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拉伯雷的人文主義幸福觀

才智咖 人氣:3.24W
  

【論文關鍵詞】卡岡都亞 人文主義幸福觀
  【論文摘要】中世紀的天主教會宣揚虛幻禁慾的來世幸福觀,以矇蔽信徒。拉伯雷的《巨人傳》卻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呼聲:人應追求現世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幸福,人的幸福應由自己創造,而非靠上帝的賜予。本文即是對拉伯雷的人文主義幸福觀各方面的分析。


  當教會要求基督徒以現世的禁慾換取飄渺來世的幸福時,大多數教徒都將贖罪作為此生的任務,過著苦行僧式的禁慾主義的生活。但是,在黑暗的教會陰霾下也是有曙光的——一位巨人試圖衝破中世紀神學的禁區,並以他的代表作品《巨人傳》登上歷史舞臺,屢經坎坷,在中世紀的風風雨雨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身影。這位文學與思想的巨人——拉伯雷,攜其作品中的巨人卡岡都亞,在中世紀的黑夜中,高舉起了人文主義幸福觀的火炬。
  拉伯雷筆下的“巨人”形象卻意味著對“神”的挑戰和基督教原罪說的反叛,“巨人”形象化地體現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代表著足以與“神”相抗衡的“人”。拉伯雷借其以“人性”的天然合理性對抗“神”的權威,以肯定現世幸福來對抗禁慾主義、苦行主義及基督教關於來世的許諾,以歌頌人的智慧,提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來對抗矇昧主義和宗教神祕主義。卡岡都亞代表的是一種現實的世俗的幸福。拉伯雷就是要通過巨人“卡岡都亞”來喚醒人們的自我意識,使人從懺悔、祈禱、期待來世的消極狀態中掙脫出來,拉伯雷的幸福觀在“卡岡都亞”形象的塑造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謀求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幸福,並在這種幸福觀指導之下,自覺地開創生活,注重現世的享受,謀求現世的幸福——而非陷身於以現世的痛苦換取來世的幸福的漩渦中。
  
  一、強調物質意義上的幸福
  
  天主教教義認為,人生而有罪,因此,必須禁慾以避免增加罪行。
  拉伯雷自然反對這種禁慾主義的幸福觀。在《巨人傳》中,他就通過誇張的數量描寫來肯定人們的物質享樂,抨擊教會的禁慾主義,表明作者對現世享樂的肯定,強調對人的慾望的肯定。
  拉伯雷在故事的一開始便給教會極力倡導的禁慾主義以有力的一擊。首先就是對人的食慾追求的肯定:卡岡都亞的父親“大肚量”的嗜酒與好吃是超出常人想象的,達到了放縱的程度,有這樣的資料為證:千百隻火腿、成擔的薰牛口條、臘腸數也數不清、大量的芥末醃牛肉、乾魚子和大號香腸。大肚量以其驚人食慾的滿足為生活的樂趣,並一味地以此作為他幸福人生的真諦——這完全違背了天主教的禁慾主義。拉伯雷卻肯定了大肚量的這種幸福追求。拉伯雷借大肚量的暴飲暴食對禁慾主義作無言而有力的抨擊,使當時的市民讀者在驚訝之餘開始嚮往物質的享受。
  文章中也不乏拉伯雷對性慾的肯定。文中不乏直接的性愛描寫,將人出於本能的性慾袒露於眾目睽睽之下。作者雖未直接給予肯定或讚美,但能讓當時的市民們一目瞭然:禁慾主義是對人的本性的扼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是天然合理的。在拉伯雷看來,性慾是人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性慾的滿足也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另一種方式,從而表現出強烈的人文主義色彩。拉伯雷對“幸福”的定義是建立在人們自由追求和滿足食慾與性慾的基礎上的——這也成為拉伯雷向世人坦言自己幸福觀的有力開場白。
  
  二、追求物質享樂之外的精神幸福,認為實踐創造幸福
  
  在強調人的自然欲求、肯定現世的物質享樂之外,拉伯雷還通過描寫教會神學對人性的迫害來抨擊天主教神學的矇昧主義(其中包括欺騙性),體現了拉伯雷對精神上的幸福的追求:擺脫神學的束縛,學習真正的人類文化精華,並通過實踐勞動去創造幸福。
  卡岡都亞因為學習神學變痴呆的經歷是作品詳細描寫的一部分:卡岡都亞師從神學大博士,攻讀拉丁文,學習《泰奧多萊神論》《文義解說》《雅歌聖行集》等,以能明禮聰慧,更貼近上帝,更有靈性,從而更進一步接近世人所向往的“幸福”國度。神學培育下的卡岡都亞本應不同於尋常人,他也的確不同於尋常人:他比普通人更糟——“反而變得呆頭笨腦,失魂落魄,目滯神昏,口嚅舌鈍”。一個頭腦靈活,行為奇特出眾的孩子就這樣被折磨得面目全非。這是對基督教徒幸福的真實表現,更是對基督教神學的辛辣諷刺,也揭露了基督教神學中的幸福觀的虛偽。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淺論拉伯雷的人文主義幸福觀

    接下來,拉伯雷又塑造了另一種教育之下的卡岡都亞,進一步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天主教會神學對人性的迫害,從而喚醒人們的自我意識和歷史主動性,鼓勵人們自覺開創現世幸福生活。卡岡都亞的新老師巴諾克拉用一帖瀉藥就把卡岡都亞的一切毛病和惡習完全清出腦袋,這樣的情節安排誠然是作者對當時教會神學的蔑視和否定,藉助瀉藥將教會神學的毒素完全排出體外,寓意是要將人從“神”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還原為真實的、純潔的人。拉伯雷主張培養全職全能的人才,於是他安排巴諾克拉忒這位少得的賢師,對卡岡都亞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從啟發心思開始,砥礪卡岡都亞求學的志願,教他用心攻讀,不虛擲一刻光陰。巴諾克拉忒通過與卡岡都亞做運動、玩遊戲,讓他學習數學和各式樂器,以進行智慧的開發。巴諾克拉忒還鼓勵卡岡都亞從事勞動實踐,讓他學習工藝,練習武藝,研究提煉香料。卡岡都亞感受到了真正的輕鬆快樂。拉伯雷以為,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這裡的“巴諾克拉忒”也許就是拉伯雷的化身,他願成為世人的賢師,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都徹底解放那些被“神”禁錮著的人們,讓他們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三、拉伯雷理想中的幸福國度在作品中的實現以及其人文主義幸福觀的普及理想
  
  拉伯雷將卡岡都亞治理下的國家塑造成了理想中的幸福國度。卡岡都亞和他的父親大肚量都是“仁君”,提倡和平,反對武力,愛民如子,追求幸福,其治國之道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但卡岡都亞與大肚量的不同在於:卡岡都亞並不反對以武力鬥爭解救臣民,維護他們的自由和幸福——這與拉伯雷的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的人文主義思想是相符的。而教會正是這種割據混亂局面的最大受益者。
  拉伯雷認為,真正的幸福國度是在仁君統治下的自由國度。這種幸福國度的縮影就是以古代雅典城為原型的“德廉美”修道院。古雅典的智者學派代表人物普羅泰戈拉曾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及人的價值、決定作用在當時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和尊重。公民的意見得到了很大的尊重,因而多以天下為已任,關心城邦大事,且可憑自身能力去獲得管理國家的權利。精神上自重而獨立,剋制自己不適當的慾望(但這種剋制是自覺的,這種學習、鍛鍊是自由的),生活上則各隨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