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際金融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5W

摘要:《國際金融》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和時代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在其教學過程中必須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並與優化教學內容相結合;要改革考試方法和內容,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在教材的使用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才能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淺談國際金融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論文

關鍵詞:《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國際金融》課程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經濟和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和時代性很強的課程。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一體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別是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開放,許多經濟、金融部門需要大量既通曉國際金融理論、又熟悉國際金融實務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國內許多高等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十分重視《國際金融》課程的建設。在課程建設中,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個關鍵環節。本文根據《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探索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1.綜合性強。一直以來,國內外對“國際金融”課程的研究有很大差異。在國外,許多大學的商學院和經濟學院都開設此課程,但商學院開設的“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課程等同於“國際財務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即站在“跨國公司的角度”來討論相關的財務管理活動,因此許多內容都屬於微觀層次的研究;而經濟學院開設的“國際金融”課程則以“開放經濟的巨集觀經濟學”為主要內容,屬於巨集觀層次的研究。在國內,國際金融課程的內容相當廣泛,裡面既有理論的分析(如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匯率制度選擇理論、金融危機理論等),還有實務的介紹(如外匯交易實務,外匯風險防範實務等),也有政策的研究(如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內外均衡目標的實現、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等)。

2.實踐性強。《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從巨集、微觀層面更透徹地認識經濟生活、理解國家經濟政策和金融體制改革,真正學以致用。如針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匯率變動的浮動和頻率加大,如何強化外匯風險管理,實現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針對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和中國目前的國際收支狀況這一事實,如何調整國際收支,實現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等問題都是國際金融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通過本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初步掌握一般的國際金融業務操作程式,如外匯交易實踐操作(即期、遠期、掉期、套匯與套利、外匯期貨、外匯期權、互換交易等)、外匯風險管理(進出口商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等)、貿易融資業務(福費廷業務、保理業務、出口信貸業務的運用等)。通過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為學生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投融資部門做應用型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3.時代性強。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國際金融市場風雲變幻,國際金融領域的新現象、新問題、新事件層出不窮。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雷曼兄弟的破產,美國華爾街投行的“絕跡”,美國最大的抵押借款融資企業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以及美國國際集團(aig)相繼被xx接管;伴隨著全球出現的流動性危機與信貸緊縮,歐美掀起金融機構國有化或半國有化的浪潮,金融系統出現空前規模的去槓桿化,還有法國興業銀行事件,越南發生的金融動盪,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推進、外匯儲備規模的快速擴張以及外匯儲備管理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等等。

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實踐也推動著國際金融理論不斷深化和發展。近十年來,國際金融理論發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匯率決定理論、匯率制度選擇理論、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理論、國際金融監管理論和國際金融市場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因此,《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國際金融》課程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其教學不能採用傳統的從課堂到課堂、從書本到書本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國際金融》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近幾年來,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以文字、表格、圖形圖片、動畫、音訊、視訊、錄影等形式講述課程,從而增強授課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擴大課堂教學的資訊量,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決定了要講好本課程必須全方位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1.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融入網路教學手段。在上課過程中,可隨時利用網路,結合授課內容,介紹、觀看與上課內容相關的視訊、圖片、及評論等。如在講外匯與匯率這部分內容時,可帶領學生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網站檢視人民幣匯率行情,帶領學生瀏覽華爾街日報、倫敦金融時報等網站檢視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和匯市評論。在講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時,可帶領學生在鳳凰財經網上觀看一些專題講座視訊,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了解最新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在講外匯衍生金融工具時,可帶領學生瀏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網站檢視相關的合同交易資料。在講國際收支時,可帶領學生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檢視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在講歐元時,可帶領學生瀏覽歐洲貨幣聯盟中央銀行網站了解歐元的實施情況。在講外匯儲備時,可帶領學生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金融界等網站檢視中國最新的外匯儲備統計資料以及相關的許多圖形、表格等。在講匯率制度時,可帶領學生瀏覽香港金管局網站了解香港聯絡匯率制度的相關情況等等。充分利用網路進行教學,有助於教師及時、全面地瞭解最新的國際金融資訊和國內外金融理論的發展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新增較新的統計資料、圖片等資訊,也有助於學生對最新的熱點問題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

2.利用專題音像資料進行多媒體教學。如在講世界主要外匯市場時,可以讓學生觀看“世界外匯市場交易概況”的光碟;在講金融危機時,可讓學生觀看“亞洲金融風暴”的光碟等。通過觀看音像資料,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比較強的形象認識和直觀體驗,加深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3.要善於利用多媒體的ppt演示工具。《國際金融》課程中的許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及理論的邏輯性較強,為了講清楚、講透徹這些概念或理論的來龍去脈,在製作ppt時,一定要簡單明瞭,多用示意圖、綱要圖和簡單的動畫,避免將word檔案中的大量文字直接貼在課件中而將ppt變成了教材的翻版。如用示意圖給學生介紹匯率理論的發展脈絡,用示意圖將匯率理論中資產市場說的模型分類展示給學生,用綱要示意圖給學生講解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歷史演進,用簡單的動畫來描述套匯或套利的過程等等。這些示意圖雖然簡單,但卻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並與優化教學內容相結合

