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形象的矯正性管理法則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5W

不可避免的危機事件,會使企業文化形象受損。因此,研究企業文化建設中良好文化形象的維護,就必須研究文化形象的矯正性管理法則。矯正性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對企業面臨的危機或問題的處理,以及對自身文化形象的後續維護。從公關學的角度上看,它是企業公關工作的一個特殊工作領域。以下對矯正性管理的基本法則概析,限於篇幅對自身文化形象的後續維護的問題,將另文分析。

企業文化形象的矯正性管理法則論文

一、矯正性管理的層次細分法則

企業文化形象的矯正性管理,重要一點是對企業危機事件進行公關處理本身的管理工作不同層次進行有效細分。

“危機”,其內涵就是危害、意外、緊急的意思。危機事件是指各種緊急的、意外發生的、對組織形象和經濟利益有重大損害、或者影響到組織生死存亡的突發事件。危機處理是針對危機事件而開展的一系列旨在減少損害程度、挽回影響、恢復形象的行為過程。

危機處理,應按照“兩分法”進行矯正性管理工作層次細分:一是技術處理。主要是進行事務性的善後工作,其中有兩個層次的工作,其一是技術分析層工作,即事件的技術性調查、科學鑑定等。其二是事務處理層工作,即具體事項的善後處理等;二是公關處理。其中也有兩個層次的工作,其一是尋求解決危機的公關策劃層工作,主要是對危機處理提出一個整體性解決方案,或者對已有方案進行公關角度的諮詢建議、修訂完善。其二是針對危機開展的公關實務層工作。主要是進行傳播性和溝通性的協調性活動,以扭轉危機,並完成企業的形象重塑工作。公關處理以上兩個層次工作,共同構成了矯正性公關活動的活動層次。

在危機處理中,技術處理屬於“硬”處理,公關處理屬於“軟”處理,只有兩種手段並用,才會有效地解決危機事件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矯正性公關活動策劃,與其他模式的公關活動策劃一樣,應從思想上明確策劃立足點。

矯正性管理的立足點是:一方面,通過提出矯正危機的策劃方案,並協同企業有關部門,實施及時有效的拯救措施,以改變企業公眾關係系統的嚴重失調狀況,使受到損害的企業形象得以糾正和改善。另一方面,要及時以危機事件的處理為“由頭”,將危機處理轉化為有利於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契機。

二、矯正性公關活動策劃程式設定

企業矯正性管理,是通過企業實施一系列科學矯正性公關活動的策劃完成的。遵循其策劃程式設定法則非常重要,應明確兩個基本層次的設定:

第一,危機事件的原因分析——基礎層次。對矯正性公關活動的策劃思路來源於,準確地分析危機事件的生成具體原因。一般來說,導致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組織因社會環境的變化而導致的危機,社會環境因素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組織因人為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危機,如公眾的誤解、謠言的破壞、盜用商標造成的對組織形象的損害;組織因自然界的因素而突發的危機,如地震、颱風、洪水、火災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下發生的危機。一種是由於組織內部的原因造成的,即由於自身的工作失誤,導致組織整體的公眾關係系統的失調。就企業而言,主要包括企業產品或服務出現了重大問題,引起了消費者或經銷商的強烈不滿或抗議而生髮的危機;企業內管理、經營上出現重大失誤而形成的危機等。

在策劃公眾中,對上述兩類情形要做出仔細的分析。分析時可採取層層遞進的方式進行,如假設某一危機事件,是由某種謠言而引起的這一事實為例。其分析的遞進思路可描述為:危機事件→原因分析→外部原因→謠言型危機→謠言的一般特徵與一般性生成原因分析→謠言形成的具體條件分析→→危機拯救對策。

第二,處理危機的策劃程式——核心層次

處理危機的策劃程式一般有五個階段:

⑴、隔離危機。即在危機事件發生後,要立即考慮採取一切可能的隔離措施,將危機控制在可能控制的範圍之內,切斷一切使危機得以蔓延的途徑。組織的策劃人員應認識到,組織是一個整體,各部分之間聯絡緊密,如果只是急於平息危機而不先隔離危機,危機就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更大的災難。因此,隔離危機是控制、轉化、拯救危機的前提。

