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新課改生物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

才智咖 人氣:8.01K

摘要:西昌市民族中學高中課改已進行一年,對課改中生物教學的模式有以下認識,新課標下的生物課要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並不完全排除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新課標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並不排除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師具有控制權:決定討論的主題,設定話語的轉折點,引導學生的思路,要求學生的言語參與。筆者認為生物課堂教學可採取以下模式:

淺談高中新課改生物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精心設計導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匯入至關重要。恰當的導言可以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學習的主動性增加。例如生物之間的關係和食物鏈的特點可以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來說明;遺傳現象可以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生來會打洞”來說明;變導現象可以用“一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來說明等等。課堂中精心設計導言,恰似“引車入軌”,利用學生們的“知新”慾望引導思考,開始新知識的探索以及運用有趣的小資料給學生提出疑問,不僅可以啟發學生自覺思維,還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運用探究式教學強化科學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沒有興趣,我們的一切探索計劃就會落空。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它是培養學生推理、思維、決策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探究的前提,問題的確立是學生探究的動因和目標。探究的實施既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手段,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學生只有在探究性學習的環境中,才能真正地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在體驗中學習,進行他們自己的科學探索。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責任:一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二是可以給學生提供諸多事例,提供探究的材料;三是可以給學生提供指導,避免學生進入“死衚衕”或鑽“牛角尖”;四是可以向學生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並鼓勵學生去探究。

三、巧妙設計問題調動學生思考

英國一位科學家曾說過:“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終於問題越來越多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學生喜歡聽,就導致了多想,而多想就會引出多問。所以教學中有意地通過創設情景、疑問、故事和矛盾等去激發學生更多的問題。要讓學生願意提問,那麼融洽的師生關係。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前提。教師要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挑戰權威,標新立異,這樣利於促使學生形成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提問習慣。此外還應加強課堂問題教學設計,教師在課堂中多些指導激發,少些批評斥責;多些鼓勵表揚,少些權威專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訴結果或答案,多讓學生去嘗試成功或失敗來獲取新知。這樣使學習任務處於既適合學生但又具有挑戰性的水平,刺激學生進行思考、善於用腦。最後在課堂教學結束後,教師還應該再將知識拓展延伸,提出更多的問題。

四、重視課外實驗讓學生走進生活

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善於把那些既源於課程內容,又能夠引起學生探究興趣的生物學問題開發成實驗,或觀察、或探究、或實踐,則對於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具有重要意義。課外活動對提高學生的素質非常有益,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許多技能的形成都是與此活動分不開的。以課外實驗驗證假設或猜想,不僅能為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及其變化規律提供事實依據,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豐富生動的內涵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去實驗、去探索、去研究,延伸課內,充分利用課外,開展研究性學習,使課內理論性的知識、理論上的解題思路,通過實踐、探索、論證,更好地掌握。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的觀察方法,對他們今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總之,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在現代社會中,學生一旦被激發起興趣,就會從多種資訊源中找到資料,學會自己學習,舉一反三。這種終生學習的能力,是許多學者和科學家都具備的。