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會計實踐課程改革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8W

一、建立“標準本位”教學目標

獨立學院會計實踐課程改革探討論文

(一)“標準本位”教學目標

“標準本位”教學目標,是以合格會計師所具備的全部技能為目標,通過實踐課程來幫助學生全面和牢固掌握專業技能。目標應該基於: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會計師。因此,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會計師”。根據這一要求,課程目標已經不再侷限於單純的“掌握會計知識”或“強化會計技能”之中。實踐課程不僅要培養和訓練合格的會計師,更要從寬泛的專業理想和信念角度出發來培養未來會計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要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判斷、決策和評價能力。要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可發展的實踐性知識和工作實踐能力。

(二)“標準本位”教學目標內容

“標準本位”教學目標內容可以用四個關鍵詞來概括,即“理解”、“思考”、“職責”與“敏感”。

1.“理解”是指對未來會計工作發展規律的理解,對會計工作過程本質的理解,也包括對自身認知水平和專業發展方向和目標認識的清晰程度。通過持續的實踐活動觀察和互動來理解會計工作的內涵,懂得與會計工作有關的所有人員建立和發展各種良好合作關係的必要性。

2.“思考”是指在理解會計工作本質基礎上展開對相關工作價值和意義的思考,通過對實踐教學行動中產生的工作觀和判斷力進行的主動反思,並將這種思考與會計專業發展結合起來。使反思成果融入到未來會計工作中,形成會計工作的理想和信念。

3.“職責”是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具備強烈的專業責任感,表現出包括外表形象和內在品質在內的會計師專業特性。通過履行會計專業義務、道德義務,行使專業職責,展示逐漸成熟會計師形象,養成優秀會計師的專業態度。

4.“敏感”是指對工作差異、企業差異和環境差異的感受力以及由此生成的調整能力。通過在真實教學情境中展開的直接工作接觸體驗,瞭解多元化企業的環境和特點。掌握能在多元化和擁有差異的環境中開展工作的能力。

二、建立“觀察-訪談-實踐”整合式教學模式

(一)觀察活動

在會計實踐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觀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必須通過足夠的觀察,來理解會計工作的特點,加深對會計工作本質理解,而這種理解是未來會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工作品質之一。觀察的重點要包括“會計工作環境”、“會計工作任務”和“會計人員學習情況”。此外,熟悉企業環境和相關人員也是觀摩的重要內容之一。觀察任務的重點應聚焦於企業環境和相關資源,要求通過觀察熟悉企業的環境,瞭解會計工作中的專業夥伴。對於觀察的內容要進行詳細的記錄,進行觀察分析,並呈交觀察報告,具體包括:“觀察前反思報告”和“觀察後反思報告”。

(二)訪談活動

對在觀察活動發現會計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要採用各種訪談研究手段(訪談法、問卷法等)完成調查報告,初步培養學生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在未來會計工作中的實踐能力。

(三)實踐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建立“大學-企業合作”的實踐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體驗的空間,提供會計實踐的真實情境和支援性指導環境。成為大學和企業之間的“橋樑”和會計理論教育與會計實踐的“檢驗平臺”。使會計教學研究、實驗和職前實踐得到有效結合,使企業、學生和教師結成夥伴關係,從而保證會計實踐教學目標的確實現。

1.指導原則

“大學-企業合作”實踐模式的核心就是在實踐中開展學習,並要求以“標準本位”目標來指導實踐活動,致力於幫助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本質和過程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2.指導模式

建立“實踐任務指導”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利用企業和高校共同合作開發設計會計實踐課程內容,以課程設定的各項實踐任務為中心,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實踐活動,提高學會計工作的實踐能力。

3.指導職責

“大學-企業合作”的實踐模式為學生與企業提供了雙向互動的“零距離”對話情境,為雙方的共享、參與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在實踐中,高校的職責是負責學生管理,保證其遵守實踐活動的規章制度派遣合適的督導教師負責聯絡與指導,為實踐活動提供資金補助,開放必要的教育資源,為教師提供研修和學習的機會。企業的職責是為學生提供穩定且高質量的教育實踐體驗,包括提供必要的硬體設施,派遣合格的、有經驗的合作教師,負責為各種實踐活動(如研討會、訪談活動、會計工作示範等)安排時間並提供場地,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指導和從事會計實踐的各種必要資源。

三、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應根據社會和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從實際出發、面向社會,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真正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