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基本問題及解決對策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9W

一、成本會計的幾個基本問題及存在的爭議

成本會計基本問題及解決對策論文

(一)成本會計的核算物件及其爭議

一般情況下,成本會計核算物件與財務會計核算物件是一致的,都指社會化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二者要說有所不同那就是成本會計核算的“資金運動”只是指“資金耗費”一方面。而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中,“耗費”都是以“支出”來代替的,而“支出”以可以分為正常支出和非正常支出,前者即我們通常說的費用,後者則指我們常說的損失,在實際操作中這部分“損失”不是成本會計核算的物件,成本會計核算的物件是“正常支出”,即所說的“費用”。對於費用,依據其不同用途又可以分為“產品成本費用”,即生產成本,還有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即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期間費用”;對於這部分“期間費用”屬不屬於成本會計核算的物件,學界內不同學者的看法不完全相同。

(二)成本會計的基本職能及其爭議

所謂職能,是指事物本身所客觀具有的功能;對於會計,其有兩個基本職能,分別是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成本會計作為會計的重要分支之一,正確的進行“核算”及為企業管理提供有用的成本資訊是其基本任務,即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是“核算”。但在目前存在的不同版本成本會計教材中,對成本會計職能的闡述除了“核算”以外,還涉及決策、預測、計劃、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監督”職能。總之,關於成本會計的基本職能不同學者認識不同,有認為是隻是“核算”,而有的學者則認為成本會計基本職能除了“核算”,還兼具部分“監督”職能,二者是密不可分。

(三)成本會計的工作目標及其爭議

目前,學術界關於成本會計的工作目標存在著三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是成本會計工作目標的經濟效益觀,第二種觀點是成本會計工作目標的成本資訊觀,第三觀點則是部分學者認為的成本會計工作目標同時兼具經濟效益觀和成本資訊觀內容,具有多重目標屬性,經濟效益觀和成本資訊觀分別對應第三種觀點認為的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

(四)成本會計假設與原則設定及其爭議關於成本會計假設及其原則設定,不同學者的觀點不盡相同。對於成本會計假設,認為除包括會計主體、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和持續經營外,還應該包括其所特有的假設。如:有的學者認為應該增加公平分配假設和物件假設,有的學者則認為應該變貨幣計量假設為多重計量假設,而不是貨幣計量一種假設。關於成本會計原則的設定,部分學者認為成本會計核算只遵循可比性原則、配比原則及其他財務會計原則即可,而有部分學者則認為除了要遵循可比性原則、配比性原則及其他財務會計原則以外,成本會計還應該遵循合理性原則、受益性原則和合法性原則。

二、成本會計基本問題爭議引發的現實問題

(一)理論與實務中相關專業術語使用混亂

1.“耗費分類”內容表述不清為了更好的進行成本核算,企業會計人員會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正常耗費進行不同的分類。其中按著經濟內容分類是重要分類內容之一,共分成八個種類,分別為外購燃料、外購材料、外購動力、職工薪酬、利息費用、折舊費、稅金和其他費用等。目前,不同版本的成本會計教材中對“耗費”的經濟內容分類表述不完全相同,有的.是“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有的是“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以及“支出的分類”、“成本的分類”等,如此一來,關於耗費分類就出現了諸多不同表述,影響正常成本會計教學及工作開展。

2.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相區分

我們在進行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計算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公認的等式,就是生產費用=產品成本。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再簡單不過、再容易懂不過的等式,卻給我們的教學開展和讀者認知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其中第一個困擾是,上述等式中已經明確生產費用等於產品成本之意,可是在部分成本會計教材中和部分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卻一再強調“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是兩個概念,意義有所不同,不可做一個概念論。存在的第二個困擾是,如果第一困擾中的說法成立,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是兩個不完全相同的概念,那麼為什麼又將期初在產品成本計入到生產費用之中,這又造成了兩個不相融概念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係。

(二)學科內容橫向擴張過度及縱向深入不足

成本會計學科從誕生之日起,就致力於“成本核算”,並且始終遵循與財務會計相一致的職能、假設和原則設定,服務於成本資訊供給。在之後,加入了標準成本制度及與財務記錄相結合,至1956年單獨成本會計研究逐漸轉向管理會計研究,直接成本計算、本量利分析等管理會計理論、方法成為成本會計內容,並逐漸拓展到行為會計、責任會計和資本預算等多個領域,橫向擴張上有過度的趨勢;但此時關於成本核算的縱向深入研究卻顯得有所不足,特別是關於成本核算的一些重要問題的研究,如成本要素應該如何更好的反映,其轉移分配應如何保證選擇標準的恰當性等等,都缺乏深入的研究。

(三)教材內容存顯著差異,結構不盡合理

不同版本的成本會計教材內容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區別,部分內容則差異顯著,如有的主要內容是成本核算,同時兼有少量成本分析,有的同時將成本核算和控制共同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而有的則將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共同作為主要內容,還有的成本會計教材將戰略導向引入其中。此外,在教材內容結構安排上也是各有不合理之處;以多數成本會計教材共有的成本核算內容來說,基本都是按著知識點及其先後順序來安排內容結構;而對於各成本計算方法例項的編寫,則是直接從本月生產費用歸集完後即開始,基本忽略了依據不同生產組織、工藝過程特點和管理要求等來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等等;人為割裂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核算基礎知識之間聯絡等結構問題依然存在。

三、成本會計基本問題爭議引發現實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耗費分類”內容表述不清問題對策與建議

筆者認為,在明確了成本與費用之間轉化關係後,“成本”才是成本會計的唯一核算物件;那麼,在進行成本耗費分類時,就應該稱為“成本的分類”而非其他表述。

(二)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相區分問題對策與建議

成本的形成過程可以概括為一種資產耗費與另一種資產形成的過程,中間不發生任何費用;因此,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分歧,筆者認為在進行各項耗費歸集、分配時宜統一使用“生產成本”表述。

(三)學科內容橫向過度擴張卻欠縱向深入問題對策與建議

就成本會計學科研究來說,雖說橫向上似乎有擴張過度問題,但是從會計學科這一大的研究角度講,相關研究又是必要的;而對於成本核算相關內容縱向研究深入不足問題,毋庸置疑是需要進一步深化的,也是成本會計未來研究的重點。

(四)教材內容存顯著差異,結構不盡合理問題對策與建議

當前不同版本成本會計教材內容上存在差異,實屬正常現象;而對於學科內容範圍的不同、結構的不合理,可以通過管理部門制定統一的指導規範來確保學科內容的科學性及學科內容結構的合理性,逐步在學界形成統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