程中直接運作,創造經濟效益。區域文化資源還可形成特色旅遊產業,提供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與品牌。

五、科學運用文化槓桿發展區域經濟

經濟和文化是區域社會發展的雙翼,文化的滯後會使經濟發展缺乏後勁,經濟的落後又會限制文化的深度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文化建設必須結合起來,讓文化融入經濟、服務經濟、促進經濟發展。在運用文化槓桿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定協調一致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文化發展戰略

區域經濟與區域文化是每個區域發展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因此要堅持兩者發展並重,以達到文化帶經濟,經濟促文化,二者協調發展。特別是落後地區,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更要制定文化發展戰略,以使該地區的人們從精神層面上跳出傳統文化保守、排外、安於現狀的固定模式,實現文化意義上的“傳統人”到“現代人”的過渡,從而保證地區經濟邁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加強區域文化建設

從價值觀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質、精神狀態、思維方式等方面塑造主體形象,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程序。高層次的、含有多元文化的環境建設能夠提高區域的品味和親和力,高素質的、有文化底蘊的人才能夠增強區域的吸引力和發展潛力。文化與經濟的融合,可以提升區域的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後勁。所以,加強區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通過社會經濟生活文化含量的提高,能提高人們的素質,提高生產力水平和消費力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加強區域文化建設,激勵民風民氣,樹立信心,改變觀念,開拓進取,在提高人們文化素質的同時,解決社會發展中經濟自身不可能解決的諸如精神需求、觀念轉換、民族團結、人才素質、文化復興等種種社會問題。同時要加強區域新聞傳播、文娛體育、科學教育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人們對現代文化的接觸範圍,加快區域文化的發展,發揮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

(三)大力培育、傳播與弘揚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構成社會凝聚力以及提升文化品位和區域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因此,要把人文精神的培育同區域文化建設緊密聯絡起來,積極塑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全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人文精神,並將其內化成人們的信念,引導人們的經濟觀念和經濟行為,外化為經濟政策、法律,規範經濟執行和經濟秩序,以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為此,在區域文化建設中,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建立活動,做到商業文化、企業文化、社群文化的協調發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強化人文精神在人的各個階段的培育,力爭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區域經濟發展之中。

參考文獻

[1]趙紅英.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因子研究——以五金文化與永康發展為個案[J].價格月刊,2000,(3).

[2]於凡,歐向軍.區域文化資源與江蘇省南北經濟發展差異[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6,(3).

[3]王蘭.區域文化與區域經濟的關係淺析[J].陝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2).

[4]高彥彥,楊德才.區域經濟增長的文化分析——溫州文化與溫州經濟的崛起[J].溫州大學學報,2006,(2).

[5]李慶鬆,董四代.區域文化與區域經濟社會現代化[J].前沿,2004,(4).

[6]歐人.關於地域文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J].經濟經緯,2004,(5).

TAGS: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