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壇新青年優質課教學評點之一

才智咖 人氣:1.62W
畢業論文

追求樸實親切、快樂靈動的和諧語文課堂<?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安慶市國小語文教壇新青年優質課教學評點

望江縣教育教學研究室   韓吉旺

 

   這次安慶市國小語文教壇新青年優質課教學,給人以耳目1新之感。無論是穩紮穩打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還是語言靈動的《兩小兒辯日》教學,無論是親親切切的低年級教學《我們知道》,還是厚厚實實的高年級教學《珍珠鳥》。都展示了我們安慶新1代青年教師的教學風采,都在努力地構建樸實親切、快樂靈動的和諧課堂。都給這次小語教學研討會乃至今後我市各地的教學研討留下了深廣的探究價值。這裡,我就黃帥老師執教的《我們知道》和徐鳳老師執教的《珍珠鳥》課例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1、教師的指導和風拂面、諧趣頓生

從教師指導的角度談,教者導而有術,導而弗牽。兩節課,教者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精巧的設計,精要的講評,精煉的點撥。黃帥老師面帶微笑,語含磁性,課堂指導細膩柔和,讓人感到教師就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生的大姐姐,課堂親切之感油然而生;徐鳳老師沉穩老練,不忙不慌,課堂指導含而不露,引而不牽,1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從課堂教者的語言看,顯示了教者很厚實的教學功底和文化底韻。

   兩節課,教者的主導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例如黃帥老師配樂朗讀詩歌,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覺得教者範讀課文的聲音就像油1樣,連同文字的詩句1同浸潤到學生心田;徐鳳老師的指導不著痕跡,以“作者是怎樣贏得珍珠鳥信任的”為抓手,來個大追蹤,品讀重點小節,最後顆顆珍珠落玉盤,來個整體回讀,在老師的激情引導下,課堂由平靜到熱烈,情感逐漸升溫。

  在教師的指導方面,兩節課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得好,課堂上學生是珍珠你是線,你能牽出1連串的美麗;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得巧,課堂上學生是明燈你是火,你能靈巧的點燃1盞盞心燈;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得妙,課堂上學生是風鈴你是風,無形無影,但正像古書所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你能讓每個吊掛高矮不同的風鈴協作努力而奏出美妙的樂章。

   很多老師認為,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就要淡化教師的指導作用,可以說這是對新課程理念的誤讀。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需要教師更高明的指導,而這高明的指導需要教師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精湛的教學技巧作保障。從這1點上講,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構建的課堂樸實親切,快樂靈動

  從課堂狀態的角度談。現在我們觀摩教學叫聽課,我覺得不僅僅是聽課,我們還應該“看課”。所謂“看課”就是關注課堂,關注教師力圖構建什麼樣的課堂,關注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態。從這兩節課的課堂狀態看,作課的老師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想努力地體現:

首先,兩位老師都在努力地構建實在的課堂。作課老師對自己教學的課堂把脈很準,例如黃帥老師的課是屬低年級的教學,就很好地把握了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學詞語、寫生字、帶讀範讀課文等,重視了基礎語言的訓練;徐鳳老師《珍珠鳥》是屬高年級的'教學,又體現了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特點,不需老師去細緻的指導,只是課件打出學習的要求,學習的目標非常明確,課堂上學生或默讀、或劃句、或圈點、或批註,靜靜的課堂流淌的是學習的聲音。

