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實體及多分支機構架構

才智咖 人氣:2.54W

【摘要】這是對在當前金融形勢大變動、金融擴張的形式下,金融機構多機構多實體經營模式而提出的一種探討;通過對這種經營模式佈局、機制應用、模式轉換的介紹來解析該模式對金融機構建制的幫助。

多實體及多分支機構架構

【關鍵詞】分支行系統架構 多實體 銀行角色管理 單證中心 總分支架構

1 引言

在當前銀行機構及業務大擴張下,實現銀行業務跨區域流水化作業處理,使業務處理達到規範化、標準化和高效化,不斷滿足銀行各項業務發展需要,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達到實現銀行經營綜合效益最大化目的。而這些均需要先進的銀行系統支援,而這種集中化跨區域的銀行系統,首先面對的就是多實體、多分支機構的系統佈局。

2 銀行系統架構案例分析

2.1 多實體的基本佈局

多實體的概念於系統中的實現,就是針對銀行中的層次細分(資料、機構、崗位與使用者)進行結構化與邏輯化的關聯,而在系統中提供了相應的引數來達成層次關聯的實現,這些引數包含:Unit、Role與User。

Unit:

Unit是實現系統多實體化的重要引數,其主要目的是用來設定每個執行實體的所能存取的資料表,與各個資料表的存放位置(資料庫與主機),系統中可以定義任意多個Unit,而每個Unit可以同時存取一個到多個數據庫,同樣的一個數據庫可以同時被多個Unit存取,藉此系統就可以完成多實體執行環境中的資料分佈/佈置。

Role:

另一個實現多實體執行的引數就是Role,通過Role來定義各個崗位的職責(授權),崗位職責的變動、崗位的調動、變動均通過引數Role來實現。

User:

有了Unit(機構)與Role(崗位)的設定,也必須要有人(即使用者)去那個他所屬的機構報到與任職,而User這個引數除了用來設定使用者基本資訊、密碼與安全策略外,就是巧妙的連串起Unit與Role,而形成了Unit、Role、User的三角關係。

所以可利用這三個引數的巧妙關係,根據行內的實際需要搭建起資料、機構、崗位與使用者的多實體分佈狀態關係,以完成多實體執行機制的目標,並可運用在日後可能的程序的合併或分割的調整。而此類的運用在大銀行中就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銀行合併的過程,就牽涉太多太多機構的調整:有合併的、有分離的、有升格成外匯指定中心的(即單證中心,根據地區大小轄下有數量不同的分支機構),甚至也存在分離後降格成一般分支機構的,除了多實體執行的分佈外,尚存在許許多多的資料重整。

2.2 多實體機制的應用

★單證中心的定位,組織架構的定位

單證中心是代理中心、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在系統建設初始就需要定位,不同的定位對需求的導向會產生很大影響。如果是代理中心性質,單證中心就不存在任何賬務;如果是成本中心性質,單證中心有自己的賬務行,同時也負責表外記帳;如果是利潤中心性質,就需要考慮中心與經辦行之間的利潤分配問題。

★業務框架的靈活調整

在單證中心的定位與組織架構確認後,就會對相關業務框架進行可能的調整,圖1是以信用證開證為例來說明可能的改變:

2.3 多實體、多分支機構的模式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