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環境與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研究

才智咖 人氣:2.16W

農村不僅是農民生活和生產的基地,也是人們食物的主要生產基地, 國家經濟存在的基礎.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是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重要前提.我國的農村生態環境面臨嚴重的問題.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農村生態環境與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研究

 摘要:文章提出農村生態環境是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基礎保障這一觀點,基於理論分析基礎上結合農業發展實質性問題展開探討,綜合得出通過改進農業生態環境來促進生態農業發展的有效策略。並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發展規劃,幫助快速實現農業全面經濟發展建設目標,為管理計劃落實創造有利環境。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生態農業經濟;經濟發展

一、農村生態環境是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基礎保障

1.1生態農業與生態農業經濟的內涵

生態農業發展中提出資源循壞利用,對所要排放的廢棄物進行加工處理,其中的部分成分通過過濾提取等方法可以繼續運用,最終經過處理的廢棄物排放後也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人工種植區域與自然環境之間能夠更好的融合,實現相互促進共同協調發展,這樣的發展計劃也具有可持續性,所投入的'建設資金能夠為農業發展區域創造更可觀的經濟收益。傳統的農業發展理念中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存在過量的現象,導致生態平衡受到破壞並且難以恢復,這一點在生態農業經濟體系中得到了解決,能夠在汙染問題發生前採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將影響降至最低。

1.2生態環境平衡是促進經濟長期發展的前提

依靠犧牲環境來實現的經濟發展計劃,不具備生命力,這樣的農業發展建設計劃開展一段時間後,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缺乏資源支撐必然會停滯不前,所需要投入的建設資金也逐漸增大,最終影響到區域內的均衡發展。通過農業生態環境的建立,最大程度避免生態失衡現象出現。

二、改進農村生態環境與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對策

2.1轉變觀念,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加強基層中的宣傳教育工作,只有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提升,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計劃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落實。工作觀念是首先需要轉變的,傳統的農業管理體系中注重過程監管,缺乏關聯體系的建立,不利於全民生態環保意識的提升[1]。注重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宣傳工作模式,這樣能夠幫助建立起更適合基層工作任務發展的環境,基礎農民運用環保技術開展農業種植生產後在經濟收益上得到提升,才能真正認識到開展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並自覺的投入到基礎建設中去。

2.2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管

雖然現階段的環境保護體系已經十分完善,但常常會出現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不利於生態農業經濟計劃的全面開展,針對這一問題,要加快完善監管制度,對所開展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進行監督[2]。

2.3增加資金投入,發揮生態區域示範帶動作用

在所開展的工作計劃中,通過示建設範區域,可以更好的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為其他農村生態區域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加大生態農業經濟建設的專項資金投入,確保各項建設發展計劃開展過程中都能夠得到充足的資金保障,避免建設中的計劃終止。經濟發展計劃需要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符合環境特徵才更具有實現的可能性。可以建立生態農業示範區域,並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種植區域內多生產技術做出指導,種植成果目標實現後,可以進入到更深層次的推廣運用,避免其他區域所開展的生態農業建設出現技術上的誤差問題。

2.4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遏制生態惡化趨勢

針對現階段所存在的生態環境失衡問題加大治理力度,同時環境汙染的預防措施也要在經濟發展區域內落實。要對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做出合理的控制,這樣才能夠深入基層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為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提升可供利用的資源。充足資金保障前提下,實現環保治理工作還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援,因此更要注重對先進技術的宣傳落實,以免影響到基層工作任務的深入開展。通過預防與治理措施還能夠維持生態平衡與物種的多樣性,符合農業發展需求特徵。

結束語

就目前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而言,亟待從巨集觀調控的戰略高度全面改進農業生態環境,以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使“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只有樹立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效益,環境就是生產力的觀點,才能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調動廣大農民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才能實現農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迎霜,陳芳,王慶.農村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水平評價———以湖北省黃岡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6(05):34-35.

[2]黃旺生,朱文華.關於加快寧德市社會主義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