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3W

“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是高職高專院校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必修的主幹課程之一,要求在環境保護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眼於學生水汙染治理職業的要求,畢業後能從事汙水處理相關的技術、運營及維護的工作,是一門與職業結合很緊密的課程,也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為提高教學成效,很多院校都對“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關於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論文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主要有沉澱實驗、混凝實驗、過濾實驗、吸附實驗、氧化溝、上流式厭氧汙泥床反應等內容,還有一些水處理模型演示實驗儀器和裝置,以及裝置模擬軟體若干套,基本上滿足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教學需求。但由於一直以傳統教學為主,各類實踐操作的儀器主要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按照固定的實驗步驟去操作儀器、記錄實驗結果、編寫實驗報告,雖然學生也能加強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發揮出來,機械的模仿無法達到綜合應用的目的,學生也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效果不佳。

基於以上“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實際,綜合多項課題研究和院校實踐經驗,為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進行了基於工作過程的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學生的學習任務完全以工作過程展開,並把理論知識穿插其中,同時教學過程充分開放,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達到“課堂即是車間、校園即是社會、同學即是工友”的目的。

1基於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基於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在於打破傳統的封閉-灌輸式的教學體系,把相關理論知識和文化內容移植到實際工作任務中,使學生直接對接實際工作情境,而且這個對接沒有固定模式,是根據老師上課情況和學生接受水平進行隨時地調整,也可以由學生自主創新課程的某一個或幾個環節進行實踐,這些環節可以是成熟的工作過程,也可以是學生創造性的發明,滿足充分開放的要求。該教學模式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由被動接受改為主動創新,在自己興趣下學習,改革目前“由老師指定工作過程”這一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其創新水平。

“基於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教學改革,它並不能脫離教學而單獨存在,因此,它的核心內容是在開放的環境中讓教學任務與工作過程一一對應,學生上課即直面工作過程,在教師、學生、平臺、載體、手段等保障措施下,達到操作能力強、理論知識精、職業素養高、社會認同好、創新意識優的教學目標。

2基於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實證分析

目前,全國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中國河流水質深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水體質量總體惡化,且呈現出巨大的空間變異性,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石油類和氨氮,在此背景下,“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在未來學生就業上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2.1教學模式改革框架

目前,高職畢業生主要面向生產的“第一線”,能夠快速與企業崗位對接是最有利的。“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主要面向水汙染設施運營、管理及維護崗位,因此,我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多項開放式的設計改革,主要是讓教學全過程中的內容與工作過程內容對接,並在開放的教學氛圍下進行,達到教、學、做、思一體,實現最終教學目的。

2.2保障條件

任何改革的進行必須有充分的保障,“不打無準備之仗”,我們的保障條件包括:

(1)政策支援:開放性教學需要整合多種內外部資源,真正實現向學生、老師、社會開放。在當前環境下,必須得到政策上的`支援,對主導人員來說還需要有經費支援。2012年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被列為學院重點建設專業,“水汙染控制技術”課程被列為本專業重點建設課程,這樣,在政策支援、資金保證上得到保障。

(2)平臺支援:第一,在本課程中,由教師申報多類高水平的教改專案,通過立項,讓學生參與到老師的課題中進行改革研究。第二,由學生申報學院或協會活動,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改革。第三,成立課外興趣實驗小組,結合環保協會活動,關注社會上的一些環境問題,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實驗。第四,在一定條件下,實驗室相關儀器對學生開放,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新實驗內容。

2.3主要改革內容

2.3.1教學過程的開放設計

以目前水汙染控制技術崗位的工作過程為設計依據,結合廣西區輕工、機械等行業優勢,我們綜合出五個教學模組,並根據現有教學要求設計出教學情境,但教學情境不固定,可以加入了開放式的設計內容,而且開放設計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可以進行調整,開放性地讓學生自己增加或減少相關內容。當然,老師要進行把關,主要是所有的開放設計內容應體現工作崗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這樣的課程開放設計涵蓋了水汙染控制技術的理論知識點和技能點,並突出了廣西區域特色和企業特點。因此,學生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體現開放和創新,為學生的就業和自我提升提供可靠基礎。

2.3.2教學形式的開放多樣

改變現有傳統的課程教學形式,採取調查——圖片——模型——模擬——模擬——實踐等環節的多樣形式。

首先根據主要的知識點提出調查要求,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相關內容,比如說水質汙染情況等。第二階段,通過學生的調查進行課堂討論,老師進行指導,並列出情境要求的圖片,結合圖片講授專業知識,並讓學生對相關水處理工藝進行判定。第三階段,學生急需實物來證實自己的判定,此時再拿出模型進行分析,讓學生通過搭積木的方式把物理模型搭建起來,實現自己的要求,但還是無法實踐,只是一個模型。第四階段,有了模型後,讓學生去機房模擬實現自己的模型功能,通過遊戲、模擬形式讓學生用虛擬的方式完成水處理過程。第五階段,學生了解了虛擬處理流程後,進入實驗室,組裝實驗裝置,按照實際過程進行模擬進水,儘可能達到小試的要求,相當於一個小型汙水處理裝置,然後分析進出汙水,分析其治理效果。最後,帶學生去真正的汙水處理廠參觀學習,掌握汙水處理廠的運營、維護、管理工作。

通過以上開放多樣的方式,學生一步步提高對汙水處理相關知識點的興趣,並從有想法——虛擬模擬——模擬進行——實物執行完成對課程相關內容的學習,在中途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改進,體現開放要求,達到創新目的。

由於以上過程時間較長,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體現充分開放的要求,要把更多的課內時間用於學生實踐的鍛鍊,因此,我們把課時從原來的64節改為96節;由於水汙染治理的很多工作任務在一個學期內難以完成,我們把課程分到兩個學期上,這樣學生在一年的時間內更能連貫完成工作任務,在完成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2.3.3技能競賽的開放靈活

技能競賽是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既能展示各職業院校的技能水平,又能推動教育改革、改變教師們的傳統教學觀念、推動各校之間的交流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的改革以水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能大賽為載體,在課程“環境監測技術”和“水汙染控制技術”的基礎上,搭建學院內部競賽平臺,形成了普遍性、經常性的技能競賽制度和良好的培養選拔制度,從2013年至今每年進行一次水環境監測大賽,每一個同學機會都是均等的,在本專業內部形成一股“賽教相融、工學結合”的氛圍,達到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

同時,我們的競賽是靈活的,由於水處理技術的不斷更新,教育部對本課程的要求也有所改變,因此,我們根據變化調整技能競賽的內容,使學院內的競賽既能與行業技能大賽接軌,又體現自身的特點,根據區域及學院實際來調整,提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把大賽的範圍擴大到整個學院,不僅僅使專業的學生可以參加,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可以參加,充分開放靈活,達到環境專業教育和意識教育相結合的目的。

3結語

基於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需要全員參與、各方互動的教學實踐過程,其關鍵在於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配合和主動參與,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隨著社會的進步,水汙染控制技術也在不斷變化,新的工藝不斷出現,這更需要課程的充分開放包容,適應時代的需要。同時,也要充分吸收先進的教育意識和成果,通過開放性的實踐改革,提高學生解決職業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畢業後能很快適應專業工作,成為水處理技術的一線骨幹,適應了新時代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