  其次,兩位老師努力地構建親切的課堂。通過“看課”,我們感覺到作課老師關注了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情感、學習的態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黃帥老師在課堂上點撥的語言是“你為什麼這麼讀呢?”,“我提個小小的建議,以後講話時聲音大1點,好嗎?”,“誰來提醒大家寫生字時注意什麼?”。教師的話語所指不是指向知識,而是指向學生的學習狀態,指向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這樣的引導往往“外打正著”。語文學習的課堂上如果教者所提的所有問題,所有的話語都是指向知識的時候,那麼學生的學習就僅僅是尋找知識的答案,那麼學生就會把關注學習的結果看得非常重要。這樣的教學隱匿了過程,淡化了情態,因而課堂必然顯得拘束、呆板,放不開。徐鳳老師在上課之前與學生交談的時候就微笑著請學生說話的聲音要大1點,而且不佔用學生課前的時間,根據平常的作息安排在學校因聽課活動沒有放廣播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喊著節奏做眼保健操。可以看出教者的潛意識裡關注的不是學生答案好不好,而是學生學習的聲音大不大,自信不自信,勇氣是否足,眼保健操是否做等。這正是以人為本、關注課堂活生生的人啊。還有,徐鳳老師整節課自始至終沒有出現“你們”這個詞,而是用了很多的“咱們”,由“你們”到“咱們”僅1字之差,但背後支撐的是新的理念,是與學生融為1體的教育思想。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構建親切的課堂不僅僅是教者語言的親切,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材料、學習資源的親切。課堂創生的語文資源來源於學生生活,顯得多麼的親切熟悉。例如黃帥老師讓學生根據文中的詩句學編詩句,1位學生寫道:“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媽媽裙子吹起來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又搗亂了。”多麼可愛的孩子,多麼親切的生活畫面,就是這些親切的生活資源,濡養了課堂,濡養了學生,使孩子們覺得生活中有語文,有語言,因而課堂也就親切了。徐鳳老師設計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讀的環節。並啟發學生“剛才閉上眼睛,說說你腦海中看到什麼?”學生的想象能勾起自己的生活體驗,那是1千個學生腦海中就有1千個親切的珍珠鳥的形象了。給我們的啟示是:課堂要變得親切,熟話說,微笑是課堂上燦爛的陽光,笑臉是課堂上永不凋謝的花朵。但親切的課堂不僅僅只侷限於微笑,課堂的親切還要有深度,還應包括熟悉的教學資源,做到觸控1切皆生活,生活1切皆課堂。

  再次是兩位老師努力地構建快樂的課堂。作為學習祖國母語、傳承本土文化的語文課不應有沉悶的空氣,要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是快樂的,是風趣情濃的,要讓學生敞開心扉,追求1種自由呼吸的教育。例如黃帥老師讓學生做模仿小樹“微微點頭”的動作,對樹葉“顫動”的體驗。學生做了,學生也笑了,那是1種對學習的體驗之後的會心的笑,那笑中洋溢著快樂。徐鳳老師引導學生品讀重點語段時,在教學策略上設計了當小記者的環節,“假如你現在就是作者馮驥才,老師是記者,想採訪你,可以嗎?”當“記者”採訪後,學生回答:“哼,每個人都有好奇心,我也是,但是我決不去動它,因為珍珠鳥是1種害怕人的鳥,需要人的呵護。”當時教師笑著評點,學生笑著坐下,課堂充滿生機,那情境告訴我們,課堂分明是快樂的。老師們,無論我們怎樣的教學,都要讓我們的學生感到課堂的快樂,感到學習的快樂,因為每個孩子只有1個童年。

  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談。兩節課都重視了文字的教學與語言的拓展,黃帥老師從學字詞到讀詩句到背誦到編詩,都沒有離開語文學習本體;徐鳳老師從講珍珠鳥的“珍”字3撇到品味重點語段,可以說都在感受語文,課堂上學習語言很是靈動。但覺得感受文字內容顯得還是重了,而學習文字語言顯得輕了。閱讀教學是披文得意的過程,也是緣意學文的過程。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到文字中去走1個來回,但是現在我們的老師引導學生往往只去不回。這1點值得探討。

3、留下的遺憾價值同在、值得探究

  教學是科學又是藝術,在科學與藝術的對立統1中,不可避免的要留下遺憾。如果說再弱的教學也有亮點,那麼再好的教學也有瑕疵。這裡結合這些年輕老師的教學課,提出幾個探究的問題:

  問題之1:怎樣讓自己教學的環節顯得豐厚?教學是靠1個環節1個環節來完成的,然而我們的教學又不是1個環節1個環節的完成任務就算事。現在很多課聽起來很單薄、淺顯。究其原因就是教者在教學中只顧1個環節1個環節的進行,怎樣讓每1個環節的學習目標明確,教學價值顯現,有梯度、有深度,飽滿厚實些。應該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例如黃帥老師的課堂中有這麼1個教學片斷

師: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風來?誰願意把你找到的句子讀給老師聽?

生(讀):“但是樹葉在枝頭顫動的時候”

師:“顫動”是怎樣地動呢?

生:1點點地動

生:微微地動

生:慢慢地動

生:輕輕地動

師:這個景象你們見過嗎?讓我們看看畫面。(播放配有音樂的樹葉顫動的課件,然後讓學生將這句詩再讀1遍以示結束,接著進行下1步的交流)

師:還可以從那些地方看出風來?

生(讀):“但是林木微微點頭的時候”

師:請演示1下“微微點頭”的動作好不好?