1.要繼續用好講授法,不過講授要改進方法,不應該灌輸,而應該引入啟發,將學科專業最新進展和前沿呈現在學生面前,講清思路,引導學生思考。中國高等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入課堂,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資訊的容器,他們必須主動建構知識,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主動地學習;教師必須啟發、引導學生學習,因而應廢止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代之以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生思考、發現、理解、生成,建立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絡,找到知識與生活、將來工作等關聯性。

2.《國際金融》課程中有許多理論聯絡實際的內容,這些內容通過案例教學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國際金融領域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案例,在國際金融課程中進行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時,可引入二戰後日元匯率走勢對日本經濟的影響的案例;在講貨幣危機與金融危機時,可引入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越南金融動盪的案例;在講外匯衍生產品市場時,可引入巴林銀行破產事件、住友商社鉅額虧損事件、美國次級抵押借款危機的案例;在講離岸金融市場時,可引入人民幣ndf交易的案例;在講最適貨幣區的理論及實踐時,可引入歐元誕生的案例等等。

3.國際金融領域經常出現許多熱點和難點問題,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創新、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所掌握的.資訊與知識得以相互補充,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如在講人民幣匯率問題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企業的影響這一問題;在講外匯儲備時,可組織學生討論近幾年中國外匯儲備激增的原因有哪些;在講國際資本流動時,可組織學生討論近年來熱錢流入中國的數量及途徑等問題;在講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和“三元悖論”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問題;在講外匯風險管理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中國外貿企業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來規避匯率風險;在講國際收支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促進中國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等等。

4.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運用比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就是對於相似的或對稱的理論、概念和業務等容易混淆的內容,在教學中通過繪圖、列表等方式,把它們之間的異同進行羅列比較。如在講解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等概念時,引導學生尋找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講站在報價銀行的角度求交叉匯率的方法及站在顧客的角度進行套匯的內容的時候,由於這兩部分內容容易混淆,可以將他們放在一起講解,以避免引起混淆。

5.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引入“問題教學法”、“研究教學法”等,對培養學生自主式學習和創新性學習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努力營造一種民主、活潑的氣氛,採用問答式、討論式、解決問題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教育物件的思維活動不斷引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環境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育物件的思維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要愛護和培養學生好奇心、求知慾,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將自身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融匯到教學內容之中,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教學方法改革要和教學內容優化相結合。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學的載體,也是師生授受、生成、創新的基本素材,顯然,即使用最好的教學方法去教陳舊、無用、缺乏意義或價值、模糊、混亂的教學內容,也不會有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方法改革必須與教學內容優化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註重學科最新知識和創新方向的介紹,注重學習和研究方法的傳授。

(三)改革考試內容和方法,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

為了深化高校考試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改革《國際金融》課程的考試內容,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在考試內容方面,創新能力的考核應成為考試的重要內容。要儘量減少試卷中有關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方面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儘可能地增加創新能力的測試。試卷中有利於培養創新能力的論述題、分析題等要佔較大的比例。考核成績不但考慮期末的考試成績,而且考慮平時完成作業的情況、課堂討論等情況。要靈活採取開卷、口試、論文等形式相結合的考試方法,把學生引向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答題。成績的評判要鼓勵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發揮學生個性化思維在探索知識中的作用。在考核方式上不但有閉卷考核,還應有開卷考核。要制定合理的考評體系,考評體系要以促進和激勵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主導,做到既考知識又考能力和綜合素質,以促進大學生積極主動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四)在教材的選用上,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作為課程的書面載體形式,不僅直接影響著高校教師在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教材觀,而且從深層次上還影響著他們的課程觀及教學方法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辯證、客觀、科學、發展地對待所選用的教材,即做好教材的“二次設計、開發及實施”(指教案),而不是“照本宣科”,即要求教師按照繼承、借鑑及創新的課程原則積極做好所用教材的“糾正”與“彌補”工作。即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參考文獻:

[1]殷寶雙.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0,(9):124-125.

[2]黨亭軍.論本科教學模式改革中的“四個維度”及其基本原則[j].現代教育科學,2010,(3):159-160.

[3]姚利民.打破教學改革堅冰創新高校教學方法[j].中國高等教育,2010,(8):40-42.

[4]王俊.《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科技資訊,2010,(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