⑵、處理危機。危機發生後,由於回迅速擴張,因此,處理危機時要當機立斷,及時找出危機的癥結,對症下藥,及時採取措施,迅速處理危機,力求較短時間內,使危機得以控制與解決。同時,在面臨危機時,一方面要堅持不懈、排除萬難,去拯救危機;另一方面,還要有透過危機看到“良機”的眼力。注意努力取得內外公眾的支援、諒解、合作,形成處理危機的合力效應。

⑶、消除危機後果。危機往往會給組織帶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留下一定的“後遺症”,為此,策劃人員應將消除危機造成的“後遺症”作為矯正性公關策劃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加以研究,從物質、人身、心理等方面,擬定方案、採取措施,消除危機所造成的後果。

⑷、維護組織形象。危機發生後會對組織形象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在危機處理時,要始終把組織形象的重塑放在重要位置,危機處理的過程也是形象的再建設過程。為此,要及時提出維護公眾利益,尋求公眾諒解的實際措施;要與新聞媒介保持密切的聯絡,爭取他們的合作。從組織自身來看,危機爆發初,要正視危機的發生,通過媒介及時向公眾說明情況;危機解決的過程中,重要事項應以書面材料的形式發給記者,併為記者的採訪、報道提供便捷的條件。

⑸、危機總結。危機過後,組織應當對危機事件以及危機處理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包括對危機時間生成原因的全面認識,對自己在危機中的行動進行評價,分析各種對策、措施的效果,就危機事件提出應吸取的教訓;提出今後的防範措施和管理辦法、思路等。

三、矯正性管理力的提升

矯正性管理質量與管理者的領導能力密切關聯。要求企業管理者,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這是一條重要的法則。其中,應明確以下要求:

第一,培養鎮定自若的情態

面對危機事件,一般來說,容易出現驚慌失措的現象,原因在於人們的思維常常與正常狀態下的客觀環境相適應,而突發性的危機事件將正常狀態打破,思維方式很難一下子適應這一非正常狀態;這種心理失衡的狀況,往往阻礙著對危機事件的有效處理。因此,組織的領導者和危機事件的策劃人,面對突發性的危機事件,必須保持沉著冷靜。即應努力使自己具有“泰山崩於前而不驚,無辜加之而不怒”的大將風範。沉著冷靜不但有助於公眾起著“鎮靜劑”的作用,同時也有利於迅速做出與之相應的反應,採取恰當的積極措施,以解決危機事件。

第二,樹立協同作戰的思想

危機事件常以災禍形式出現,又因其突發性而牽動著各個方面。所以,在處理危機事件中必然是多種矛盾錯綜複雜。處理不及時,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為此應確立相互配合、整體運做、分兵把守、協同作戰的思想。即在危機處理中,應以鎮定的態度、清晰的頭腦,及時對有關人員做好細緻分工,兵分幾路,在危機發生後的各個關鍵環節上同時實施控制、拯救工作,從而有利地控制住整個局勢,並在此基礎上開始著手扭轉整個局勢的工作。因此,分兵把手,協同作戰的謀略思想就是從全域性出發,力求在各個區域性獲得危機處理效應的基礎上,實現整體局勢的改變的策劃觀念。

第三,處理好謹慎從事與堅決果斷兩者的關係

危機事件的發生會對組織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對組織形成不同程度的或巨大的破壞性;但危機處理往往包含了許多複雜的事項、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因此,對危機事件的處理要樹立“慎重”與“果斷”辨證統一的思想。即既要堅決果斷、切忌因優柔寡斷、猶豫不決而行動遲緩,坐失矯正危機的良機;又要謹慎從事,仔細分析局勢、認真把握環節、周密部署,確危機處理的成效。

第四,提升輿論引導能力

危機事件發生後,各種傳聞往往容易在時間與空間上得到迅速擴散,形成對組織的較強負面影響,並轉化為對組織以後進一步發展的極為不利的輿論環境。負面印象下會造成某種思維定勢,在公眾心目中長期留下印痕,此時再進行形象的扭轉,其難度將會加大。此外,危機事件發生後,傳聞者往往以其對事件的某一側面或某一部分細節的感知,來推斷全域性,猜測性描述事件全部,這樣會造成更為不利的輿論環境。因此,在危機處理的策劃中,必須採取主動、及時的正面傳播戰略,以公開的、客觀的報道,實現危機事件的媒介宣傳上的定位;用積極的、坦誠的態度,引導輿論,形成轉化逆意公眾的有利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