(學生演示,再齊讀這句話就結束了)

這個環節層次清楚,設計較好,但是是直線型的,給人淺嘗轍止的感覺。“顫動”、“微微”這些詞有很好很美的意境意象,給予孩子們很多充滿童趣的想像空間。教學時應該抓住這些重點詞好好玩味,賦予這些詞語以鮮活的人文情趣,將詞語啟用,將教學豐厚。

例如,可以創設情境,引發想像,可以嘗試這樣的引導:

師:同學們,你們閉著眼睛想像1下,風輕輕來了,樹葉在輕輕顫動,你感覺到什麼,你覺得風兒與樹葉兒好像在做什麼呢?

大家做1做微微點頭的動作,大家現在都是小樹苗了,大家感覺到風來了嗎?說說風兒吹著你這棵小樹苗微微點頭時候的感覺。

這樣的點撥,可以說激發了學生的想像思維,可以推測學生能說出很多靈動的語句和鮮活的詞兒。這樣,言語活了,教學有情趣了,或許這對於低年級來說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要設定這個場景,再根據場景,返回到我們教者的教學目的――讀好語句,理解重點詞語。只有在設定這樣的場景中,學生學習文字語言才會倍感親切,體會詞語才更感覺美,再來讀課文,學生就會讀得熨熨貼貼,妙趣橫生。這樣教學就將人文的情趣與言語的訓練做到有機的統1,就顯得飽滿而厚實。

  問題之2:教學中怎樣整體把握文字,整體學習課文,學習語言?現在,包括這次做課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都喜歡把整個文章中的1句1句或1段1段地語言抽取出來進行教學,將文章進行塊狀分割,再1條條學習。這樣在語言的學習上,0打碎敲有餘,整體學習不足。這就好比1座房子。我們欣賞它不是從整體上去感受房子的氣魄與漂亮,美觀大方,而是把房子的門、窗、柱子都拆下來,1個1個去分析這門有多好,這窗有多漂亮,這柱子多結實。這樣重視了部分,就失去了整體。當你抽走了門窗等去細細分析時,房子就空了,就脫離了語境。文字是1個整體,前後血脈相聯,匆忙而被動地從片言隻語中,從單個句子中提出資訊,容易肢解課文,容易把課文講破講碎,不利於學生語言的形成、語感的積澱、語言的創生。語言文字只有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能完整地感受其意蘊,例如,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如果分解為“小橋”、“流水”、“人家”孤立的3個畫面,是怎麼也不會給人1種悽清、孤寂的感受,可組合成1個整體畫面後,才給人以強烈的淒涼感。所以,怎樣從整體入手去學習語言環境中的美麗語言,值得探究。

  問題之3:語文教學怎麼合理有效使用多媒體課件。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提倡多用。但在教學中要用得適時適度適可而止。要認識到再精緻的課件也只能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有時候,課文在書上好好的。卻非要1段1段用課件打出,這樣的課件等同於抄課文,讓學生看著大螢幕讀,為什麼不讓學生去親近課文呢?現在,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本末倒置:有關老師的要求、練習的題目看現成的課件;尋求答案、理解課文看《字詞句段篇章》(1種輔助用書),而正規的教科書丟置1邊,老師的示範板演幾乎是0,這是1種奇怪的現象。有時候,課件限制了教師的發揮,束縛了學生思維,例如《我們知道》的教學播放的3瓣樹葉顫動的景象。我想,學生讀詩看課件,看課件再讀詩,那幼小的心中對於樹葉顫動的體會就只有課件上那孤00的3瓣樹葉了,由詩歌想像出千嬌百媚的顫動、樹葉搖曳的形象就沒有了,這就是課件的束縛。其實語文教學主要的是文字的對話,在和文字對話中發展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能力,不能用多媒體代替學生對文字的解讀,代替學生的思維,替代學生想像。

  問題之4:教學中預設的學習要求怎樣才不束縛學生的閱讀。語文教學應追求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追求閱讀的心靈自由,而不應該是為了回答或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而去閱讀,致使閱讀帶有功利性。例如徐鳳老師《珍珠鳥》的教學課前半部分始終讓學生抓住1個問題去閱讀,容易導致學生的閱讀近似於尋找答案,且線條單1,沒有新的激發點,容易產生閱讀疲勞,致使課的前半部分出現“冷場”現象。怎樣提倡個性化的閱讀,讓學生把閱讀看成是1種趣味盎然的事,有1種不被壓抑、旁逸斜出的自然情趣,同時又在教者的閱讀引領下,不著痕跡的靈巧的達到學習要求,應該好好研究。

   總之,這幾位教壇新秀的教學,展示了宜城大地新1代青年教師的教學風姿,展現了我市小語教壇

國小語文教壇新青年優質課教學評點之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