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技術進步與繪畫限制

才智咖 人氣:2.54W
談技術進步與繪畫限制
摘要:現代科技給人類帶來了很多便捷和實際的利益,同時也給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精神世界都帶來極大的影響和改變,藝術領域似乎尤其明顯,本文從繪畫角度探討了現代科技思維對於藝術的衝擊和負面影響,通過對傳統繪畫創作方法的回顧,試圖發掘傳統繪畫中的營養。

關鍵詞:科學技術 繪畫 物象 真實 寫生

有一部電影《瓦力》描述了現代人對未來世界的幻想;未來的人類移居到太空,他們四肢和大腦都已經萎縮退化,肥胖的身軀坐在全自動的裝置上,任何時候有什麼需求就會有機器人來為他們服務。每個人都像是菜葉上的青蟲,經不起任何的一點打擊。其實類似的電影有很多,這反映了人對於未來的擔憂。
現如今人類正在充當神的職能,無比自信的改造物質世界,一切為我作用;各種慾望正在無限膨脹。現代科技的進步使得原來很複雜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於此人們大都表現的歡欣鼓舞,過於樂觀;然而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時是不是也失去了一些東西?人們對於科技的崇拜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包括藝術。筆者深深體會到了這種影響,包括觀念和技術層次的影響。下面就從繪畫的角度談一些感受。
一、科學寫實並不一定真實
人對於客觀物象的把握總是侷限於某個特定範圍內;比如說對於人,人的臉部,某些特定的角度,某些特定的光線,特定的情境。人在描繪再現它時總是帶有一定主觀性,這和此人的知識結構,描繪方式(技術程式),性情等都有關係。可能有人要說照相機是絕對客觀的,在照相機面前繪畫是軟弱無語的,它不能把握真實。可要知道即使照相機感光出的膠捲也是帶有它自身結構的烙印的;如圓形鏡頭造成成像的不同程度變形;更不要說感光度,曝光時間,膠捲質量等。往深了想,把握瞬間影像的可行性都是值得懷疑的。除此以外,用相機拍攝也是人的主觀行為;它必然帶有人的主觀選擇的烙印。
至此我們對所謂的客觀性深表懷疑。如果我們說用一種純粹的眼睛來看事物不帶任何偏見的觀察和記錄此眼所見;現在可以確定這種現象在真實世界是不可實現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客觀性是不真實的,真實的就是不客觀的。
那麼什麼是繪畫真實性呢,在此我們已經知道毫無偏見的記錄眼見真實是不可實現的;那麼看來機械的看待物象是不對的。我們周圍的世界時如此鮮活,這背後一定是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存在。當我們在描繪一個人體時,如果僅僅是看他的顏色,解剖結構,身體比例等因素,那麼你會始終感覺畫出的.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屍體,或人偶,如果你沒有注入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沒有感覺到一個個區域性之間充滿力量的有機聯絡;你畫出的就會是一個沒有生命感的東西。但如果你把握了它,即使你畫的和物件相去很遠;你也可以在其中感受一種真實的力量。
以中國古代木偶藝術為例。木偶應是屬於民間藝術,那些工匠也大都不具備獲得高深學養的條件。但看了一些甘肅木偶圖片,我們不得不佩服那精湛高深的藝術修養;這不是現在一般的所謂藝術家能夠比擬的。那些古代的傳世木偶一律極有神韻,熠熠生輝。你可能會覺得他們的臉部結構並不符合解剖結構,看的出來當時製作木偶的藝人對於人體結構並不瞭解, 五官的結構感性而簡單,按照現在科學寫實的觀點來看就是錯誤的;但和現代人做的木偶比起來明顯感到現代木偶一律生硬呆板,像是僵死的屍體,甚至連屍體都不是,只是一些缺乏有機生命的起碼完整性的虛假拙劣的一堆散碎東西。
木偶面部表情和人物性格很大程度上依靠臉部那些意象的臉譜紋飾來烘托。所有紋飾構成一個有機的力的完整體,如同書法的抒情方式差不多。人物形象誇張概括的如此自然流暢,沒有阻礙;這種真實的感覺是和客觀物象的真實並行不悖的;而不是一種對物象的附屬關係和簡單模仿的關係。
二、如今繪畫學習和創作方法反思
當寫生變成一種依賴,往往扼殺了人的感受力。眾所周知,當年西方繪畫對中國繪畫界最大的影響就是科學寫實主義的引入, 以至成為後來學院純繪畫教學的主流。而寫生也就成為最理所當然的基礎訓練方法,我們必須承認這種方式可以避免陷入不知所以的程式;使繪畫可以迴歸到一個比較原初的起點;但這種方法如果發展成一種依賴的話就會有很多的弊端;直接導致對於繪畫理解的本末倒置,為了寫生而寫生;或者因為寫生的習作性質而忽視畫面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把繪畫的意義簡單化為被動的描繪,從而在創作時離開所謂寫實造型的技術框架就無所適從了。
TAGS:繪畫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