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訊網路傳輸效能的優化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4W

1WMN結構及多跳傳輸技術

無線通訊網路傳輸效能的優化論文

作為目前最適合礦井無線救援通訊的WMN通訊技術,在國內研究較多,但多跳傳輸效能一直制約著WMN技術在煤礦的推廣應用,研究甚少。隨著WMN跳數的增加,路由轉發和網路接入非常頻繁,第一代WMN由於採用單一的RF通訊鏈路和一個無線網絡卡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跳數需求,如表1所示。因此,改善WMN的吞吐率容量是當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如圖3所示,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WMN多跳傳輸技術出現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一代WMN,根據WMN系統設計,第一代WMN一般支援3-7跳業務傳輸應用,每個多跳傳輸節點(2.4Hz)只有一個RF通訊鏈路和一個無線接入網絡卡,它的傳輸業務和共享網路無線接入是共享的。此外,在同一頻段的同一通道,具有多跳傳輸節點和WiFi終端共享網路回傳通訊鏈路。第二代WMN,按照WMN系統設計需求,每個多跳傳輸節點具有5.8Hz和2.4Hz2個頻段的RF通訊鏈路和無線接入網絡卡。在5.8Hz頻段的同一通道,相鄰節點共享網路回傳通訊鏈路。第三代WMN,具有獨立的5.8Hz多跳傳輸業務和2.4Hz無線網路接入。和第二代的最大區別就是,該WMN相鄰節點具有獨立的網路回傳通訊鏈路,全部執行在不同通道的5.8Hz頻段,通過協調通道管理機制調節工作。

2多跳傳輸效能優化

2.1多出入口WMN拓撲結構

本文通過配置閘道器的增加數量將整個WMN劃分為若干WMN子網以緩解日益增加的跳數,即多出入口WMN結構,以此,限制多跳頻寬效能到可滿足應用需求即可,如圖4所示。和現有的鐵路WMN榕樹型匯流排網路拓撲有一定的.區別,礦井WMN多出入口結構保留了網狀拓撲結構,是由礦井多媒體應急救援終端、井下多功能無線網狀路由器、無線網狀閘道器及地面救援中心網路交換裝置構成。4個部分對應著無線子網邊緣節點、路由轉發節點、根節點及控制中心節點。

2.2多模WMN路由模型

優化多跳傳輸效能的最關鍵技術為多模WMN路由模型,它可以滿足井下的資料業務傳輸、視訊傳輸應用及礦井語音通訊,如圖5所示。多模WMN路由模型由節能模組、礦用電源模組、天線模組、RF通訊鏈路、乙太網交換功能模組及3個獨立無線模組成。其中,乙太網交換功能模組、回傳連線鏈路模組及使用者終端模組之間的資料轉發和連線是通過網橋完成的。4效能測試及結果分析為了驗證多出入口WMN拓撲結構和多模WMN路由模型2個策略是否能有效的解決礦井無線通訊網路的多跳傳輸難題,充分考慮了低功耗、多射頻設計需求,設計了第二代WMN試驗平臺,如圖6所示。如圖7所示,採用了UDP和TCP網路承載業務,比將網絡卡模式設為A模式和TurboA模式來測試網絡卡及網路業務的頻寬吞吐率變化。

從上述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巷道中間部位,頻寬吞吐率出現了最高值,而且通訊距離的增加對吞吐率的影響不大。頻寬吞吐量的最低值出現在巷道壁兩側,而且通訊節點間隔距離越大,頻寬吞吐率波動越大,即對頻寬吞吐率的影響越大。UDP業務頻寬吞吐率是隨著通訊節點間隔距離的增加急劇下降,TCP業務頻寬吞吐率隨著通訊節點間隔距離的增加下降緩慢。此外,將UDP和TCP業務的A模式和TurboA模式比較看出,在吞吐率效能上,A模式要比TurboA模式提高了1.2倍。

3結論

在分析傳統礦井應急通訊缺陷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無線網狀網路礦井應急通訊系統。重點研究了WMN系統中多跳傳輸效能隨著跳數的增加急劇下降的難題,並提出了多出入口WMN拓撲結構策略和多模WMN路由模型等解決技術。通過實驗測試表明,WMN通訊系統大大增加了礦井無線骨幹通訊鏈路的業務頻寬,而且有效的解決了系統中多跳傳輸效能下降問題。該系統為煤礦應急救援通訊和礦井安全報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也升級了傳統的礦井無線傳輸綜合安全監測資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