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在肝硬化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才智咖 人氣:3.12W
超聲在肝硬化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目的  探討肝硬化患者的肝臟超聲特點及門靜脈血流動力學特點,評價超聲造影在肝硬化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84例肝硬化患者(觀察組)及60例正常體檢人群(對照組)的腹部超聲檢查結果並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肝動脈、腹腔動脈的血流量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0.05);當肝硬化出現門脈高壓及側支迴圈時,隨著門脈壓力的增高及靜脈曲張程度的加重,門靜脈及屬支、脾靜脈及左腎靜脈內徑、脾臟厚度、胃左靜脈內徑、膽囊壁厚度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脾臟厚度與脾靜脈內徑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  對肝硬化患者行超聲檢查,可較直觀地觀察到患者肝臟及門脈系統血流動力學改變,可以正確診斷肝硬化、判斷門脈高壓的存在、觀察肝硬化性門脈高壓側支迴圈形成狀況,有助於肝硬化患者的鑑別診斷及預後評定。
超聲檢查  肝硬化  血流動力學
        肝硬化是消耗系統常見疾病之一,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再生性、瀰漫性疾病。目前仍以肝穿刺活檢陽性為診斷肝硬化的金標準[1]。由於肝穿刺創傷性檢查,並有一定的風險,臨床應用有一定的侷限性並且不宜重複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操作簡單、無創傷、可重複[2]等特點,並且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超聲已被臨床廣泛應用於肝硬化患者的檢查[3]。我院回顧性分析了84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正常人的超聲檢查結果,現將其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4例肝硬化患者做為觀察組,其中男67例,女17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47.8歲;乙肝後肝硬化62例,丙肝後肝硬化15例,藥物性肝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按內鏡檢查[4]將肝硬化患者靜脈曲張程度分為輕度30例、中度26例、重度29例。正常體檢人群60例做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齡40.3歲,兩組研究物件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採用日立EUB-6500HV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MHz;被檢查者檢查前需空腹8-12h,囑其平臥或取右前斜位,按從肋間至肋下順序、依次從橫向、縱向、冠狀位掃查。注意觀察肝臟大小、包膜、肝實質光點,回聲等情況;重點測量門靜脈及屬支、脾靜脈及左腎靜脈內徑、脾臟厚度、胃左靜脈內徑、膽囊壁厚度,然後對各項血流動力學引數及各期峰值流進行測量,並做詳細記錄。對比兩組研究物件的.肝臟大小、包膜、肝實質光點、回聲等情況,並比較分析兩組的門靜脈、肝動脈等血流動力學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採用SPSS l3.0統計軟體對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84例患者聲像圖主要表為肝臟包膜不光滑,肝實質光點增粗、回聲不均勻、肝腫大等;60例對照組包膜、肝實質回聲、肝臟大小形態等均正常。
        2.2 觀察組肝動脈、腹腔動脈的血流明顯增寬、流速加快,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0.05);門脈主幹內徑均大於1.4cm,嚴重者可達1.6cm,血流色彩暗淡、流速減慢,偶可見逆流;脾靜脈擴張,內徑大於1.0cm;胃左右靜脈擴張,胃左靜脈內徑大於0.5cm;左腎靜脈擴張,內徑大於0.5cm;脾臟厚度大於4.0cm;可見附壁臍靜脈開放、膽囊壁增厚。對照組血流動力學引數範圍均在正常範圍內,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