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學生體驗,感受數學魅力

才智咖 人氣:1.92W
豐富學生體驗,感受數學魅力
        進入國中,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顯著增加,教學節奏也遠遠快於國小。很多學生把數學學得枯燥乏味、學的身心疲憊,把學數學當成苦任務去執行,強迫自己去背、記,這是什麼原因呢?通過詢問學生,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數學的抽象、嚴謹與學生思維的不成熟之間的矛盾。二是學生的數學知識幾乎都是通過教師這一特殊書本得來的。換句話說,學生只在教師那裡“拷貝”知識,只是一味的接受,難怪他們會如此累。那麼如何讓學生的學習有趣且高效呢?教者通過實踐發現,學生喜歡活潑生動的學習方式,學生喜歡形象具體的學習知識,學生喜歡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學生喜歡與自己的.生活有聯絡的學習渠道。這說明,學習數學應該是一種體驗、一種理解的過程。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讓學生體驗知識。
        1.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教師只有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的聯絡實際、貼近生活,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生活材料數學化,使教學內容充滿生活氣息,學生才會興趣盎然地探索知識。例如:在講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邊角”時,教者可以以這樣一個例項引入:小明在上美術課時不慎將一塊三角形玻璃調色盤打碎成三塊,小明小心翼翼的將三塊碎玻璃撿起,準備包好拿去玻璃店配製,老師看見後對小明說“如果只讓你拿一塊去,你看行嗎?你會拿哪一塊?”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教師接著說:“學習了今天的內容大家就會清楚你們的判斷是對是錯了。”把抽象的理論和生活實際聯絡,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急切地希望知道自己的判斷和判斷的依據。
        2.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
        盧梭認為:“通過自身活動獲取的知識比從教科書從他人那兒學來的知識要清楚得多、深刻的多,而且能使他們的身體和頭腦得到鍛鍊。”而學生對知識的追求也有明顯的傾向性,對於他們感興趣的、易於理解的,往往越學越愛學,而枯燥的、難於理解的則懶於動腦,所以,對於一些抽象的、難於理解的問題,教者可以設定一些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慢慢體會其中的道理。比如:在講行程問題中的追及問題時,學生怎麼也搞不懂其中的等量關係。這時,教者叫兩個學生上臺演示,什麼是同時同向而行,什麼是同時到達。通過觀察教者再適時引導,學生對等量關係一目瞭然:快者行程=慢著行程+兩者相距距離。親自演示,滿足了 學生愛動的慾望,親眼觀察,適應了學生的認知特點(重形象直觀,輕抽象邏輯),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使知識簡單明瞭。讓學生在動中體驗教學的真味,何樂而不為呢?
        3.讓學生在應用中體驗數學
        真理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應用於實踐、指導實踐。教者在教學中儘量讓學生學有所用,使學生感到所學知識並不是束之高閣、毫無意義的。掌握了數學知識能使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更高質。比如:在掌握了二次函式的影象、性質後,對上網的收費方式哪種更省錢,對於商場購物如何選擇商場更經濟等問題,指導學生解決就輕而易舉,用函式影象來描述各種方案,優劣直觀明瞭,因為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處可用,學生學習有了動力才會用心去學,對自己提高要求作出更大的努力,從而掌握數學知識的深層內涵,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總之,讓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近感、好奇感,慢慢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最終使學生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並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在心理上誘發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主體——我們的學生體驗到數學是彩色的,並不是黑白的,是可以學得津津有味的。
TAGS:數學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