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開放題”看課改

才智咖 人氣:9.06K
透過“開放題”看課改
        一、從教材“開放題”看課改理念的體現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教材中相關的開放題有 P69(11)圖中哪些可以用 7 + 3 = 10 表示;P100(5) 看圖列式;還有P46、P57、P87 生活中的數等。《課程標準》還指出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相關的開放題有P37(5)用哪個物體可以畫出左邊的圖形,請把它圈出來;P40(5)每行中不同的是什麼;P31 和P63 的思考題等。《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相關的開放題:如Ping 算一算游泳池裡一共有多少人等等。這些開放題都能很好地體現課改的新理念,我們的教學正是以這些開放題為裁體,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更快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從“開放題”的課堂教學產生的效果看課改目標的實現
        也許教過舊教材的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平時,課堂上的回答問題、板演老是先叫郭些學困生,哪怕那些優等生的手舉得再快再高,優先權也是給了那些學困生,直到他們實在回答或做不出來,這時機會才會降臨到優等生的頭上。雖然我們常常會覺得手心不忍,但是沒辦法,如果機會先給優生,那學困生就永無“出頭之日”了;而如果中下學生都會了,化等生肯定也會。這是什麼原因?深入思考不難發現,正是由於答案的唯一性所侷限,只要有一個同學把答案說出來,其他人就沒什麼好說了。而數學開放題則具備了“開放”的特點,它的條件是可以多樣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解題的'策略靈活。會給學生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發揮各自想象力,展開數學思維和方法交流的機會,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都樂於參與,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都得到充分發揮。
        三、根據課改精神,設計好開放性練習
        1、在教學《鐘面的認識》之前,我佈置學生自制一個與眾不同的鐘面。結果學生做出各式各樣的鐘:有方的、圓的、還的卡通模樣的;製作的材料也不同:有的用卡片,有的用泡沫,有的用吹塑紙,還有的用光碟。這些作品形態各異、色彩鮮豔。敢亮極了。這的練習設計,我們達到三個效果:(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2)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有的人會與父母或同伴合作;(3)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的教育。
        2、在學習完《分類》一課後,我佈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哪些地方用了“分類”這一知識?學生髮現書包、書架、抽屜、冰箱、衣楊等地方都用了分類。然後我又讓他們用“分類”的知識去整理身邊凌亂的地方。結果有整理了書包——大本和小本分開放,主科和技能科分開放等;有整理書架——他把科普知識類的書放在一起,把歷史名著放在一起,把連環畫放在一起;有的整理了冰箱——把蔬菜、水果、飲料和蛋分開放;整理衣櫥的更是多樣,有人把內衣和外衣分開放,有人把大人和小孩衣服分開放,有人則把夏天和冬天的衣服分開放。
        這些練習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即《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等課改理念。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教授指出:優秀學生倒不在於他優秀的成績,而在於他優秀的思維方式。數學開放題是在訓練學生由正及反,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發現創造的思維過程。在這上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都有收穫,即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總之,開放題的教學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獲得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生數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形成的過程,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也讓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是我們在“開放題”教學中感受到的課改的優越性。
        另外,在開放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也面臨了一些問題和困惑:我們現在還是大班化教學(一個班四、五十人)。課堂上,學生的思路一開啟,你一言我一語,會導致40 分鐘的教學時間不夠,我們常會碰到學生很想說,而老師常常因為時間關係,讓他們下課後再說(而下課後又不了了之)。儘管合作交流的方式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我們還是常常感到關注的學生有限,開放的程度有限,如何更好把握開放的尺度,這是我們要和大家一起思考和商榷的地方。
TAGS:看課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