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於我國醫患現狀的醫患溝通模式

才智咖 人氣:2.88W

隨資訊技術的進步,國外已將資訊科技引入醫療服務領域,促進醫患溝通的開展,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醫患溝通模式簡介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適用於我國醫患現狀的醫患溝通模式

醫患溝通是醫療服務的核心環節之一。近年來,在醫患糾紛頻發、醫患關係緊張、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不斷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醫患溝通研究與實踐受到了廣泛關注。醫患雙方的有效溝通被認為是保證醫療質量、確保患者滿意度的前提[1]。

國內外現有醫患溝通研究主要集中於醫患溝通的意義及作用、醫患溝通的影響因素、醫患溝通的方法與技巧以及醫患溝通的創新途徑等方面。然而,對於醫患溝通模式的研究卻鮮有涉及。目前國內尚未見到關於醫患溝通模式的研究。同時,由於在醫患關係、醫療衛生體制等方面的差異,目前國外主要的幾種醫患溝通模式也難以滿足我國醫患溝通實踐與研究的需求。因此,探討適用於我國當前醫患關係與醫療服務現狀的醫患溝通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1國外現有醫患溝通模式簡介及評述

1.1現有醫患溝通模式簡介

醫患溝通模式是對於醫患溝通全過程的概括性、總體性描述,是指導醫患溝通實踐、教學以及研究的綱領。

醫患溝通模式包括醫患溝通的總體目標、醫患溝通的任務、醫患溝通的策略等內容,通常以列表、提綱或者指標體系等形式呈現。

20世紀90年代起,國外學者開始了對於醫患溝通模式的研究。目前主要的醫患溝通模式有E4(engage,empathize,educate,enlist)模式、三功能模式、卡爾加里-劍橋觀察指南、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策略、SEGUE(set the stage,elicit information,giveinformation,understand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endthe encounter)框架、四習慣模式以及Macy模式等。

上述醫患溝通模式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具體表現為大都將醫患雙方的溝通過程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均提出了適用於各個溝通階段的溝通方法;基本均將收集患者資訊、建立醫患關係、取得患者信任作為溝通的核心任務。表1從階段劃分、溝通目標、溝通策略、主要用途四方面對現有醫患溝通模式進行了總結[2-6]。

1.2現有醫患溝通模式的缺陷與不足

現有醫患溝通模式為醫患溝通的實踐、研究以及教育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框架。經過多年的應用,上述溝通模式大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實用性、有效性。然而,由於存在以下幾方面不足與缺陷,現有的醫患溝通模式難以指導當前我國醫患溝通研究與實踐的開展。

第一,現有的醫患溝通模式雖然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都是為滿足不同目的、從特定視角提出的。如E4模式主要針對醫護人員的臨床醫患溝通實踐;卡爾加里-劍橋觀察指南主要用於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臨床教學;SEGUE模式主要用於醫患溝通技能評價。這些針對特定溝通目的而提出的溝通模式具有在特定情況下適用性強、易於醫生操作掌握等諸多特點。但是,這些模式缺乏通用性,難以廣泛應用。此外,溝通模式的提出根植於研究者所在國的醫療服務體系。國內在醫療服務體系上與國外的諸多差異,如中西醫並重、醫生非自由職業、醫患關係緊張也造成上述模式難以應用於我國醫患溝通實踐當中。因此,現有研究結果還不能完全滿足我國醫患溝通開展的需求。

第二,現有醫患溝通模式將醫患面對面溝通作為醫患溝通的全過程。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其在醫療服務中的廣泛應用,醫患溝通的外延已經被大大擴充套件。國內外關於資訊科技對於醫患溝通影響的研究表明,資訊科技的應用對於醫患溝通中醫患雙方角色的扮演、溝通策略與技巧的選擇、開展溝通的時間等均具有顯著影響[6]。因此,有必要將網路技術納入到醫患溝通模式當中。

第三,現有的醫患溝通研究主要侷限於“醫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實際上,廣義的“醫”還應包括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這一整體;“患”還應包括與患者有關聯的親屬、監護人、單位組織等群體。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實行的是“醫師自由執業”制度,醫生大多以個人身份與患者建立聯絡,因而歐美國家在醫患關係和醫患溝通相關研究中,比較側重於醫師和患者之間的微觀關係。

