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過程性學習模式下的會計專業教材改革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2W

一、中職校會計專業教材建設的現狀

淺談過程性學習模式下的會計專業教材改革論文

1.不符合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水平

中職校中為數相當的學生對自己是很不自信,認為自己是差生,成績不好才被淘汰到職業學校,因此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對自己的人生缺乏規劃;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長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生的家庭環境影響導致有些學生個性懶散、行為乖張等是職業學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2.受到了傳統教育教學思想的束縛,不能與時俱進

現在的教材充分暴露了教育思想上的兩大弊端:一是重知識,輕能力,把傳授知識視為教學的唯一目的,把灌注視為教學的唯一手段,把記憶當作接受知識的唯一途徑;二是重教輕學,片面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些陳腐的教育思想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僅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利於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

3.沒有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點且實踐性課時偏少

在課程設定上主次不清、內容重疊,中職教材與高職教材甚至本科的教材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區別,而他們的培養目標差別很大的。職業教育強調的是“用什麼學什麼”,專業應用技能的培養是主要目的。教材的任務應是傳授從事相應職業所需要的最實際、最基本的知識,能為技能教學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以夠用為原則。

4.缺乏分層次滿足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專業知識

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得各個崗位的內容都涉及到,但又混在一起,比如對於投資的核算以及成本核算等部分內容,對於中職校畢業的學生,如是出納崗,根本就用不上,反而不知什麼是自己最需要的,導致學生畢業後難以適應具體會計工作崗位的要求。

二、改變目前現狀的思路

職業教育改革以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為目標,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技術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就業的規律。就教學上的改革不斷深入,但教材卻多年未變,所以教材的編寫應將會計專業實踐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將傳授知識與培養實踐能力相結合,著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智慧結構,變以知識架構為主線為以學習過程為主線。

認真學習人才培養方案、深刻領會對會計專業職業基本素質與職業能力的要求。增加從業人員職業分析、職責分析、任務分析等,每一分析的結果與課程中一定的目標相對應,從而使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由傳統的知識本位型向知識與能力兼顧的方向發展,以適應我國會計領域不斷髮展變化的時代要求。作為教學過程引領的教材,在設計上不能只是理論知識的羅列,要充分體現學生的活動,學生可以按照教材的設計完成學習任務,進行專業動手的實踐。教材成為學習活動開展的依據,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敢於打破常規,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內容。以《基礎會計》為例,教師一般是按教材的佈局,按部就班的進行授課,但大家都知道,第一章中的會計假設、對會計核算的質量要求等內容,對於初次接觸會計的.學生來說幾乎是“天書”,根本聽不懂。結果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會計失去了興趣。畢業了都未能弄明白會計人員在企業中到底是做什麼的,又如何讓他們能勝任企業的會計工作崗位呢?積極性是學校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教材應樹立“企業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學生能學到什麼程度我們就教到什麼程度”的教學理念。

面向崗位職業的需要,針對崗位職業的實際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能力、專業特點的課程內容,使教學面向生產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邊做邊學,手、眼、腦並用,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進行有機結合,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教材的內容不僅要考慮知識與技能,還應結合學生心智慧力發展。從發展性的視角來看,職校生區別於普通高中生的一大特點在於:畢業後他們中的多數人要踏入現實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這一特定的發展目標從他們踏入職業學校時就已經明確了,即使他們中的有些人會升學,也只是在本行業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而人們學習的指向也不是學術上高深,而是專業技術上的嫻熟。積極營造注重職業教育技能的教育環境,把職校生從升學壓力中解放出來,使其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而影響其人生的自信。理解、尊重、愛護、激勵學生,善於做人生理想和現代思想的播種者,點燃職校生的人生之火,點燃職校生事業發展之火,點燃職校生的自信做人之火。 三、關於會計專業教學內容幾點看法

1.教材更多體現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重在活動設計

現在的教材,重點在以會計知識體系的構建,如基礎會計中,第一章總論,講述會計的含義、職能及任務,之後是會計假設與原則,會計衡等式及複式記賬原理,再講賬戶及會計科目,學習了兩週學生不知道自己將來做什麼,怎麼做。所以,教材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學習過程,重新編制教材。如先讓學生通過圖式等明白什麼是會計憑證,賬簿,原始憑證的幾種形式,對會計工作有一個初步體會。設計如讓學生自己學記生活銷費日記賬的活動來理解賬戶、複式記賬及平衡公式等會計核算原理,從而可以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一步步深化學習內容,達到學習的目標。傳統教學是教師依據教材自己設計教學過程,根據學生情況設計出教案,以體現出學生的一堂課中學習活動。如果教材直接設計為學習的過程及各種活動,就可以引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促進學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2.教材的內容設計上有滿足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需要

在傳統的教材下的教法只重視知識結果的傳授,忽視知識形成發展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其自主探究能力無法形成。教材應引導教師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變接受知識為探索知識,使學生從接受知識的被動者,轉變為對知識進行探究、注重實踐的主動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堂討論的途經來實現“合作、交流”,讓每位學生都加入到討論之中,使課堂真正煥發出生機和活力,為課堂教學營造寬鬆、愉快、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為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有利條件。這就要求有新的教材要對討論式教學設計進行引領,體現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3.會計專業教材要能實施模擬教學,以提高實踐能力

會計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會計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全面系統地傳授會計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而且更要注重培養他們應用會計理論和方法去解決會計實踐問題的能力。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一點一滴地領會課本知識,在實際操作中將書本知識烙印在大腦中,不僅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這一部分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得到了鞏固。在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夠用”的前提下,儘量增大實踐、實訓的課時比重,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會計專業的若干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對會計人才市場需求,適應予以調整,簡化、刪除空洞的或與本專業不密切的內容,增添會計實踐應用性較強的內容。所以新的教材應結合模擬教學,使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與教學進度,就能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模擬活動,將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邊實踐邊對相關原理進行理解。

4.開發電子教材,將抽象的情境描述變為直觀的影像資料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逐步深入,以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主的資訊科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資訊科技的互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同時使個別化學習、協作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得以結合。學生通過多媒體去感知、認識企業中的經濟業務到底是什麼樣的,流程是如何的。直觀再現企業運營過程,學生易於理解業務的產生與發展,促使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以職業實踐為主線進行課程開發,重新構建以會計基本技能訓練為重點,以會計工作流程為主幹,會計崗位業務為平臺,融合會計職業道德和法規的課程結構體系的教材,促進中職校教學改革的深化,對教材進行全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