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語專業閱讀課程的教材,教學和測試模式改革

才智咖 人氣:1.69W

論文摘要:英語閱讀課程是英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本課程的特點是資訊量大,涵蓋面廣,體裁豐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吸收大量的語言文化知識,形成語感,增長見識,為語言技能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本文旨在討論泛讀課程的教材編撰思路,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及測試模式,為閱讀課程的發展提供參考,以便更有效的進行教學。

論英語專業閱讀課程的教材,教學和測試模式改革

一、引言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閱讀課程教學目的描述為: 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培養學生細緻觀察語言的能力以及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檢驗等邏輯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 包括細讀、略讀、查閱等能力; 並通過閱讀訓練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吸收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閱讀課教學應注重閱讀理解能力與提高閱讀速度並重。

一直以來,閱讀課程多被認為是精讀的補充,教學方法與精讀類似。本文通過對閱讀教材,教學模式和測試模式的分析,重新定位閱讀課程,探索改革之道。對閱讀教學改革的探索一方面會豐富英語閱讀讀的教學理論,另一方面會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教材的改革

筆者通過對本校英語專業大二學生的學習情況的瞭解,發現目前使用的閱讀教材《現代大學英語》的幾大問題:文章較長,難道較大,題材單一(文學作品居多), 課後練習單調,單元板塊設定單一,沒有閱讀技巧。而本教材的優點也很突出,資訊量大,內容豐富。同時筆者比較了市面上比較流行的的閱讀教材,如《英語泛讀教程》,本教材注重趣味,文體多樣;每單元四部分,課文閱讀和練習,閱讀技巧,快速閱讀練習和課外閱讀擴充套件。《超越概念英語閱讀教程》,本教材以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為切入點,文章新穎,時代感強,每單元有一篇主課文,一篇幅課文,在課文後面還有相關的閱讀技巧和自測的三篇短文閱讀。

綜合以上幾套教材的分析,筆者認為優秀的閱讀教材應該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有技巧有練習,既有趣味性,可讀性又能兼顧考試需求。於是筆者和同事們提出這樣的教材設計理念,1. 泛讀要大量閱讀,提高閱讀速度,是為”speed”; 2. 泛讀要拓展知識範圍,提高認知能力,是為 “spread”; 3. 泛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閱讀習慣,是為 “stimulation”;4. 泛讀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深層次的理解世界,是為 “speculation”。這就是 “4S” 的教材改革理念,基於這種理念,筆者參與編撰了一套《4S大學英語閱讀教程》。本教程一套共4冊,每冊分設12到15個單元,每一單元由3篇主文章組成, 在文章之前有一個部分是對本單元的閱讀技巧,思考重點,難句,單詞的概括,旨在突出重點,給教學和學習以指導;在第1篇主文章後面有閱讀技巧指導和練習; 在第3篇主文章後面有還有3-5篇課後練習,本部分的練習跟專業四級的題型相當;最後還有一部分叫做愉快閱讀,包括笑話,謎語,圖片閱讀,詞彙擴充套件,以及發現式閱讀,既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比如“在莫泊桑的《項鍊》中,這根項鍊值多少錢?”通過學生自主的尋找閱讀材料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閱讀教材的改革旨在指導教材的編寫,編寫教材應該適合一般本科層次的大學生的學習水平,以閱讀方法為指導,激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逐漸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三、教學模式的改革

依據教學大綱,筆者提出課堂教學的三大基本原則:訓練方法、增加知識、運用新知。

首先,好的方法能有效提高閱讀效率,閱讀幾大基本閱讀方法如,跳讀,略讀,尋讀,等不再累述。筆者提出從詞彙和篇章的維度來總結閱讀方法。詞彙是學習的基礎,Laufer(2001)認為,“不管是母語還是外語,不知道篇章中詞彙的意義,是不可能理解篇章的”。學生詞彙量的多少和詞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發展”。詞彙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點,根據奧蘇貝爾(bel)意義理論,有意義的學習優於機械單詞記憶。詞彙需要放在篇章中才能更好的記憶,在泛讀中,遇到新單詞,首先要做的是根據語境猜詞詞義。具體來說則是通過上下義關係,同義關係,反義關係,舉例,定義,構詞法等來猜詞詞義。在泛讀除了理解詞義還要能巨集觀的把握篇章結構,只有有意識地運用話語結構理論,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說來,閱讀需要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練習概要寫作,分析寫作順序,瞭解體裁類別,瞭解作者的分類方式,正確推斷隱含意義,判斷原因和結果,判斷事實和觀點,區分比較和對比,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等。

其次,如何增加知識,筆者提出了英語閱讀課程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閱讀課程並非獨立課程,泛讀與其他課程緊密銜接,比如精讀,語法,英美概況,寫作, 翻譯。“四位一體”教學模式,既“詞彙是基礎,語法是保障,翻譯是提高,寫作是促進”。近年來英語教學的改革,側重詞彙在句子中的使用,根據奧蘇貝爾發現學習理論,學習內容不是以定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的,而是要求學生在把最終結果併入認知結構之前,先要從事某些心理活動,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排列、重新組織或轉換。因此在教授詞彙的時候,應改變直接呈現的方式,參考使用語料庫中的句庫,把詞彙和語法放在句子中,讓學生思考並發現詞彙的使用習慣和語法的使用規則。筆者在教學中發現,能夠讀懂文章和能夠翻譯文章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因此要想深入理解文章,能不能夠翻譯是檢驗閱讀效果的方式。寫作是閱讀能力的一個外在的.體現。閱讀的逐步領會,可以轉化為寫作的正確表達。跟閱讀聯絡最緊密的寫作就是寫summary(概要),概要的寫作能夠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並且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全方位的訓練,整合資源,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運用新知是指把已知命題直接轉換到類似的新情境中去,既“練習”。因此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練習的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除了常規的詞彙選擇,閱讀理解等練習之外,筆者設計出新的練習方式既“隱形問題”。就是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但並不提供閱讀材料,讓學生課後自主尋找閱讀材料,並從材料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也能夠體現出發現式教學方式的具體應用,並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並使其獨立解決問題。泛讀課堂的設計應該是靈活多樣的,老師給學生營造輕鬆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運用所學的閱讀方法和新知識,舉一反三,獨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