而我國雖然自2009年之後也開始推行醫生多點執業制度,但由於在制度建設、醫師管理、醫療事故歸責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醫生的多點執業制度依舊處於探索階段[7]。在這種情況下,醫師在診療過程中實際上是以醫療機構成員的身份與患者進行溝通,醫師的個人身份在醫患關係中相對弱化。

實踐證明,我國的醫患矛盾絕不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私人恩怨”,更多情況下表現為患者對於整個醫療服務提供方的不信任。我國醫患溝通模式的研究,不應該僅侷限於醫生-患者這一“微觀”視野,而應該擴充到醫療服務提供方和就醫方這一“中觀”範圍。中觀視角的醫患溝通模式研究對於緩解當前醫患糾紛頻發、醫患關係緊張的問題更具現實意義。

2醫患溝通模式的發展趨勢

2.1醫患溝通路徑的豐富

傳統的醫患溝通側重於患者與醫師之間的面對面溝通。面對面溝通有助於醫師快速、較為準確的完成資訊收集、患者評估等工作,而患者在面對面溝通中也能夠向醫師及時表達對疾病的疑問及治療期望,並從醫師處獲得相關資訊。然而,我國醫護人員,特別是大型綜合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普遍存在工作繁重、壓力大的情況,醫師能夠用於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時間非常有限。時間的限制成為影響溝通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8]。溝通時間不足導致醫師難以全面掌握患者資訊,為後續實施治療、患者教育造成阻礙;同時,患者也難以向醫師全面表達自身對於疾病的關切。這不但影響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對於醫患關係的建立與提升也造成了不利影響。

伴隨資訊科技的進步,國外已將資訊科技引入醫療服務領域,促進醫患溝通的開展。國外學者研究顯示,將電子病歷等專業衛生資訊科技以及電子郵件、部落格、微博等大眾資訊科技引入到醫患溝通當中,一方面能夠使醫師提前瞭解患者的相關資訊,正確評估患者,減少診療失誤;另一方面節約了面對面診療的時間,提高了溝通效率。另有研究顯示,在引入資訊科技後,患者對於溝通的滿意度顯著提升。而在患者離開醫療機構後,醫師或醫療機構還能夠藉助資訊科技向患者及其家屬傳播健康知識,幫助患者掌握與自身疾病相關的資訊,並跟蹤患者康復情況[6,9-10]。因此,溝通路徑的豐富將對未來醫患溝通實踐與研究產生深刻影響。

2.2醫患溝通範圍的延伸

醫患溝通範圍的延伸具有三個層面的含義。第一,醫患溝通的主體應當由醫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拓展為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醫師-患者溝通不同,醫療機構-患者溝通除診斷治療過程中醫師與患者的交流互動之外,還應當包括患者與醫療機構這一整體之間的`溝通。目前已經有很多醫療機構通過醫院主頁或部落格、微博等平臺與患者建立聯絡,滿足患者對於資訊收集、知識學習以及相關問題諮詢的需求[11]。

其次,醫患溝通範圍的延伸還意味著溝通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拓展。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醫療機構以及醫師個人能夠藉助網路、電子郵件、部落格、微博、論壇等社交媒體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互動。這種溝通與交流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醫患溝通不再侷限於診室中或醫療機構內的溝通。醫師、醫療機構可以在患者就診結束後繼續與患者保持交流與溝通。

最後,溝通內容的延伸也是未來醫患溝通中的重要改變之一。由於醫師能夠用於面對面溝通的時間極為有限,短時間內醫生很難做到認真回答患者關切的問題,並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藉助於資訊科技,醫師或醫療機構可以通過網路等途徑在結束應診後與患者進行進一步的交流。溝通內容也將不侷限於特定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可以拓展為對養生保健、患者日常生活的指導以及醫學常識的普及等。

