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才智咖 人氣:2.56W

音樂律動與節拍密不可分,而音樂正是有了節拍,才能表現出聲音強、弱、長、短的變化。所謂節奏感就是學生在節拍的變化中感受音樂韻律的能力。

律動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內容摘要】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引入律動教學,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欣賞和音樂體驗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本文探究了律動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關鍵詞】律動;音樂教學;興趣

律動教學是一種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來體驗音樂的節奏,通過聽覺刺激進行身體動作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跟隨音樂律動中,可以將身體、情感與音樂融為一體,進而在聽覺、肢體動作和情感思維發展中形成對音樂的審美和追求。律動教學還可以促使國小生深刻感受音樂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對音樂美的感悟。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律動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價值淺談五方面體會:

一、利用律動激發音樂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沒有興趣的學習過程註定是乏味、單調、且不能持久的。國小生的天性是好動、好玩,我們經常看見一些孩子在唱歌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拍手、搖頭或晃動身體,這就是一種將音樂與節奏相結合的最基本的形式,同時這也是學生的興趣點所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革新傳統的音樂教學中那種教師逐句教,學生跟著機械地學的教學方式,利用音樂的節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小雨沙沙沙》的教學實踐中,某教師為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前用易拉罐裝上細沙粒製作出“沙沙”的節奏效果,然後再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聽唱法並伴隨搖晃易拉罐模仿出的“沙沙”雨聲,創設出學生喜愛的教學情景,進而讓他們用聽覺、視覺去感受下雨聲音的強弱變化,而這樣的律動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直觀的節奏感中欣賞音樂美,並讓其在音樂興趣的引導下,真正實現寓教於樂。

二、利用律動培養想象力

人的思維具有強大的加工功能,它不僅可以將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儲存,還可以通過思維調動、形成新的意象或情境,而這一加工再造的過程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作用的過程,國小生正處於思維發展的初期,雖然他們還不具備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卻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國小音樂教師在利用律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音樂意象的描述,讓學生在細節描述中,能夠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創造出相應的音樂情景,例如《大鹿》是一首具有很強畫面感的音樂作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大鹿、小兔和獵人,然後根據其中不同形象的遭遇、心情以及情節的發展採用不同的音樂節奏,如音樂的開頭應該是悠閒且舒緩的,中間部分應該是快速急切,最後的部分應該是堅定自信的,而學生在不同的音樂律動中可以展開聯想,並描繪出一幅大鹿和小兔子共同抵禦獵人的情境,而在想象中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利用律動增強節奏感

音樂律動與節拍密不可分,而音樂正是有了節拍,才能表現出聲音強、弱、長、短的變化。所謂節奏感就是學生在節拍的變化中感受音樂韻律的能力。

國小音樂教師在運用律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用點頭、搖動身體、拍手、跺腳等方式感受音樂的節奏,例如《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節奏鮮明的音樂作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通過新課匯入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領會一個人在高興的時候“手舞足蹈”的心情,然後,初聽音樂,並讓學生找出這首歌曲裡面都運用了哪些肢體動作,接下來,利用附點節奏的知識,讓學生邊學邊根據歌詞中的動作做出相應的拍拍手、跺跺腳、拍拍肩的動作,以強化內心的音樂節奏,最後,播放整首音樂,讓學生不跟唱只隨著歌詞、節拍做動作,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歌曲的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在單純的動作中感受音樂與律動之間的聯絡。

四、利用律動促進動作協調

國小生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肢體訓練可以有效調節各器官平衡,而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音樂的'特點,讓學生從一些簡單的拍手、點頭等簡單肢體動作開始,進而通過身體各部分的協調、配合,並根據音樂做出相應的動作,以實現對身體力量強弱、速度快慢的靈活控制。

《快樂小舞曲》是一首節奏輕快、旋律優美、且具有舞曲的特點歌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歌曲的特點,將學生分成A、B兩組,並通過視訊教授、動作示範的方式讓學生完成簡單的集體舞表演,如當唱到“在高高的大青山,小溪多快樂”時,A組學生應該雙手叉腰,跟著節奏跳向圈內,組成小圈,而B組的學生一拍一動向左右跨步並步,同時保持雙臂向前;在唱到“嘩啦啦啦嘩啦啦,快樂地跳舞”時,A組學生左轉同時伸右手,幾人搭起右手,在圈上向前墊步行進,而B組學生則一拍一動前後跨步並步,雙臂跟著節拍舉起、落下。

而正是通過這樣複雜的動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身體動作的協調性。五、利用律動感受情感體驗律動教學是音樂、情感與肢體動作的統一,而不同的情感體驗源於音樂與律動之間的聯絡。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於利用音樂律動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進而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受音樂的魅力,例如在集體舞中,每一個學生的動作都是隨著節拍進行,如果某一個學生出現動作的不一致,就會破壞舞蹈的整體美感,從而讓學生產生一種不舒服的心理體驗,反之如果所有同學都能夠根據音樂做出相應的動作,那麼欣賞舞蹈的學生會在整齊劃一的肢體動作中感受音樂與人類情感之間產生的共鳴,從而在共鳴中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

總之,律動教學是音樂課程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學中首先應該運用肢體動作來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誘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從而讓他們在節奏感和韻律感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然後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中不斷提高對音樂作品的判斷力和鑑賞力,讓他們在音樂知識的積累中培養想象力、創作力以及利用音樂表達情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暴羽.“體態律動”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小音樂教育,2008(09).

[2]陳翠翠.喚起音樂的本能———體態律動在國小低段的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性探索[J].音樂時空,2014(05).

[3]陳超.淺談體態律動在國小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6).

[4]王豔.淺談國小音樂課堂中律動教學的有效運用[J].通俗歌曲,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