2.3醫患溝通目標的調整

醫患溝通起初僅被認為是醫生出於診斷、治療、處方等目的收集患者資訊的過程。隨著醫患關係與醫患雙方地位的轉變以及患者對於醫療服務需求的提升,醫患溝通也被賦予了增進醫患信任、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任務。後來,將患者融入醫療決策的制定、引導患者遵從醫囑逐漸成為醫患溝通新的目標。可以看出,醫患溝通的目標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患者需求的提升以及醫患關係的變化等發生了改變。然而,對於醫患關係目標的確定,始終沒有脫離醫生-患者這一框架。

而隨著醫患溝通範圍的延伸,醫患溝通也應當被賦予新的使命。在當前醫患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通過保持良好的醫患溝通緩解緊張的醫患關係,是提升醫療機構形象、增強醫療機構競爭力的關鍵。網路平臺下的醫患互動,一方面可以解答患者疑問、傳播健康知識;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表達意見與不滿的渠道保持暢通,進而達到維繫醫患關係、獲得患者忠誠,提升競爭優勢的目的。

3 6S醫患溝通模式的提出

以上三種變化是未來醫患溝通與實踐的必然趨勢,也成為構建我國醫患溝通模式的參考與借鑑。在國外現有醫患溝通模式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適用於我國醫患溝通實踐 與 研 究 的 “6S延 伸 醫 患 溝 通 模 式 (six-stageextended model)”。

6S醫患溝通模式將醫患溝通過程分為預備(prepare)、融入(engage)、互動(interact)、教育(educate)、商定(agree)、維繫(retain)6個環節。預備是指就診前,患者通過電話、網路等途徑對醫療機構或醫生進行的初步瞭解與交流,在該階段患者試圖達到收集醫療機構、醫師資訊以及疾病相關知識的目的;融入是指醫患雙方會面後,醫生通過歡迎、自我介紹等方法與患者快速建立聯絡,將患者融入到醫療服務過程當中,為後續的資訊收集與診斷治療奠定基礎;互動是指醫患關係建立後,醫患雙方圍繞疾病、診斷以及治療等主題進行的互動與交流。在這一過程中,醫生引導患者對自身的病情及關切進行陳述,收集診斷治療需要的資訊並對患者進行評估;教育是指醫生對患者關切的回答、對患者認知的糾正以及向患者提供與疾病相關的知識與資訊等;商定是指醫生將患者融入到治療決策的制定當中,並通過溝通達到患者對醫囑的遵從;維繫是指醫患面對面溝通結束後,患者與醫生的繼續溝通,如對治療結果的反饋等,同時維繫也包括醫療機構的健康資訊傳播等行為。

上述醫患溝通的6個階段中,預備與維繫需要藉助網路資訊科技等媒介開展。預備階段可利用的平臺主要有醫療機構的網站、醫療機構開通的微博、部落格等社交媒體平臺等。而維繫階段除藉助醫療機構的網路平臺外,還可藉助醫護人員個人的微博、部落格等平臺開展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融入、互動、商定3個階段在醫患面對面溝通中展開。醫患溝通中的教育階段可在醫患雙方的面對面溝通中部分展開,也可在面對面結束後通過網路等途徑繼續展開。

與目前國外的醫患溝通模式相比,6S醫患溝通模式拓展了醫患溝通的範圍,突破了溝通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同時,6S醫患溝通模式強調醫患溝通不再僅僅完成資訊收集、患者教育、醫患關係建立等目標,而是將提升醫療機構形象、獲得患者忠誠作為醫患溝通的新目標。

6S醫患溝通模式可用於醫患溝通實踐,也可作為醫患溝通教育教學以及醫患溝通研究的框架與指南。

4結語

本文在述評國外現有醫患溝通模式的前提下,提出了適用於未來我國醫患溝通的6S醫患溝通模式。

6S醫患溝通模式將資訊科技引入到醫患溝通當中,拓展了醫患溝通的範圍與渠道。同時強調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以便達到提升醫療機構形象、獲得患者忠誠的目的。

未來研究將通過對醫患溝通的實際觀察,進一步對6S醫患溝通模式進行驗證與完善,同時探索適用於每個溝通階段的溝通策略與溝通方法。此外,將中醫醫患溝通中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醫患溝通研究當中,構建融合中、西醫醫患溝通思想與方法的整合醫患溝通模式也將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